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点面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浅谈“点面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何春霞

四川省中江县联合镇中心学校    四川中江  618100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点面结合教学法(简称“点面法”)是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为改变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程序上,要求“面”上着眼.整体了解;“点”上着力,读懂弄通;由“点”及“面”,能力“迁移”;“点”、“面”结合,归纳整理。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点面法   运用   作用

初中语文“点面法”教学就一个单元而言,是从一组同类体裁的文章中,选择一篇典型的文章为“点”,教学中作重点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类文体的规律和阅读方法。其余课文的“面”,可以略讲,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而学。就一篇课文而言,以重点段落为“点”,其余部分为“面”。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写法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一段落作认真深入研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由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全篇课文。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符合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议识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也同样有这样一个过程。学生阅读一篇课文,首先是了解这篇文章“写的什么”、“怎样写的”,这是一个感性认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而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等,这便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升华.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与对课文的初步认识的过程,应该是“‘面’上着眼,整体了解”,而不能零打碎敲.把课文一开始的学习就搞得支离破碎。这也正如文学欣赏一样,读者首先是从作品给人的总体印象作出评价,人们急于把一部书、一篇文章看完,也正是为了获得这一总体的印象。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说:“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人们看绝代佳人的“第一印象”是整体的,其中包括了五官、身材等诸种因素。正是眉、眼、鼻、口、耳等的“综合”,才构成“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美。如果一开始就把眉、眼、鼻、口、耳都分解开来,那还有什么“倾国倾城”可言?“点面法”强调“‘面’上着眼”的同时,十分重视“‘点’上着力,读懂弄通”,这样在认识上再提高一步,就不再是总体的、一般的表面的认识,而是个别的、比较具体的深入的认识。因此说,这种教法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也是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的。

二、体现“整体性”原则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整体常常是大于其各部分之和。而语文教学的系统论,就要求把语文看成一个系统,为了获得“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整体”内容,“整体”信息,我们的教学也就必须坚持由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亦即“整体性原则”。因为一篇文章虽然是由词、句、段构成的,但这些词、句、段如果离开了文章本身,就仅仅是词、句、段而已。可是一旦组成了文章,也许能成为“千古绝唱”。大家熟知的王安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极其普通的七个字,一旦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一诗句,它的整体价值就远非这几个字词所能比拟的。“绿”这个极普通的词,也是因为在这一诗句中才熠熠生辉。“点面法”首先强调宏观把握,“整体”感知,接着要求微观“分析”,读懂弄通“部分”,而后再将“点”的分析与“面”的综合参照比较,归纳整理,获得对一篇或一小单元更完全、更高层次的领会和把握,这就体现了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

三、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要求“从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活动形式”,“在规划活动的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时,突出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点面法”正是从综合的观点根据教学任务决定的教学方法。“点面法”不仅要求:“面”上着眼,“点”上着力,而且强调:由“点”的重点讲解分析,即老师的“教”为有机转移,向学生“面”的自读奠定了方法上的基础。通过“‘点’、‘面’结合,归纳整理”,再回到“整体”。这种“螺旋式上升”,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不断提高,不断深化。这种优化了的教学过程,就克服了传统教学“面面俱到,面面俱不到位”的弊端。

运用“点面法”进行语文教学,有这样几方面的好处:

一、简便实用,易于操作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若流于繁琐,便因其难以操作而不能推广。“点面法”体现了“整体性原则”,优化了教学过程,而又正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思想批判的继承,是在传统语文教学原则、方法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传统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而在“点面法”中,无论是“面”的把握,还是“点”的剖析,都少不了教师的示范、引导,关键的也是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是如何做到恰到好处,“讲”须有“度”,“示”须有“法”,从而腾出大量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进入角色,自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说,“点面法”教学,使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影响的老教师,容易“转轨”、“换脑筋”,他们尽可扬其所长,只要注重于学法的指导;而年青教师,则应在强化自己语文基本功的同时,尤注重确立重点,集中突破,和学生共同学习,一道钻研,以身体力行的心得体会感染引导学生。“点面法”便于操作,就教学程序而言,也让教师从唇焦舌燥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是简便实用的。

二、节省课时,提高效率

“点面法”教学中,教师的“点”上精析,便是“学法”的引导示例,是“举一反三”之“一”。从“讲”角度言之,比过去的唯恐遗漏、喋喋不休的“讲读”节省了许多时间。“点面法”一改“讲”的冗长,一去“灌”的强迫,学生积极主动地按照老师“精讲”的指点,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学习,学其必须学,学其可以学,学其愿意学,从而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的要求。而且,一旦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他们认识了自己的能力,便会以十倍的热情投入学习,课堂教学时间的节省是明显的。

三、落实“双基”,培养能力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衡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劣,主要看“双基”落实的程度。“点面法”教学,“点”的教学自然必须突出语言训练,把握住知识点,能力点,体现在每篇课文、每节课上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借助合理的程序,精到的讲解和必要的检查,环环紧扣,一着不让,使之落到实处。

总之,教学生学会读书,学到方法,形成技能,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点面法”教学,如果说“点”的讲析,讲读课上方法的示例、指导还是搀扶着走的“教读”,那么“面”上的把握,自读课的学生自身的实际操作便是邯郸学步式的效仿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把“点面法”贯穿单元教学、阶段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而且,随着这一能力的形成,学生获知的领域必将大大开拓,知识量必将大大增加,各种能力的提高自会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