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研究

赵丹

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南京,210012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接受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术后排痰效果、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情况,分析呼吸功能训练的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痰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排痰效果,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发生,同时能够促进术后康复,改善肺通气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胸外科手术护理;呼吸功能训练;效果

在我国外科手术治疗中,心胸外科是针对心、肺等脏器病变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科室,由于手术的侵入性操作,会导致患者机体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且极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排痰障碍等不良术后情况,因此,临床需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开展有效护理干预。本文主要探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护理效果,以提升今后医院相关护理工作的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包括男30例,女20例,年龄41~80岁。观察组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43~81岁。纳入标准:①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所有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遵循医生的医嘱积极配合治疗;②患者中途退出治疗或护理干预;③患者出现先天性呼吸系统发育异常。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即在患者入院之后,由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期相关治疗详细说明,同时做好术中积极配合手术操作,及时递送手术器械,监护患者生命体质,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切口观察。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主要护理内容:①医护人员积极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②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训练,通过深吸气,再屏住呼吸,收缩肋间肌,抬高膈肌,然后张口呼气,用力收腹,头颈部向前倾,用力咳嗽;③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先用鼻吸气,再用口呼气,呼气时要配合收腹动作,缓慢呼出气体,吸气、呼气反复进行30 min,直至吹尽气,反复进行 5 次。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痰效果,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包括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排痰效果的对比

结果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排痰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排痰效果的比较[n(%)]

组别

自行咳痰

协助排痰

吸痰

总有效

对照组(n=50)

20(40.00)

21(42.00)

9(18.00)

41(82.00)

观察组(n=50)

24(48.00)

24(48.00)

2(4.00)

48(96.00)

χ²

5.005

p

0.025

2.2 两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结果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胸腔积液 

肺不张

肺部感染

总发生

对照组(n=50)

3(6.00)

2(4.00)

2(4.00)

7(14.00)

观察组(n=50)

1(2.00)

0(0.00)

0(0.00)

1(2.00)

χ²

1.042

2.041

2.041

4.891

p

0.307

0.153

0.153

0.027

2.3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的比较

结果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的比较(d,x±s)

组别

胸腔引流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n=50)

4.96±1.57 

7.64±1.91

观察组(n=50)

3.38±1.09 

5.72±1.38

t

5.845

5.762

p

0.000

0.000

2.4 两组护理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比较

结果调查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FEV1、FEV1/FVC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比较(x±s)

组别

FEV1(L)

FEV1/FVC(%)

对照组(n=50)

-

-

护理前

0.89±0.42

32.54±9.34 

护理后

1.43±0.57

43.12±10.45

t

5.393

5.338

p

0.000

0.000

观察组(n=50)

-

-

护理前

0.91±0.45

32.79±9.27

护理后

2.09±0.68

57.94±12.87

t 值

10.233

11.212

P 值

0.000

0.000

t 护理前两组比较值

0.230

0.134

P 护理前两组比较值

0.819

0.893

t 护理后两组比较值

5.260

6.321

P 护理后两组比较值

0.000

0.000

3、讨论

心胸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心脏病变、肺部病变、食管病变等予以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过程的复杂性会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次实验通过对患者开展呼吸功能训练来改善其术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排痰效果,大大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此外,护理后,观察组的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增强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且患者的术后表现及整体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以上这些结果证明了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治疗护理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心胸外科患者的术后、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和生活质量。在心胸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熊丹红.围手术期呼吸训练器呼吸功能锻炼在心胸外科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02):172-173.

[2]刘宏梅.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2):223-224.DOI:10.15912/j.cnki.gocm.2021.02.102.

[3]李雪凤.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64+125.DOI:10.16281/j.cnki.jocml.2020.50.047.

[4]王爱萍.心胸外科手术护理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277-278.DOI:10.15912/j.cnki.gocm.2019.30.233.

[5]李维娜.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6):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