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MW超临界贫煤锅炉掺烧神华煤适应性试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350MW超临界贫煤锅炉掺烧神华煤适应性试验研究

刘宏举1,杜俊硕2,郝亮1,任子明1,武学谦2

(1.国电电力邯郸东郊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邯郸 056004;2.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某电厂350MW超临界旋流对冲燃烧锅炉设计煤种为阳邑矿、小屯矿和薛村矿的混煤,以贫煤为主。由于国内煤炭市场的复杂多变,锅炉实际煤种主要为神华煤、贫煤和煤泥,偏离原设计煤种较大。其中神华准格尔烟煤,掺烧比例达50%,为保证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锅炉偏烧、主再热蒸汽超温、锅炉结焦后砸伤冷灰斗、制粉系统自燃等问题发生,基于三维温度场和磨煤机CO检测系统的燃烧优化调整尤为关键。燃烧调整结果表明:锅炉在掺烧50%神华煤后,制粉系统防爆问题得以解决,氧量偏差和炉膛温度偏差明显好转,低负荷锅炉主再热器壁温超温的问题有所缓解,优化调整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神华煤掺烧;三维温度场;CO检测系统;优化调整

0 引言

为了满足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控制发电成本,就需要满足机组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优化调配燃煤结构。因此,对大型火力发电机组而言,配煤掺烧成为最优选择。

国内某350MW墙式对冲燃烧锅炉原设计煤种为贫煤。由于煤炭市场的特殊性,锅炉实际燃煤主要以神华煤、贫煤和煤泥为主。其中神华准格尔烟煤,掺烧比例达50%,为保证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水冷壁结渣及高温腐蚀、主蒸汽和再热蒸汽超温、锅炉结焦后掉焦砸伤冷灰斗、制粉系统自燃等问题发生。对相关设备和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造和燃烧调整势在必行[1-4]

1 锅炉概况

国内某电厂锅炉设计煤种为贫煤,为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生产的B&WB-1098/25.4-M型超临界锅炉,350MW燃煤粉、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平衡通风。

该电厂锅炉炉膛出口设计烟温为1078℃。机组容积热负荷qV为97.7kW/m3,截面积热负荷qF为4.893MW/m2

2改造方案

2.1 声波温度场改造方案

炉膛温度场声学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可将炉内燃烧这个“黑匣子”可视化和数字化,为炉膛燃烧提供直接的监控和判别依据,预防火焰偏烧引起的水冷壁结焦、爆管,为电厂智能燃烧提供最重要的燃烧信息[5]

在炉膛出口屏式过热器下部,在燃尽风上部位置,共布置4个发声测点、6个声波接收测点,共10个测点,测量炉膛内部最高温度区域温度。

2.2增设磨煤机CO检测系统

WalsnMSM是一种检测系统,该设备的检测系统包括由微处理器组成的检测单元及采样系统。它通过取样泵和制冷器把样气抽入仪器内部,然后采用双传感器对样气进行分析。

3燃烧优化调整及效果

根据实测烟气成分、温度场在线检测和表盘参数等摸底试验结果,将燃烧调整试验分为两部分:一是磨煤机防爆调整试验,二是锅炉优化配风调整试验。

3.1磨煤机防爆调整试验

本试验按照A磨掺烧神华煤比例为20%、50%、70%、100%工况进行,通过观察CO在线检测系统中CO浓度变化及时采取通消防蒸汽的措施从而实现制粉系统防爆。4个工况下停磨时CO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1停磨期间不同工况下CO浓度对比

在控制好磨煤机温度情况下,A磨掺烧神华煤比例在50%以内时CO浓度变化趋势较为缓慢,磨煤机局部爆燃可能性相对偏小,当掺烧比例高于50%时,CO随着磨煤机停止上升明显,建议启停磨过程中及时通入消防蒸汽等防爆措施。

3.2锅炉优化配风调整试验

调整后,在锅炉350MW负荷下进行试验,试验煤质与调整前相同。调整前后试验结果中等温线对比如图1,180MW负荷下末过易超温点壁温对比如图3所示。

1640611581(1)1640611653(1)

图2 350MW工况调整前后等温线示意图

1640613742(1)

图3 180MW工况调整前后末级过热器壁温变化

调整后不同负荷下,省煤器出口氧量、CO浓度、末级过热器壁温沿炉膛宽度方向分布更均匀,通过可视化声波温度场明显看出炉膛温度偏差明显好转,低负荷锅炉主再热器壁温超温问题有所缓解,优化调整效果显著。

4结论

本文通过针对某350MW超临界前后墙对冲锅炉大比例掺烧神华煤后的系列问题,通过设备升级改造与燃烧优化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在掺烧一定比例神华煤情况下不仅有效缓解了锅炉制粉系统防爆、炉膛出口氧量和烟温偏差等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低负荷下锅炉高温受热面壁温超温的问题。然而,对于非设计煤质的不同类型锅炉,掺烧比例要十分谨慎,建议首先进行相关的试烧试验,通过优化调整试验、制粉及燃烧系统的设备升级等相关方案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小华,陈敏,牛国平,等.旋流燃烧器低氮改造后的燃烧优化调整[J].锅炉技术,2015,46(3):70-74.

[2李德波,沈跃良.前后对冲旋流燃煤锅炉CO和NO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333(7):502-506.

[3]周平,张广才,严晓勇,等.600MW机组对冲燃煤锅炉尾部CO浓度偏高的调整试验[J].热力发电,2014,43(12):82-88.

[4]李金晶,赵振宁,张清峰,等.对冲旋流锅炉的配风调整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6,31(8):59-63.

[5]郑树,周怀春.三维、动态、实时数字化锅炉技术发展 探讨[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6,46(1):20-35.

基金项目:

国家能源集团科技项目“基于典型超临界直流锅炉宽煤种适用性的技术研究及应用”资助(GJNY-20-10-4)

作者简介1.刘宏举,1991年参加工作,从事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