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设计

武文琦

身份证号码:211302199503040849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水生态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国家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湿地作为城市绿肺承担了净化、调蓄、景观等多元化功能,这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湿地公园、海绵城市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选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从构建海绵城市的角度,在道路、植物、河岸等方面进行人工湿地的设计改造。

关键词:湿地公园 海绵城市 生态修复

研究背景

我国许多大型城市都遇到了城市内涝问题,城镇雨洪灾害频发,"城市看海"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缺水、水脏等问题严重;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影响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掀起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热潮,海绵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性思想。 习主席曾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1概念

1.1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含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1]。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调节城市环境,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

1.2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来源于LID技术,是世纪90年代末是20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和传统的技术如湿地、滞留塘、草沟等不同的是,这种技术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2案例分析

2.1斯坦福市弥尔河公园

弥尔河公园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曾经因过度开发与人为干扰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以及随之产生的城市洪水风险,而今却成为生态、活力的城市绿色空间。本项目由景观设计团队与生态学专家共同合作打造。项目考虑河道常水位及最高最低水位,设置生态廊道,并打造了运动流线,设置休闲场地,供游人休闲歇息之用。设计将生态绿地与城市街区重新联系起来,催动了周边各项目产业的增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溪湿地公园,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是集城市休闲、生态修复、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规划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保护,规划先行;生态优先,最小干预;注重文化,恢复遗存。

西溪湿地公园是杭州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园区内的水域面积高达总面积的70%为,成为了杭州市不可或缺的“调蓄池”。西溪湿地既能缓解杭州市的城市内涝,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又能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组团,完成天然水体的净化与循环,提供稳定的景观水源。西溪湿地公园打造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起承转合,成为了湿地公园与海绵城市建设的优秀案例。

3设计策略

本文研究的人工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综合生态学、环境学、景观学的复合功能的人工湿地,本文将其定义为:是一种人工策划、建造与维护的,目的在于净化受污染水体水质、积蓄雨水径流、美化景观环境的湿地[3]。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道路、植物与驳岸都是设计的关键。

道路系统是构成湿地空间框架的重要手段,是联系绿地与水域、绿地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方式,道路设计就是要创造人性化的道路系统,除了可以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功能和观赏点外,还应能提供合乎人性空间尺度、生动多样的时空变换和空间序列。规划时宜根据环境特征和使用要求分别组织,避免相互干扰。充分利用场地地貌特征创造多样化的活动场所,诸如临水游览步道、伸入水面的平台、码头、栈道以及贯穿绿地内部各节点的各种形式的游览道路、休息广场等,结合栏杆、坐凳、台阶等小品,提供安全、舒适的亲水设施和多样的亲水步道,以增进人际交流和创造个性化活动空间。

湿地植物生态群落的设计在传统植物造景的基础上,以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为目标,综合考虑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设计考虑美观性,在构图上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增加水面层次和增添野趣。除了要注重植物观赏性方面的要求,还要结合地形的竖向设计,模拟水系形成自然过程所形成的典型地貌特征,来创造滨水植物适生的地形环境。另外在合适地区建设生态保护区,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以及建立完整的湿地绿色生态廊道等。在湿地植被设计上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这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大,适应性强,使城市野生动物适应的栖息场所。他们不仅在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景观和娱乐场所。另外,增加地面和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以提供遮荫和减少热辐射,营造局部舒适的小气候。

传统控制洪水的工程手段主要是对曲流裁弯取直,加深河槽,并用混凝土、砖、石等材料加固岸堤、筑坝、筑堰等。这些措施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大规模的防洪工程设施的修筑直接破坏了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缺乏渗透性的水泥护堤隔断了护堤土体与其上部空间的水气交换和循环。在湿地河岸设计中采用生态规划设计的手法应该弥补这些缺点,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人工自然驳岸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采用自然材料和自然化材料代替人工渠道化的硬质结构和形式,可实现水系与岸带的物质、养分与能量的沟通,再现自然生态系统抗干扰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增强水质净化能力。同时可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结合驳岸湿生、水生植物种植,可固着土壤、过滤地表径流,进而增加堤岸稳定性、净化水质与涵养水源。

4结语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景观设计师势必会加入城市发展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之中。湿地景观作为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湿地景观设计中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并将改变未来的景观设计理念。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在景观设计领域这两个词汇频繁地出现已经表明世界发展的观念正在改变,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危机、更加关注自然[4]。自然生态以其特有的自身生长价值,正在建立整体性的生态模式。生态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开放空间,通过修复城市湿地,种植绿化植物,修建人文景观,使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到一起,以打造更适宜人们居住的绿色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LY/T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

[2]陈久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观绿色设计.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5):72-75.

[3]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湿地功能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18-21.

[4]刘红玉,李玉凤,曹晓,等.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地理学报,2009.

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