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采取麻杏石甘汤联合苇茎汤加减治疗痰热瘀肺型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观察采取麻杏石甘汤联合苇茎汤加减治疗痰热瘀肺型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 

 张志巧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江苏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对痰热瘀肺型小儿肺炎喘嗽者使用麻杏石甘汤联合苇茎汤加减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属于痰热瘀肺型小儿肺炎喘嗽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60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儿划分成均为30例的两个组别,两组患儿分别采取常规西医疗法、中西医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其中为患儿实施常规西医疗法的组别列为常规组,为患儿开展中西医联合疗法的组别列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主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三方面。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主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小儿肺炎喘嗽者在西医疗法基础上,采取中医麻杏石甘汤联合苇茎汤加减治疗,可以促进患儿症状消失,能够减少患儿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医麻杏石甘汤;苇茎汤;小儿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属于中医病名,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病群体为小儿,疾病特点为发病急、发展快,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进展成重症肺炎,危及患儿生命安全。临床对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主要包括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等,常用药物包括西医药物和中医药物。临床实践表明,和西药治疗相比,联合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效果更加理想[1];基于此,本文对2019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60例小儿肺炎喘嗽者进行研究,探讨中医麻杏石甘汤联合苇茎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详细步骤和疗效见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2019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辨证为痰热瘀肺型的小儿肺炎喘嗽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为60,经随机抽样法分组后,常规组30例,研究组30例。在常规组中,包括男孩和女孩的例数依次为16例、14例,年龄从6岁至14岁,平均年龄(10.78±1.45)岁。研究组内,包括男孩和女孩的例数依次为17例、13例,年龄从7岁至13岁,平均年龄(10.56±1.42)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为患儿进行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平喘、降温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具体方式为: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普通发热者,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降温处理;病毒或支原体感染者,使用抗病毒、阿奇霉素静脉注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吸氧等治疗;连续治疗一周。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为患者使用麻杏石甘汤和苇茎汤加减治疗,药方构成:制大黄5g;桃仁、半夏、桔梗、甘草、枳实、苦杏仁、麻黄,均为10g;贝母、冬瓜子、黄芩、紫苏子,均为15g;薏苡仁20g;芦根和石膏均为30g,可根据体重酌情加减剂量。若患儿高热,则添加栀子、金银花;若患儿痰液较多,则添加茯苓、胆南星;上述诸药以水煎服,每天一剂,分别在早、中、晚分服,连续治疗一周。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治疗有效率、主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治疗有效率包括基本治愈、明显改善、无效三方面,基本治愈指的是患儿症状几乎消失,胸部X线检查病灶消失;明显改善指的是患儿症状好转,胸部X线检查病灶改善效果一般;无效指的是患儿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明显改善两者例数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症状消失时间包括止咳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四方面。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肠胃不适、过敏四方面。

1.4 统计学方式

该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开展检验,检验项目以计量(症状消失时间)和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两项内容为主,计量数据通过T值进行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形式展现,计数数据通过X²进行检验,并通过百分比形式表达,若结果显示P值低于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 效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n(%)]

组别

例数

头晕

恶心

肠胃不适

过敏

发生率

常规组

30

2(6.67)

2(6.67)

3(10.00)

2(6.67)

9(30.00)

研究组

30

0(0.00)

1(3.33)

0(0.00)

1(3.33)

2(6.67)

5.454

P

0.019

2.2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2。

2 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s,天)

组别

例数

止咳时间

肺啰音消失时间

体温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

常规组

30

7.77±1.56

8.59±1.44

4.85±0.89

12.85±1.46

研究组

30

5.10±0.85

5.36±0.78

2.40±0.42

8.05±0.44

t

8.231

10.802

13.635

17.241

P

<0.001

<0.001

<0.001

<0.001

2.3 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有效率方面,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n(%)]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明显改善

无效

总有效率

常规组

30

10(33.33)

10(33.33)

10(33.33)

20(66.67)

研究组

30

20(66.67)

8(26.67)

2(6.67)

28(93.33)

6.666

P

0.009

3 讨论

小儿肺炎喘嗽在儿科非常普遍,发病率较高,在现代医学中又叫做小儿肺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伴随我国中医中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各类中药逐渐应用在小儿肺炎喘嗽治疗当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肺炎喘嗽的产生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小儿脏腑娇嫩,外卫不固、喂养不适,疾病久治不愈;外因指的是外感风邪、寒温失衡;中医治疗原则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为重点,再针对不同症状特征,对症治疗[2]

传统西药治疗短期疗效明显,但恢复期较长,复发率较高,容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方案在我国古籍医书中早有记载,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3]。本文所用的药方中,含有石膏、冬瓜子、法半夏、桃仁、甘草等中草药,配方成分严谨,可全方位调节、增强患儿抵抗力,其中石膏、法半夏均可清热解毒,黄芩、芦根可止咳、清肺,冬瓜子、紫苏子、薏苡仁均可化痰,桃仁、麻黄可平喘,诸药共用,可起到清热化痰、活血化淤、平喘止咳的功效[4]。本文研究中,为属于痰热瘀肺型的患儿应用麻杏石甘汤和苇茎汤加减治疗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利于其疾病康复,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法,更具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麻杏石甘汤和苇茎汤加减治疗痰热瘀肺型小儿肺炎喘嗽者,可以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促进患儿症状尽快消失,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也会广泛应用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更多的临床证据,该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钟仁华. 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3):115-117.

[2]晋东旭. 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在小儿肺炎喘嗽治疗中的应用[J]. 国医论坛,2020,35(06):6-7.

[3]施跃兰. 观察采取中医麻杏石甘汤联合苇茎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J]. 人人健康,2019,(10):127.

[4]魏凌雪,李军军. 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7):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