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肌功能训练在预防造口旁疝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腹肌功能训练在预防造口旁疝中的应用

杨百艳,刘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究腹肌功能训练在预防造口旁疝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外科肠造口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性分成两组,即观察组(n=60,常规造口护理+腹肌训练指导)和对照组(n=60,常规造口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满意度以及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造口旁疝的概率比对照组的概率更低,观察组患者对于相应治疗方式及结果的满意程度普遍的比对照组更高,而且观察组患者出现的术后焦虑、抑郁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少,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肌功能训练作为一种运动干预的护理方式,将其应用于临床肠造口康复训练中能够实现预防造口旁疝并发症的效果,达到减少出现并发症的目的,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肌功能训练;预防;造口旁疝;发病率  

造口旁疝一般发生在肠造口手术之后,属于术后并发症,对于造口旁疝的预防重点在于造口早期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指导[1]。目前临床上已经有腹膜外造口、术中预防性补片植入等多种预防造口旁疝手段的研究,但由于费用相对较高,并不能进行广泛的普及和使用,而腹肌功能训练这种方式费用最低且成果较为显著,患者可以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从而实现造口旁疝的有效预防[2-3]。到现在为止以护士为主导的腹肌功能训练在肠造口患者中的研究相对较少,现为了探究腹肌功能训练在预防造口旁疝发病率中的应用,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符合本次实验标准的外科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内收治的120例符合本次实验标准的外科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本次实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区间41-79岁,平均(64.97±5.29)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1-80周岁,平均(64.88±5.92)岁,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实验意义,所有患者及家属均明确表示同意参与实验。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后意识清晰;②术后肢体活动正常;③;④无造口感染、缺血等。排除标准:①高龄患者(≥60岁);②合并有严重腰椎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者;③心肺功能较差者;④恶病质者。

1.3方法

对照组进行给予术后标准化治疗后,进行12周的健康宣教、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造口护理。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术后第8周给予患者12周的仰卧位、站立位等腹肌训练指导,每天训练3次,在一次训练中,所有训练动作至少重复5遍,指导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的恢复情况进行训练频率调整,在患者进行腹肌功能训练之前需要佩戴造口腹带,腹肌训练指导具体内容为:(1)站立位,收紧腹部肌肉,保持后背与墙紧贴,保持3S,随即放松;(2)仰卧位,手轻柔放于腹部,鼻子吸气、呼气时,轻缓的将肚脐推向脊柱,量力而行,感觉腹肌紧张时坚持3S,随即放松,正常吸气。其中,仰卧位时,保持平卧、屈膝,脚底平放于床上后进行:①倾斜骨盆训练,收腹,向上轻微倾斜臀部,确保背部中央紧压在床上,保持2秒,缓慢放回。②旋转膝部,收度两膝并拢,左右转动两膝。③腹部仰卧起坐,将双手放于大腿前方,同时收腹,抬起头部,离开枕头,坚持3秒,然后缓慢返回到原来开始的位置。

1.4评价指标

造口旁疝发生率评估:对两组患者造口旁疝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满意度评估:对两组患者填写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比较,60分为界值,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更满意。

术后焦虑、抑制评估:对两组患者术后填写的SAS量表和SDS量表进行比较,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情况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3%)低于对照组(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发生率

对照组

60

17(28%)

观察组

60

2(3%)

X2

14.070

P

<0.00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92%)普遍的比对照组(65%)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

60

39(65%)

21(35%)

观察组

60

55(92%)

5(8%)

X2

12.570

12.570

P

<0.001

<0.001

2.3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的术后焦虑、抑郁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X±S,分)

组别

n

SAS

SDS

对照组

60

58.21±3.54

60.24±3.69

观察组

60

49.73±3.16

51.29±3.85

t

13.842

13.000

P

<0.001

<0.001

3、

肠造口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因为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排便途径的改变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强化术前和术后心理护理的思想转变,但并发症造口旁疝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影响很大,对于康复训练产生抵触和恐惧情绪,不利于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和基础病管理,所以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有效的预防造口旁疝能够提高肠造口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质量,尽早的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生活[4-5]。肠造口患者的术后恢复过程中除了可能发生造口旁疝之外,还有梗阻、渗漏等其他潜在的并发症,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腹肌功能训练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患者其他不适情况,及早进行干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6]

本文实验中,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造口旁疝,发生率为3%,远远低于对照组,这说明腹肌功能训练能够实现造口旁疝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并且可以从实验数据中看出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并且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腹肌功能训练作为运动干预的护理方式,能够有益于肠造口患者的术后康复,以腹肌功能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能够实现预防造口旁疝并发症的效果,达到减少出现并发症的目的,可以应用于肠造口术后的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孙云霞, 刘桂梅, 朱静. 探讨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全程护理中实施术前定位与康复期锻炼对造口旁疝的预防控制作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年7卷A3期, 107-108页, 2021.

[2] 梁明娟, 吴惠文, 区丽兰,等. 术前定位与康复期锻炼对减少造口旁疝发生的护理探讨[J].  2022(6).

[3] 沈奇伟, 姚琪远. 造口旁疝的病因及其预防[J].  2022(6).

[4] 陈浩, 姚琪远. 造口旁疝的修补方式与预防[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5):4.

[5] 班立杰. 造口旁疝的治疗和预防全篇[J]. 家庭生活指南:下旬刊, 2020(5):1.

[6] 张剑. 造口旁疝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注意事项[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