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交通微循环改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区域交通微循环改善对策研究

廖艳1 ,叶海飞2

1.长沙康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10004

2.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   518003

摘要:针对目前交通微循环不畅带来城市干线路网交通压力突出、居民微循环出行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本文在分析交通微循环改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深圳市龙华新区交通微循环改善为例,探讨了交通微循环改善的思路与基本对策,为其他城市交通微循环改善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交通微循环、运行效率、改善对策

1 引言

城市交通车流主要集中在城市干线路网,导致干线路网交通拥堵日益突出、居民出行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在城市干线路网难以有效扩容的背景下,为充分发挥交通微循环系统对城市干线路网交通的分流作用,系统提升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本文结合龙华新区实践,对交通微循环改善对策进行探讨。

2交通微循环的内涵

“微循环”最早出自医学术语,如果把一个城市比作是人体,那么城市的道路就是体内的血管,高速路、主干路便是联系各功能单元的主血脉,干道网络以外的次干路、支路、胡同、窄街以及便道等就是城市内数量惊人的毛细血管,联系着城市的居住、商业、办公以及枢纽等几乎所有交通发生吸引点与城市主动脉,一旦城市微循环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主动脉的交通出不去,进不来,使整个道路系统不畅,造成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因此,交通微循环是否通畅对于整个城市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交通微循环与医学微循环的对照示意图

3交通微循环的主要内容

交通微循环研究内容涉及道路、公交、停车、交通组织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道路:主要包括片区部分次干路、支路及以下道路的规划与改善,以满足片区内部交通可达性、安宁性、外部交通衔接性等;

公交:主要包括片区公交线路、公交中途站等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片区内部公交出行、外部干线公交及轨道交通的接驳出行;

停车:主要包括片区停车设施布局优化、加强路内停车管理等,实现片区内部停车设施的供需平衡,消除因路内随意停车造成的动态交通瓶颈;

交通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片区标志标线、交通安全等管理设施的改善、单行线等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等,提高片区出行安全水平和道路运行效率。

4交通微循环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交通微循环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用地、人、车、路等几个方面。

1)用地因素:片区用地性质与开发强度

不同性质地块布局不合理或局部地块开发强度过大,造成片区交通需求超出交通承载能力,进而会导致加大周边道路发生拥堵的可能,造成整个片区微循环系统的阻塞。

2)人的因素:居民出行方式与交通出行秩序

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出行方式的灵活性及舒适性;公交换乘的便捷性;经济承受能力及出行成本;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及出行时耗等。

3)车的因素:小汽车数量、停车设施

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加之城区前期规划对停车设施的估计不足,导致高峰期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部分支路路边长时间停车问题严重,极易形成动态交通瓶颈。

4)路的因素:道路结构、路网密度

片区内部次支道路及街巷密度较低,居民短距离出行大多依靠周边干路网绕行,造成微循环不畅。

5交通微循环改善基本思路

交通微循环必须考虑使用规划、建设、管理等层面的一套“组合拳”来完成。

(1)规划层面

用地规划:对用地功能布局下的交通需求进行合理评估,并预留足够的微循环道路用地,保证低等级道路密度,从根源上避免和缓解微循环不畅问题。

道路系统规划:从交通微循环及片区出行的角度对干线道路规划方案进行需求适应性分析,确保骨架路网的合理性,为后续交通微循环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

(2)建设层面

按照规划推进道路系统建设,尤其是加快推进次支道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全面提升交通微循环系统硬件环境。

(3)管理层面

管理层面对交通微循环的改善,主要在于通过管理手段保证现状道路资源的通行空间,并对现有交通组织管理设施进行完善,提升道路通行环境和效率。

6 龙华新区交通微循环改善对策

龙华新区下辖民治、龙华、大浪、观澜4个办事处,总面积约175.58km2。目前新区交通微循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路网结构不合理,次支路建设欠账严重

(2)断头路普遍存在,道路连通度有待提高

(3)部分区域的公交微循环不畅,存在盲区

(4)道路通行环境欠佳,影响交通正常运行

(5)路边违章停车严重,影响道路运行效率

(6)部分路权被人为侵占,道路利用率不高

6.1 龙华新区道路微循环改善对策

根据用地开发特征和路网形态的不同,把新区划分为三类改善区域:中心区片区、重点发展片区和边缘及其他片区,针对各片区的具体特征,按照 “分区域、差异化”的策略制定相应的微循环改善方案。

6.1.1 中心片区改善对策

盘活既有道路资源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为重点,即以打通断头路、改造次支路为主要手段,盘活现状道路资源,加强微循环路段交通管理,提升通行环境和效率。

考虑到中心片区人流密集的特点,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完善相关道路的人行道、人行横道及道路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管理设施,提升行人通行环境。

6.1.2 重点发展片区改善对策

龙华新区重点发展片区主要为“两核、三示范区、四产业基地”共九大功能片区,针对各重点片区的发展特征,按照增加道路微循环路网规模盘活既有道路资源并重的策略,以新建次支路为主要手段增加微循环路网规模,提升现状道路建设标准和通行能力,确保路网密度满足深标要求,以完善微循环路网体系、提高路网承载力。

6.1.3 边缘及其他片区改善对策

增加道路微循环路网规模为重点,规划新建次支道路,促进路网结构完善和路网覆盖率的提升,使微循环道路密度接近或达到深标,满足片区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

6.2 龙华新区公交微循环改善对策

(1)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为基础,改善公交出行环境

结合道路建设、小区开发等工程配套建设完善周边公交停靠站等基础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成;针对新区目前存在的部分公交诉求突出的区域,完善相关公交站点设施,布设公交线路。

(2)强化与大运量公交方式的衔接,提升公交服务的便捷性

充分利用常规公交线路灵活、便捷的优势,重点加强新区各片区与轨道站点、公交走廊关键站点间的无缝换乘,实施集散、接驳分流客流。

(3)加强中心城区与各片区的辐射与联系,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深圳北站等新区中心区与外围片区的公交服务网络,建立中心区与各片区的直达公交联系,强化中心区的交通辐射功能。

(4)转变公交发展思路,由提供线路服务向提供网络化服务转变

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际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等客流集散地为组织节点进行关联组织,形成“点、线、面”相结合,“错位发展、互为支撑”的一体化、集约化线网体系。

7 结语

作为城市交通末梢系统,交通微循环是一个小范围的综合交通系统,涉及道路、公交、停车等多个方面,如何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地提出可实施性高微循环改善方案,是有效提升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水平、缓解城市干线路网交通压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深圳市龙华新区交通微循环改善为例,结合新区交通微循环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依据新区城市发展差异化的特征,从中心片区、重点发展片区、边缘及其他片区分别提出差异化的道路及公交微循环改善思路与对策,可为下一步新区交通微循环改善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德慧、刘晓明.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的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5,5(4):17-19

[2]宋雪鸿.城市交通微循环问题的解决策略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3]慈玉生、贾志杰、陈园、吴丽娜.大城市支路网合理密度及管理对策[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30(2):50-5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