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基建工程中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发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电力基建工程中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发挥

陈顺松  ,王志国

身份证号:320125196305085530;身份证号:150121198606205112

摘要:从内部管理制度看,国有企业现代化的公司管理制度与工程项目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对意外的安全风险、经济风险的防控能力不足,内部审计机制有局限性,有些单位长期停留在纠错查弊阶段,无法就具体的建设项目进行经济分析与经济评价;从外部行业环境看,电力能源领域的一元化垄断逐渐被市场化发展所打破,电力投资企业必须脱离单方面的政策保护面向市场进行独立运作,电力行业中各个企业所承担的系统性风险逐步扩大。因此,怎样在电力基建工程中履行内部审计创造价值的职能,有效防控内外部环境中潜藏的风险,保证工程建设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成为电力投资企业必须尽早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内部审计;角色定位;职能

1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1.1审计大环境的变化

当下,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助推电力行业转型力度,促进了电力企业审计数字化改造的加快,对审计工作体系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字化背景下,通过构建审计信息平台,把审计工作全流程信息纳入平台数据库中,在平台上对审计问题类别进行流程划分和业务区分,主管部门可以对业务部门整改进度和成效实现实时管理,被审计部门可以针对自身问题进行实时自查,主管目标能准确掌握对被审计部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和整改监督,从而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高效进行提供技术支持。但是目前在数字化信息化审计背景下,电力企业还存在几个难以适应的问题。

1.2对事中审计重视不足

部分企业针对电力基建工程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仍采用传统审计理念,过于强调事后审计,对于事中审计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然而要想确保电力基建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则不能忽视事中审计的重要意义。例如,电力基建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需开展现场签证活动,后期的审计工作也需要将现场签证作为依据,但部分企业对于事中审计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并未参与到现场签证活动中,进而对基建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时,部分企业并未就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予以全面的监管控制,导致基建工程的实际资金支出严重超出资金预算范围,对企业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1.3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以往的电力企业审计工作模式下,审计人员只需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的建设过程不断融入了信息化的元素,对于审计人员的信息化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力企业管控业务审计系统数据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情况,例如:数据推送不全,部分功能点仍查无数据;智能持续审计系统响应缓慢,部分功能点逻辑错误;系统运维响应较慢,解决难度大;系统的功能点固定,与审计目标和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依旧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矛盾困难还将在一段时期内困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2电力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

2.1做好内部审计前期准备

审计人员必须做好业务分析工作,准确把握内部审计的实施流程、主要作用,以维护企业长远利益为目标建立集成化、长期化特征的风险监控管理机制,必须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电力基建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无死角监督与实施调控,排除潜在的安全风险、资金流失风险等,查找内控管理机制中容易导致风险扩大的薄弱环节与漏洞,分析重大审计事项和重大风险的影响范围、性质、起因以及正确处理方式。与此同时,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与基建工程建设之间的关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让审计人员能够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基建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中,以此拓展整个审计工作流程,更好地发挥审计的重要价值和功能。此外,审计查证具备优化宏观资源配置,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重要作用,能够对项目审计方案规划、审计结论、审计建议产生影响。为保证审计查证工作的实际效果,审计人员必须选择有效的查证方法,使用信息化检测设备与分析方法对项目具体流程实施不间断的全过程检测。

2.2运用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工具

经过审计实践,笔者发现项目审计说明书是一款有效的质量控制工具;在ERP环境下,可以将项目审计说明书转换为集成的审计操作系统,实现项目审计的傻瓜式作业。

项目审计说明书借用了商品、服务说明书的理念和功用,告诉审计人员开展项目审计时具体的步骤、内容、方法,注意事项和文书要求,固化审计业务流程控制、技术方法控制和风险控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质量控制。

2.3构建审计信息平台

审计成果开发利用可以从线上进行。建立以内部审计成果为核心内容的审计信息平台,并建立整改问题数据库,并纳入问题相关要素:整改单位、整改项目类别、单位负责人、整改年度、整改时间、整改部门、问题性质、涉及金额、审计意见等,在问题整改过程中,要对问题整改进度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供电力企业内部、主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使用。在电力行业集约化经营模式下,可以把电力集团分为总部、分公司和支公司三个层级,通过审计信息平台,实时了解各个公司的整改进度和整改成效,从而高效利用审计成果,针对所辖公司审计发现的管理问题和流程问题进行管控。从另一个角度,可以依照业务流程,根据采购、生产等流程,建立相对应的专项数据库,电力集团下属各单位依据业务领域,把相应的信息汇总到专项数据平台中,从而使业务部门对自身问题准确掌握,进而高效展开问题整改,同时,主管部门也能借助平台,对下属业务部门的审计整改进度清晰掌握,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整改成效。

2.4对关键风险点进行验证,完善审计模型

审计人员可选择采用清单验证、数据验证、原始资料验证等多种验证方法核查风险点与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以电力工程初期立项环节消耗的工程款为例,在立项环节中施工方必须承担“未立项时前期费用未能被结转入当期损益”的风险,这项风险被审计人员视为可延后处理的任务,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容易发生应转入当期费用但并未按照计划计入当期费用的问题,造成财务审计结果脱离实际情况,精确度有所下降。为了准确验证这一容易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审计人员必须合理利用能够对审计活动起到支持作用的资金清单。

第一阶段,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基于资料库中的资金清单,反复筛查会计档案中被列入“在建工程”科目的成本支出记录,提取工程建设规划书中记载的开支项目具体名称。第二阶段,审计人员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已获监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名称与相关的预算编制表,对比各项基本信息。第三阶段,若存在消耗了前期费用,但未能找到能够与之匹配的项目批复,审计人员可继续筛选资金清单,核查贷方结转记录。第四阶段,如果结转账目记录中有相关信息,则可代表未立项前期费用转到当期损益中,如果未找到相关记录,则可认定存在资金未及时结转的错误。

结论

综上所述,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如何做好电力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已经成为现阶段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因此,在电力基建工程中要做好内部审计前期准备,建立电力基建工程各环节审计清单,并对关键风险点进行验证,完善审计模型,并且要敦促审计问题全面整改。此外,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让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中,以此切实提升内部审计在电力基建工程中的职能发挥。

参考文献:

[1]张钺,郭捷,刘孟涵.基于冬奥会配套电力工程审计监督的“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21(10):62-64.

[2]桑瑞.电力工程审计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会计师,2020(17):59-60.

[3]刘弈云,葛思佳.浅析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0(2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