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木栽植后的水分与养分管理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园林苗木栽植后的水分与养分管理策略探究

李光耀

中建八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工程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与自然环境亲近的机会,让人们的精神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得到放松。为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移植的苗木的水肥管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成长速率。为移植苗木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城市景观建设发展,保证园林绿化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园林景观工程当中栽植苗木的水分管理与养分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措施与苗木的生长特性与周边自然环境条件适合度,保证新栽植苗木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以期更好的促进园林景观质量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园林管理;苗木栽培;水养管理;策略

园林苗木栽植主要工作对象为植株活体,苗木生长环境主要集中于室外,栽植后的苗木成活率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保证苗木正常生长,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水分和养分管理工作,根据苗木类型的差异提供差异化的水养管理模式,并在后续的养护管理过程中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不断改进培养策略,在园林苗木栽植过程中建立起动态化的水分与养分调控管理模式,保证苗木环境调控和美化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质的外出放松游玩的环境。

1园林苗木栽植水分管理策略

1.1园林苗木栽植水分管理基本原则

在苗木栽植后的水分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水分管理原则开展浇水工作,在浇水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苗木在不同生长周期中的需水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期浇水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满足苗木生长对水资源换的需求。

如果苗木移植在春季进行,则需要考虑到春季部分地区因干旱少雨、光照较强,水分蒸腾量较大,土壤较为干燥,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工作人员需要适当增加浇水量,保证浇水为苗木根系供水的同时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过快蒸发影响原本的浇水频率,坚持定期浇水保证苗木栽植周边的土壤始终为湿润状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土质不同,土壤储水能力和透水性存在一定差别,为此在浇水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特性确定具体浇水量,实现精细化水分管理,保证浇水量满足苗木正常生长需求的同时,避免水分过多导致苗木出现烂根情况。在灌溉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控制灌溉水质,在引河水和中水进行灌溉时需要严格按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水质符合园林苗木生长要求,避免污水再生利用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1]

1.2结合苗木生长情况选择差异化灌溉方法

在苗木生长水分管理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供水方式可供选择,常见的包括漫灌、围堰灌溉、喷灌和滴灌等四种供水方式。不同的供水方法有其特点和优势,为保证苗木正常生长的同时不断提升供水效率,工作人员需要结合苗木的具体种类和用水量制定灌溉策略,在灌溉的同时落实自然环境保护要求,尽可能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1.2.1围堰灌溉

如果苗木相互之间的间距较大,土壤较为干燥,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围堰灌溉的方式完成水分供给。围堰灌溉通常需要施工人员在种植学的周围开挖土体,让开挖的土体围绕苗木的根部形成一个圆形的灌水土堰,通常土堰需要比周边地面的平均高度高出10-15厘米左右,在土堰修筑完成后用铁锹将其拍打牢固,保证土堰土体的紧实度,避免出现漏水情况。在苗木栽植完成后进行首次浇水,水体注意不要没过土堰,并在第二天对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确定苗木有无浮根和倒歪情况,在处理后将苗木重新固定好,并用细土重新对土堰进行加固,如图一。在后续的养护过程中根据气温和天气进行浇水,在三次浇水后重新用细土将土堰内部铺垫平整,保证土堆略微高于地面。如果在秋季进行苗木栽植活动,则需要在气温下降到0摄氏度之前进行浇透冻水,在冬季气温正式回升之前不再进行浇水,避免冬旱情况发生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在围堰灌溉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单次的浇水量以及开堰深度,避免过深伤及苗木根须,单次浇水量通常不高于土堰高度即可[2]

图一、苗木支撑保护固定装置

1.2.2喷灌法

喷灌法通过间歇性供水的方式,减少单次供水量的同时,根据时间段进行间歇性供水,有效解决单次供水量过多苗木根系无法有效吸收的情况,在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完成供水作业要求,保证供水质量。通常喷灌法主要应用在夏季高温季节,夏季高温环境导致苗木蒸腾作用强烈,吸收的水分大量散入到空气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根部进行浇水,同时也需要对苗木的地面主体和叶片位置进行浇水保湿,降低蒸腾作用,保证更多的水资源能够被稳定输送到叶片和枝干当中,避免黄叶情况出现。考虑到苗木表面的水分需要一定时间蒸发,为此工作人员可以对喷灌喷头进行调整,合理设置喷水间隔,以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喷灌,并在夜间适当减少喷灌次数,避免水资源浪费[3]

1.2.3滴灌法

目前常见的滴灌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适用于极端干旱地区,将灌溉管线敷设在地底,滴水管正对苗木根系,实现一对一精准供水;另一类滴灌供水方式主要使用吊瓶滴灌方式,在苗木的底部和树干位置悬挂营养液或是清水瓶,为苗木补水。两种滴灌方式存在一定差别,地下埋管滴灌作业的方式较为复杂, 且成本较高,仅适用于部分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第二种滴灌方式施工效率较高,且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有效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因此工作人员多用第二种方式对苗木进行滴灌作业。

2园林苗木栽植养分管理策略

2.1确定施肥时间周期

通常在苗木春季栽植过程中需要施一次基肥,并在当年秋季施一次追肥,在第二年的早春和秋季同样需要根据苗木生长状况施肥,这一阶段主要施加的肥料以氮肥为主,根据土壤条件决定是否需要施加磷肥。磷元素离子在土壤中冗余与矿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只有少量磷离子能够被苗木吸收用于生长,为此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施加磷肥。钾肥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苗木的生长速率和生长质量,改善苗木生长情况,为此工作人员同样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在植物生长过程种施加钾肥。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对园区土壤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化验,确定表层土体的营养元素含量能够满足植物正常生长要求,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促进苗木健康成长[4]

在树木冬季休眠期间,生长进程停滞,在这一环节施工人员可以施用有机肥,为春季苗木生长储备肥力。不同树种对于肥料的种类和施肥量的大小具有严格要求,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具体施肥量,在苗木快速生长阶段为满足苗木生长需求,需要适当进行小规模追肥和叶面施肥,或是采取根外事费的方式,利用无机肥或是尿素肥为苗木补充营养,帮助苗木度过快速生长期,提升园林苗木绿化效果。

2.2结合苗木生长特点选择针对性施肥方法

对于高度较为低矮的苗木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撒肥法进行施肥,即将肥料直接均匀的洒在苗木周边土壤的表层区域当中,并在撒肥环节完成后将苗木周边的表层土壤挖开,让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在一起,提升土壤透气性的同时保证施肥均匀。

部分苗木栽种在树池等有限的空间当中,苗木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内部,如果采取挖开土面施肥的方式容易对苗木的根系产生损伤,为此在施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尝试使用钻穴法,在树池边缘位置的土层附近利用钻孔机打出一个深度在20厘米左右的孔洞,根据树池大小调整孔洞的数量,通常一个树池当中需要打三到四个孔洞保证土壤养分充足。在打孔完成后将肥料施入到孔洞当中,并在孔洞上进行覆土浇水,保证肥料肥力随水流渗透到土壤当中,同时尽可能控制单个孔洞的施肥用量,避免肥料施用过多导致苗木根部坏死,影响苗木正常生长[5]

如果苗木之间的间距较大,全土施肥容易出现肥料过剩和浪费的情况,为此工作人员可以尝试使用环状够施肥法或是条形沟施肥法,在苗木周围开出一道环形沟或是条形沟,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决定开沟形状,按照施肥用量将肥料施入沟中,并在沟表面进行覆土灌溉,完成施肥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施肥沟与苗木之间的距离,通常为四年施肥一次,施肥沟与苗木之间应保持一米左右的价格,保证苗木根系能够吸收到土壤内部养分,同时避免施肥过多影响根系正常发育生长。

2.3根据土壤酸碱度进行土壤改良

在施肥环节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对园区内部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量,结合测试结果确定土壤酸碱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对于喜酸性土壤树种,工作人员需要选择能够更好的溶解在酸性土壤当中的肥料,保证肥料能够在不与土壤中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完成养分输送,保证养分输送质量,对于喜碱性土壤树种来说同样。考虑到土壤酸碱度与苗木生长最佳酸碱度存在一定差异,工作人员可以在苗木栽植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土壤改良,如土壤偏酸可以在土壤中加入一定的石灰粉进行调节,如果土壤偏碱性,则可以在土壤当中配合肥料施加一定的硫酸铝或是硫酸亚铁,提高土壤酸性,为苗木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保证养分吸收质量[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苗木栽植后的水分管理和养分管理流程对于苗木的正常生长起到关键性作用,为保证苗木生长质量,工作人员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园林气候条件和苗木生长特定采取差异化的水肥管理措施,培育出优质的园林苗木,为园林绿化工程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师玉彪.汝阳县园林绿化苗木种植与养护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11):57-58.

[2]庄振杰.苗木培育水肥管理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07):68+70.

[3]李进.对城市园林树木栽培与管护的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06):75+77.

[4]张芳.浅谈园林绿化苗木栽植与养护管理[J].现代园艺,2020,43(01):80-81.

[5]郭现国.北方地区苗木养护探讨[J].现代园艺,2019(11):182-183.

[6]杨永林,贾国林,林才.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