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东兰

桂平市油麻镇农业农村中心

摘要:玉米栽培技术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在品种选择以及种植管理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对于玉米种植,若不能及时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管理,会直接影响玉米的质量以及产量。本文将围绕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的举措。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品质

引言

玉米对种植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要求较小,在种植选择时更受广大农民的喜爱,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造成影响,因此,近几年这一问题逐渐备受关注。针对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1、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玉米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的影响

(1)种植密度小对于产量的影响:在玉米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小,会促进单株生长,然而整体产量会受到影响。种植密度合理,单株玉米在光照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切实满足,茎秆生长更为理想,如此一来,养分输送就更为顺利,单株玉米的营养实际需求就能得到满足,单株产量就会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种植密度太小,所以单位面积内的玉米穗数大幅减少,导致整体产量降低。

(2)种植密度大对于产量的影响:在增大种植密度后,玉米叶面积也会增加,这样一来光合作用会有明显提升,整体产量也能得到保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穗粒数较多,所以穗粒重量难以达到要求,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单株生长所处环境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众所周知,单株品质、整体产量之间难以保持绝对平衡,因而要合理设置种植密度,这样一来可使玉米整体产量大幅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种植密度过大,会降低产量。

(3)种植密度适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从玉米生长的角度来说,种植密度不可忽视,确保种植密度处于最佳状态可使光合作用更加充分,植株所需养分得到满足,玉米可以健康生长,整体产量会得到明显提升,穗粒重量会达到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应合理设置种植密度,可使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避免光照不足、营养短缺,相关人员必须要重视科学规划种植密度。

1.2玉米不用的种植密度对品质的影响

在评价玉米品质时,需要注意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实际含量。具体来说,玉米种植密度发生变化时,蛋白质含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尤其进入灌浆中期后呈反比例关系,但籽粒已经成熟,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脂肪含量对玉米种植密度产生的实际影响较大,在灌浆中后期呈正比例关系。成熟后为线性关系,起先较高,继而逐渐降低。当种植密度过大时,脂肪含量必然会受到影响,营养成分也达不到预期[1]。淀粉含量对种植密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如果种植密度较大,淀粉含量会降低,呈现线性关系,由低变高。由以上表述可知,种植密度对玉米品质产生的实际影响较大,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种植密度,保证玉米品质有明显提升。

2、影响原因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要对生长机理、环境需求等因素有清晰的认知,当加大种植密度后,光照、透风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得玉米产量、品质达不到预期。如果种植密度太大,透光性会受到影响,玉米单株光合作用达不到预期,使得生长环境质量较差。如果玉米种植密度太小,虽然光合作用能够得到增加,但是无法充分利用土地、水肥资源,使得农民经济收益降低。另外,如果种植密度偏低,透光、通风等性能会受到影响;种植密度偏高,水肥供应无法得到满足,使得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实际含量会受到极大影响,玉米品质自然就达不到标准要求[2]

3、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举措

3.1根据玉米品种特点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与种植时间

玉米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密度。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不同经度、纬度的土壤条件以及自然条件相差较大,因此,要合理选择玉米播种时间。北方播种时间在春季,南方播种时间在3—4月或6—7月。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的生长过程,种植密度过小不利于玉米生长,不仅会影响玉米的品质,还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种植密度过大会大幅降低玉米产量。因此种植人员要根据种植地形、土壤湿度和玉米种子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选取品质优良的种子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前提条件,通常种植户都会依照当地的气候温度和土壤状况来选取适宜的玉米苗。不仅如此,还要对品种的抗倒性、抗病性进行严格筛选。抗倒性强的品种,其根系较为发达、秆茎相对结实。

玉米品种较多、植株高度以及自然环境都会对玉米的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玉米光合作用的效果,要求种植人员在确定种植密度时,充分结合玉米品种的特点,结合玉米生长的实际需要选择种植密度。此外,在种植前要对种植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分析,根据玉米的生长习性确定种植区间,以此保证玉米产量以及质量都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3]。此外,茎秆高度以及叶片的繁茂程度会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种植杂交玉米,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此满足玉米生长需求。种植平展型玉米,应减少玉米的种植密度,让每株玉米都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3.2优化种植形式

考虑到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不同,产量也会发生变化。平原地区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水分较大,可以应用宽窄行进行玉米种植,该种植形式可以保障种植密度提高种植产量,玉米吸收养分较多,不会对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传统等距种植形式会导致玉米在生长期间光合作用降低,影响植株生长效率。如果必须应用等距种植形式,需要合理设置行距,适当增加行距,明确地质和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最低值。宽窄种植方式与等距种植方式相比,不需要考虑到种植格局,可以有效避免植株后期生长光合作用减弱的情况。因此,在满足宽窄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可应用该形式对玉米进行种植,保障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

3.3种植技术开发

(1)应用新型自动化机械对玉米进行种植,在控制种植密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的弊端。自动化机械种植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操作比较简单,设置参数后可以自行作业,完成播种、覆土等工作,种植效率较高。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应用自动化机械种植玉米,种植效率可提高40%左右,播种率可达95%以上。

(2)根据玉米种植特点应用新型信息技术,对环境、水文、日照等条件进行设置,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各类种植条件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种植密度,达到高产的目的。

3.4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重视选种、播种,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病虫害防治时,应从季节特点出发,了解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方法。比如,越冬前期可选用低残留农药防治螟虫,也可采用生物方法来实现防治的目的。

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翻耕,可降低大斑病的发生概率。如果已经发生大斑病,要焚烧病叶、病株,避免其他植株感染,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产量、品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玉米种植密度会对玉米产量与品质产生影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种植区域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确保玉米种植产量与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丽.探究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提升策略[J].种子科技,              2021,39(4):137-138.

[2] 李峰,闫秋艳,鲁晋秀,等.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              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11):8-15.

[3] 贾梦杨,姚泽英,李长青,等.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的影响[J].饲料研究,2020,43(10):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