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周洋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监护室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筛选的病例为来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0例,运用电脑随机抽取方式将纳入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将最终获得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提升,患者康复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使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得到尽早恢复。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效果研究

脑梗塞属于一种高发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生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导致患者在救治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后遗症,因此会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长期卧床还会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升,所以需要及时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康复干预,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管理,提高患者身体恢复效率[1]。为此,此次研究详细分析了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详情见下文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收的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中的男性人数分别为16/17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4/13例,患者年龄均值分别为(65.0±2.2)岁、(65.5±2.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值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1)风险因素分析:小组成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心理认知程度、焦虑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日常自我管理能力等,并要总结分析临床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根据最终分析结果制定出具有合理性及针对性的康复管理方案。(2)心理认知教育:通过耐心的语言交流、视频播放以及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为患者推广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康复方案内容,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并通过交流引导了解患者心中存在的顾虑和负性情绪,最大限度帮助患者解决各项问题,并给予患者更多的亲情关怀、鼓励安慰和理解支持,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3)康复管理:软瘫期每日要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式肢体功能训练和肢体按摩,以便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和患肢主观能动性;痉挛期要对患者实施诱发分离运动以及关节肌肉按摩,改善患者的肌肉痉挛症状,促进肢体恢复效率;恢复期要协助患者每日完成自主翻身、坐立和患肢抬高等训练,并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至扶床行走以及站立平衡训练;康复期开展日常自我生活能力训练,训练强度要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度而定。

1.3观察标准

(1)将管理前后两组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通过发放自拟调查问卷表进行评分对比,每项指标最高分值为10分,最终得分越高则证实指标越好。(2)将管理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详细记录对比。(3)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与生活活动能力通过FMA、ADL量表进行评定,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最终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指标使用(±s)描述和t检验,计数指标运用n(%)描述以及x²检验,两组数据差值达到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康复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差值显示(P>0.05);护理后两组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5),见下表1、表2。

表1两组各项管理指标比较详情(n=30,±s、%)

        依从性/分

生活质量/分

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后

观察组

5.7±0.7

9.3±0.8

5.9±0.3

9.2±0.5

1(3.3)

对照组

5.6±0.6

8.5±0.5

5.8±0.2

8.7±0.3

6(20.0)

t/

0.5940

4.6446

1.5191

4.6966

4.0431

P

0.5548

0.0000

0.1342

0.0000

0.0443

表2 两组指标对比情况(n=30、±s)

             肢体运动功能/分

生活活动能力/分

组别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观察组

55.4±2.2

79.4±3.6

62.3±1.5

75.8±0.9

对照组

55.5±2.3

72.2±3.2

62.5±1.6

74.6±0.6

t

0.1720

8.1874

0.4994

6.0764

P

0.8640

0.0000

0.6193

0.0000

3、讨论

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危险性高以及致残率高等特征,由于发病后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致使多数患者在救治后会出现偏瘫和语言障碍,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而且长期卧床会增加患者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概率,影响最终康复效果

[2]。为进一步提高本病患者康复效率,此文中对脑梗塞患者开展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此康复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风险评估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同时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教育,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并根据不同恢复阶段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针对软瘫期开展被动式肢体训练,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脑神经功能恢复;痉挛期开展诱发分离运动、患肢关节以及肌肉按摩等,缓解肌肉痉挛症状;恢复期开展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最终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

以上结果表明,对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效率。

参考文献

[1]夏灵.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6):401-402.

[2]杨旸.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4):148+150.

[3]杨佳佳.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8):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