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在门诊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在门诊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彭群英

常州市儿童医院门诊服务中心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在门诊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1月我院门诊儿科收治的患儿17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5月我院门诊儿科收治的患儿17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儿科预检分诊及护理,试验组则采用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候诊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候诊期间惊厥、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儿在接受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干预后,平均候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候诊期间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门诊患儿实施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可有效缩短患儿的候诊时间,预防并减少患儿候诊期间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安全,提高门诊儿科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分级;预检分诊;门诊儿科;候诊时间;不良事件

门诊儿科是收治各类疾病患儿的特殊部门,由于患儿家长对疾病和治疗缺乏正确的认知,部分病情危重的患儿并未进入急诊就诊,而是与病情一般的患儿共同在门诊等候就诊,延误了治疗时间。我院是一家大型儿科医院,就诊量巨大,人流量密集,如对门诊患儿不加以有效的预检分诊和分级护理,则极易发生危重患儿或潜在危重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候诊期间发生病情变化,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1]。常规的预检分诊仅依赖护士的经验,根据患儿或其家长的主诉或生命体征测定将其分为普通门诊患儿急诊危重患儿,而缺乏一定的风险分级标准。此外,由于小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如不严格区分其病情的轻重缓急,即便是普通门诊患儿,也可能在候诊期间出现病情恶化的风险[2]。本文将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应用于门诊儿科的护理中,有效缩短了急诊患儿平均候诊时间,预防并减少了候诊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1月我院门诊儿科收治的患儿17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5月我院门诊儿科收治的患儿170例作为试验组,纳入标准为:(1)年龄≤12岁;(2)均在我院门诊儿科候诊治疗,排除中途退号者或自行离开者;(3)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儿科预检分诊,即护士根据患儿或其家长的主诉,测量患儿生命体征后对其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和预检分诊,并根据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安排其就诊。试验组则采用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制定门诊患儿风险分级标准:甲类即生命体征不稳定,需立即救治者:患儿昏迷、惊厥、无应答,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90%。发绀、血压低、心跳骤停、休克等,或有严重创伤者,需进行ABC处理;乙类为生命体征稳定,但有潜在生命危险或病情变化者:患儿嗜睡,体温>41℃,或有高热惊厥史者,或重度呼吸困难、气促、急性哮喘发作者,血氧饱和度90%~95%,或腹泻呕吐,有中度脱水表现但无意识改变者,或有开放性伤口者;丙类患儿意识正常,体温>39.5℃,无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95%,有腹泻、呕吐伴轻度脱水,或有受伤但无开放性伤口者;丁类患儿的疾病并不属于真正急诊范畴,可在门诊处理[3]。(2)分级护理流程:根据风险分级安排不同风险等级的患儿就诊:甲类患儿应立即安排其进入急诊抢救室,严密监护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静脉通路,完善各项检查,待生命体征及病情稳定后再转入病区或监护室行后续治疗;乙类患儿应安排其急诊挂号,并优先就诊;丙类患儿应安排其正常门诊候诊,如其候诊期间发生病情变化,则按乙类处理;丁类患儿可安排其门诊就诊,并正常候诊。(3)合理巡视:患儿候诊期间,应由专职护士加强巡视,并在巡视过程中做好健康宣教,询问患儿及其家长有无特殊情况,密切观察候诊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面色改变、呼吸困难、体温骤升、惊厥抽搐等表现,应立即修改风险分级,并安排患儿根据相应风险分级接受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候诊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候诊期间惊厥、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平均候诊时间指患儿从急诊挂号到接受治疗的总用时。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A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双人核对后并录入软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患儿平均候诊时间及候诊期间意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试验组患儿在接受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干预后,平均候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候诊期间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候诊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惊厥(例)

呼吸困难(例)

意识障碍(例)

不良事件(n/%)

候诊时间(min)

试验组

170

2

0

0

2(1.18%)

16.45±2.33

对照组

172

5

2

1

8(4.65%)

24.57±2.86

P

<0.05

<0.05

3、讨论

受我国医疗条件的制约,我国综合医院门急诊儿科多存在人流量大、候诊时间长、空间拥挤等问题。如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不到位,可能导致急危重症患儿与普通门诊患儿共同排队候诊,不仅延误了急诊危重患儿获得救治的时间,也引起了患儿家长的不满,甚至诱发医疗纠纷[4]。本文将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应用于门诊儿科的护理中,根据患儿的病情、生命体征将其分为不同的风险分级,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安排其接受不同的治疗,保证了真正的急危重症患儿可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加强候诊期间的巡视工作,如候诊期间患儿发生病情变化,则动态地调整风险等级,安排其接受相应的治疗。

综上所述,本文将基于风险分级的预检分诊应用于门诊患儿中,对患儿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检分诊,有效缩短了患儿的候诊时间,预防并减少了患儿候诊期间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儿的安全,提高了门诊儿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春.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改良[J].护理学杂志,2013,28(21):28-30

[2]宾欣.五级制分诊标准在三级综合应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8,25(2B):170-173

[3]沈小玲,金静芬.急诊儿科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的构建[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12):1553-1556

[4]周文华,田丽源.急诊就诊流程满意度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48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