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许芳

丽水华阳电力有限公司 浙江 丽水 323400

摘要:智能配网管理系统在经过全国大规模使用后,以往电网系统的运行模式由于自身具有一定局限性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对以往配网系统进行改造,以实现其智能化可靠运行便十分必要。目前,尽管电网运行的效率在智能电网的作用下已初见成效,但其在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配网调控一体化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网调控

1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1.1 实时性

它的实时性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1)它是基于厂站遥测与遥信等技术来实现收集和分类实际信息,并将其合并到数据库中的,如此一来,便可以使相关负责调控与运行的技术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控电网的运行情况。(2)该系统可以确保及时、快速地响应遏制和控制命令,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它们发送到厂站点,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执行调控指令。

1.2 开放性

它的开放性在于基于开放框架的结构系统,可以构建相对开放和兼容的平台,并通过启用第三方软件的干预,为信息、通信系统以及数据库提供有效的连接。

1.3 系统性

首先,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电网和各种变电站,并在发生电网故障的第一时间发出警告。其次,根据该系统收集的信息,可以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分析电力流向以及综合考虑电网的运行安全性,以此达到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的目的。最后,在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之后,该系统提供了有针对性信息的反馈,而目标信息反馈对于电网运营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改善和确保网格运营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有用。

2 智能电网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在电网的业务和运行管理技术方面均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随着电网公司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加,使得电力系统中配网调度和管理的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我国在配电网上的管理观念上已完成了从以往传统的输、供电的管理模式向配电转移,并且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配电管理部门。与此同时,自从我国提出对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这一要求以来,电力公司就更加注重对配网的调度和管理以及其他配电网相关的优化工作,并且及时地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实现了对于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配电网管理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使得配电网管理的力度也有所加大,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在智能配电网建设运行过程中的诸多不合理问题。

3 当前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 运行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从当下配网管理的现状中不难看出,其运行管理模式尚且还有一定的弊端,混合线缆的现象极为常见,尤其是城郊交界处记忆部分郊区。这也导致其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如电缆及线路操作维护等部门,甚至于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一些供电机构。而随着多个部门的参与,这也将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强,导致时常出现管理漏洞,甚至于管理真空。而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为及时有效地执行指令调度带来许多阻碍和困难。

3.2 可供参考的信息数据有限

目前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是信息数据。然而在目前我国的配网调控与管理工作中若是在调度管辖范围相对较广的情况下,那么在调控时便无法仅依赖于相关图纸信息及资料来实现配网调控的精准性,还需得使用其他的方法手段才能够达到配电精准调节这一目的。此外,在配网调控的工作中会涉及到多种电力设备,所以略微不当的调控都可能会使信息数据产生一定误差,并使相关调控人员出现错误判断,进而影响到整个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可用于配电调控参考的数据仍然非常有限,这也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配电调控工作的细致化管理。

3.3 调控工作出现一定盲目性

在配网调控中如果想要通过人力来实现对配网运行和管理的目的,相关运行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之外,同时还要具备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管理人员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科学的调控方案。然而在现阶段的配网调控中,人为调控的模式仍然存在局限性,且分散式的调控模式使得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困难,很多时候对于调控工作还会出现根据以往的经验方法和习惯来进行,导致盲目调控的情况出现,难以进行有效的调控工作。

4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策略

4.1 提高调度系统的性能

主网是基于传输线和变电设备的一种主导网络系统,若主网发生故障问题,那么将很容易导致大规模的网络中断,所以主网的核心是设备;而配网则主要是面向用电客户的,其主要目标是保障用电质量提高满意度,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所以配网的核心是电力用户。因此在调控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平台和电子地图的优势,进行准确、适当的调度工作,整合线路、变电站、电缆,等各种电网资源,对信息进行综合掌握,以提高配网调度系统有效性与针对性,使其与其他配电操作系统有所不同。

4.2 充分应用GIS系统

GIS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电子地图作为背景来实现配电网线路和地理位置的整合。基于此,可以实现分类和层次管理,这可以明显提高配电网中调度管理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配网调控一体化也是基于配网SCADA系统所形成的第二次升级,尽管原始的调控模式可以实现在线监视线路以及其他设备,但由于其具有自动化覆盖率较低的缺点,所以这也使其难以保证进行全面且有效的调度操作。而智能电网模式下利用GIS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能够对将调度和监控有机结合这一目标加以实现。

4.3 将GIS与SCADA系统有效结合

尽管当下GIS系统被广泛用于调度操作中,但它们并未与SCADA系统完全互连。事实上,两个独立系统的应用既在有形中使调控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又极易造成工作人员在手动分别录入系统时出现一定的数据偏差。因此,将两个系统有效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控制及管理中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采取合理手段措施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数据叫苦的安全可靠性。对此,相关企业与管理人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它基于我国现有配电网运行与管理模式,提供了对自动化配电装置中实时资料的访问;其次,使用更合理的数据输入和维修模式来将各种电网设备中诸如平台账号信息之类的静态数据和诸如电气运行操作之类的各种动态数据都进行了实时导入至系统之中,从而有效地使得系统的实时性能大大得以改善;第三,详细分析,将SCADA和GIS两个系统进行合理地组合,并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这两个系统来发挥其优势;第四,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率,避免重复输入大量数据;第五,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显示所有实时的信息(例如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并将其展示给相关调控人员以便于对方查询及发布操作指令,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4.4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电力企业要充分重视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以解决目前调控人员其专业技能与知识不足等问题。对此,笔者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运用职业培训方法,以此来实现智能化专业调控人才的培养;第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技术工作人员再学习,通过智能化相关技术的不断研究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调控技能,在岗位中发挥中自己的效能和价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模式下实现配网调控的一体化对于加强设备运行管理、使配网调度工作简单化都具有积极作用,所以,针对于此项工程的策略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对此,相关电力企业应加强该管理模式的应用,以切实保障电网的安全且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琰,唐懿颖.试论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12):146-147.

[2] 王大为.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

[3] 章望珍.试论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0,(09):51-53.(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