芙黄膏外敷治疗毒虫咬伤的护理效果分析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芙黄膏外敷治疗毒虫咬伤的护理效果分析与探究

詹鸿静 ,文小敏,苏婷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1

摘要:目的:研究芙黄膏外敷治疗毒虫咬伤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毒虫咬伤患者40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并使用聚维碘酮涂抹护理。观察组采用芙黄高外敷治疗及护理,比较2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对毒虫咬伤患者正确使用芙膏高外敷治疗予以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提升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芙黄膏;外敷;毒虫;咬伤;护理

毒虫咬伤是毒虫类叮咬引起的皮肤及组织中毒性疾病,表现为皮肤肿胀、鲜红斑、疼痛、麻木、瘙痒等,若能及时治疗和护理,病情较轻的通常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被咬伤后比较严重,可出现休克、昏迷、呼吸麻痹等,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毒虫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皮肤暴露位置最容易被咬伤,通常无全身不适,只是局部症状,只有严重的出现恶寒发热、胸闷、头痛等全身重度症状,及时的治疗就非常必要了。聚维酮碘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可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对创口刺激较小,但由于此药属于酸性物质,而毒虫咬伤后在伤口的毒液也以酸性为主,聚维酮碘无法更好的中和毒性[1]。近些年,我院采用芙黄膏外敷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芙黄膏治疗毒虫咬伤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毒虫咬伤患者,均于2021年6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采用奇数偶数分组法其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0-57岁,平均年龄(34.54±2.67)岁;蜈蚣咬伤3例、蜂蛰伤7例、虫蚊叮咬8例,其他毒虫咬伤1例。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11-58岁,平均年龄(34.49±2.71)岁;蜈蚣咬伤2例、蜂蛰伤8例、虫蚊叮咬9例,其他毒虫咬伤1例。两组一般资料满足可比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聚维酮碘涂抹患处,3次/d,治疗1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通常被毒虫咬伤后,患者容易出现恐惧心理,担心预后,给予安慰及病情解释,稳定期情绪,嘱咐患者积极的治疗,毒虫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密切观察患者局部肿胀程度、疼痛情况,皮肤是否有溃烂发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采用芙黄膏治疗,根据创面大小,取适量芙黄膏涂抹患处,1次/d,直到创面痊愈为止。护理方法:利用生理盐水清晰创面,做好患者的卫生健康教育,敷药范围大于肿胀范围2cm,敷药均匀涂抹,纱布包裹。

1.3观察指标

(1)症状消失时间;(2)护理满意率。

1.4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2组对护理的满意率,量表总分10分;很满意8-10分;基本满意6-7分;不满意低于5分,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表示计量、计数,实施t、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的;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数

肿胀减轻(h)

肿胀消失(h)

止痛(h)

疗程(d)

观察组

20

28.54±23.27

95.36±49.67

4.24±2.31

4.72±1.18

对照组

20

69.51±34.82

138.57±79.81

13.57±7.62

7.63±2.53

t

-

4.375

2.056

5.240

4.662

P

-

0.000

0.024

0.000

0.000

2.2 满意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率明显要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率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很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20

12(60.00)

7(35.00)

1(5.00)

19(95.00)

对照组

20

10(50.00)

4(20.00)

6(30.00)

14(70.00)

-

-

-

-

4.329

P

-

-

-

-

0.037

3.讨论

毒虫咬伤后,短时间不适的感觉并不会很强烈,或者部分患者只是疼痛、红肿,很多人不会重视,导致一些人都不知道自己被何种毒虫咬伤,未能及时的清洗和消毒,导致患处创面扩大,不利于预后。聚维碘酮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杀灭病菌,刺激性也小,但毕竟属于酸性药物,不能中和毒性,效果不佳。

芙黄膏是中医陈鸿宾的经验药方,治疗各种阳证肿疡类疾病几十余年,疗效得到临床认可。芙黄膏是由木芙蓉叶、大黄、赤小豆、凡士林组成的外敷药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流火丹毒、痈疽、发背等外科阳症。芙黄膏主药为芙蓉叶,别名铁匝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排脓的功效。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本草纲目》中将芙蓉叶与赤小豆同用,用于治疗痈疽发背、乳痈恶疮,以阳证尤宜。《疡医大全》中将芙蓉叶与大黄、榆皮面、皮硝配合用于治疗阳疮红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芙蓉叶具有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有效成分中,大黄素、大黄酸以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强,大黄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赤小豆:“排痈肿脓血”。凡士林具有很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可促进透皮,以上药物同用,可共奏清热箍毒、消肿定痛、活血散瘀之功,治疗一切疮疡伴红、肿、热、痛者。近些年,中医肿疡外治药物有了新的趋势,将药膏磨成粉末,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降低了临床应用剂量,减少中药资源耗费,外敷后,透皮效果良好,药量成分可控,外敷于患处,可可逆的改变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使药物在皮肤溶解,药物透皮吸收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如肿胀消退时间、止痛时间、疗程等均短于对照组,说明芙黄膏具有促进症状消失的作用,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毒虫咬伤应用芙黄膏治疗,可消肿止痛,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孙燕梅. 芙黄膏外敷治疗毒虫咬伤的护理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 23(10):1.

[2]马俊勋,何忠杰.  急诊毒虫叮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10)

[3]杨定芳,梅园琼. 毒蜂蜇伤患儿1例的急救与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