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育人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3

“双元”育人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彭金艳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9

摘要:“双元”育人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以“双元”教育模式为基准培养高素质型综合应用型人才。育人的教育模式是从德国引进的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模式,随着当前我国产业的优化转型,职业教育也要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型技能人才,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利用“双元”育人的方法精准对接企业工作需求,保障学生的就业水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师资队伍素养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随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提出,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尝试师资队伍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研究了高职“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探讨了“双元”育人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双元”育人;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不管是在校生人数还是毕业生人数,都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此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探讨与其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保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稳定发展,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

一、高职“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一般以教学思想为前提、培养企业意向所需人才为目标的组织人才培养活动。在人才培养时模式可以被分为四种类型,包括目标引导型、学制改造型、过程探索型和主体复合型。目标引导型指的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模式,学制改造行指的是“2.5+0.5”或“2+1”的模式,主体复合型指的是“双元”制或开放式的模式,过程探索型指的是“四双”或“四模块”的模式。对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结果探索后,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实际人才培养情况,推出了“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想法,“双元”育人的培养模式把握了校企合作的实质,真正展现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目标,能够让传统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深度不达标、校企主体地位不对等的难题得到改善。根据当前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课程理论体系、选择教材并充分结合校企合作中所使用的软件硬件设施资源,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工学交替[1]

当前,随着“双元”育人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化开展,已经形成了“定岗双元、校企联动”、“定岗双元、课程套选”、“定岗双元、岗位追踪”这几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教育教学培训方法的使用上,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首先,双主体,在办学过程中,企业与学校都是主体,突出了企业的重要角色。其次,双目标,职业教育培训工作都非常重要。第三,双身份,通过和企业签订赔偿协议的方式,学生既是院校学生,又是企业的预定员工。第四,双师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有部分是学校在编人员,另外一部分是企业编制的人员。第五,双场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完成。第六,双证书,学生通过几年的高职院校学习能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从资格证书。

二、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要以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培养为基准,确保学生学习相应的新理论、新技术与新工艺,同时还要完成实践能力、生产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和普通高职教育有明显的区别,同时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理论基础更加深入、知识面更加广泛这两个方面。为了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基础知识过硬、技能应用很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非常关键。但随着当前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张,许多院校在教师培养制度上存在不健全的情况,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受到明显阻碍。

(一)教师双师素养有待提升

为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变化,培养一批与社会经济建设相匹配的优秀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非常艰难。在多年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力量不断壮大,但是院校内部专任教师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还与双师素质型队伍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多数教师在实践工作上的能力欠缺,特别是青年教师许多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高校任职,根本没有高职院校教学所需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是由中职院校提拔而来。尽管这些教师中可能有突出的能力,但是从意义上来看也不属于“双师型”教师,部分学校的教师还完全达不到国家的基本教学要求[2]

(二)专职教师结构设施不科学

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有一部分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对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开展非常关键,他们对于节约高校教育成本、保障教学质量、优化知识结构和强化实践教学都非常关键,而且还能促进高专校教师与实际经营企业之间的关系,突出人才实践教学培养。但是,当学校再聘请企业优秀人员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时也存在一些难题亟待解决。比如部分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在企业中的职责相对重要,工作比较繁忙;部分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员工对教育教学的工作开展并不熟悉,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专任教师需要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较大,需要首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从目前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情况来看,其比例达到了院校教师的1:0.22,这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开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交流极其不利

[3]

(三)教师培养制度不合理

高职院校将具有优秀技术人才的企业员工聘请到职业教育中来担任专任教师时,保障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提高的一项非常关键的举措,但是在引进企业技术人才时,由于政策优待不佳,待遇欠缺等问题,无法让高水平技术性人才真正投入到职业教育工作中,部分企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即使被聘请后走入院校课堂,也是作为非教师系列的编外人员,在许多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明显的限制。“双师型”教育的培养工作开展由于有关制度的构建出现问题,没有明显的导向性,致使部分教师只愿提高自己的学历,而不愿意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教学中,而根据引入企业技术人才作为实践类专职教师上也没有完整的教师培训制度,致使这部分人才不能迅速适应教学工作,无法发挥其技术经验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

“双元”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由德国引入的,在德国想要成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文化课教师,必须首先学完规定的大学科目并通过国家的第一次考试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然后在完成规定的职业教育培训时间,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接下来还需要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先做两年实习教师,然后再参加国家组织的第二次考试,这次考试真正合格才能被聘请为正式的职业院校教师,这就说明德国的职业院校在聘请普通文化教师时不但要在大学期间就参加一次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明,还需要在参与工作两年后再一次参加国家组织的考试,并且合格后才能真正上岗;若想要成为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师,则应该在大学期间通过国家的第一次考试后,再加上四年左右的实践经历,并且通过两年教育教学培训,然后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合格后才能被评为正式教师。与德国明确和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在聘请院校教师时明显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部分院校有明确规定没有学士学历不可任教,或没有硕士学历不可任教,但关于教师在实践经历和实践经验上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完善[4]

三、“双元”育人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一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全面的专业结构、过硬的实践技能和高超的教学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重视结合院校与企业双方的教育教学资源,校企双方要重视沟通交流,了解彼此的发展现状和难处,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师资力量。

(一)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入职资格,目前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双素质,担任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在获得教师资格的基础上,还应拥有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此满足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基本认知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也可委托行业协会对专业技术资格标准进行审核。第二,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中关于师资培养的相关制度,认清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白各自的义务、责任和权利,构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体系,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给出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以促进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工作中,激发企业积极性。第三,构建“双师型”队伍培养制度和体系,高职院校要为教师制定长期培养方案,尤其是让教师进入到合作企业中进行实战锻炼和技能学习,同时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让进入企业参加实习的教师能够自觉完成学习,另外针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也要成立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培训制度和聘请制度。学校需要对兼职教师的培训计划和考核任务,全权负责。第四,优化创新“双师型”素质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要确保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内容涵盖校级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学工作评价等各个方面,评价最终结果与教师岗位的职责相对应,也与教师的教师教学津贴相联系。另外,还要构建“双师型”教学激励机制,比如“双师型”教师可以优先参加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工作和教材审编工作等,优先选择教育教学科研题目,优先获得推荐攻读硕博学位,在岗位竞聘、职称评级等方面也要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从而形成积极效应,让教师都能在提高自我能力和自我培训工作上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5]

(二)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

第一,构建产学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平台,产学结合是一种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等教育教学资源来达到培养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可以有效利用学校科研企业的资源来培养师资队伍,实现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提高,同时达到其人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目标,进而保障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使企业的技术力量也能得到增强。比如,目前高职院校成立的大学科技园等让引入企业中具有“双师型”教师的人员提供了“双元”育人的重要培养平台。

第二,提高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的技术前提是互惠互利,高职院校为了让企业能够参与到院校教学工作中,争取企业的相关支持,所以高职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进行科研开发,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难题和技术问题,给企业的优化创新提供改革方案,同时也可将学校的培训方案提供给企业,帮助培养员工综合素养,利用学校培养高素质型人才的方案让企业培养一线员工,让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具市场竞争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进而让企业愿意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为院校教师提供所需的实践场所和实验项目,同时也给兼职教师提供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的场所。

第三,鼓励高职院校中的教师个体转向教师群体,共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教师具备双素质,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双素养要从教师群体的方向去规划和研究,高职院校中具有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每个教师既要重视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但两种发展方向并不一致,理论型教师更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型教师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教学活动中两种类型的教师实现优势互补,使教师群体的结构更加完整,在“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能够在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那里学到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为其今后参与课程实现和进入岗位工作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可以从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的实践教师那里学到极具实践性的优秀的操作技能,为其今后适应岗位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6]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的深度交流合作是充分发挥“双元”育人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在“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重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实现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重视研究产业结构,研究产业发展变化和企业人才需求,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个体共赢,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优化完善设置队伍的培训体系,利用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的方式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资源,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陆俊杰,郑林.基于团队螺旋提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职教通讯,2021,03:6-14.

[2]马颖化.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双师”队伍建设研究[J].科技风,2020,19:196.

[3]原竞杰,苏志兰,苏国辉.“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04:295-298.

[4]陈璐瑶.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0.

[5]付含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6]夏敏.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校企“双元”育人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JGB2019386

作者简介:彭金艳,女,19853月生,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职务:专业课教师研究方向工程机械电液控制、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