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

申得莲

海东市乐都区水务局    青海,海东市 810700

 【摘 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我国近几年提出和实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水资源短缺、浪费和污染的问题。但由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议协同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河长制,加快推进水资源领域修法立法工作,完善体现地区重点的差别化水资源管理与考核体系,夯实水资源精细管理的基础支撑能力。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制度;河长制;问题;建议

一、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概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念由于提出的时间比较短,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当前较为合理的定义为: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由开发、利用、保护、监管四项制度来构成,贯穿于整个水资源工作领域的评价、论证、取水工程管理、计划用水、保护治理、规划配置、监测、绩效考核等若干小制度。
二、新时期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地区差异性体现尚不充分 
 当前,中国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也正推行区域差异化考核,如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等指标在南北方地区的考核中所占分值是不同的。但总体上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制度体系、考核指标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一刀切”问题,尚未充分体现各地区管理目标及基础的不同。 
  (二)监测计量管理基础仍十分薄弱 
  近年来,水利部开展了全国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和二期),初步完成了全国范围内主要用水户水量和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监控、统计分析,建成中央、省和市三级水资源综合管理平台。然而,相对于开展精细化水资源管理需求,当前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测计量体系还很不健全。 
  一是统计方法较为粗放,目前水资源公报主要采用典型调查获取行业用水指标定额测算用水总量的方法,水质监测也采用典型调查,大部分地区典型调查数量较少且代表性不强,统计精度亟待提高,统计结果难以复核;二是用水计量、水功能区监测及其在线监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统计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在用水统计、计量监控、水功能区监测等方面尚无专门的规章制度,基础信息获取、统计分析、质量控制、上报与复核、责任制度等方面尚未出台统一的规程规范,统计报表制度尚不健全。

  三、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措施建议

 (一)协同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河长制 
  一是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将实施河长制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和考核,尤其要注意将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纳入进来。二是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关考核指标,如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水功能区达标率、重要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减排量分解等至各级河长。三是建立统一的考核指标和工作制度,对实施河长制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进行统一考核。 
  (二)增设水生态保护控制红线 
  鉴于水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内涵的多样性,建议以综合性的“河湖健康指数”作为水生态保护红线的控制指标,具体包括水文、物理结构、化学、生物和功能5个方面完整性的若干项指标,涉及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底栖和浮游生物多样性、岸坡植被和稳定性、公众满意度等。各县级以上行政区结合自身条件,提出开展健康评价的河湖名录,初期可以4493个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为基础,并适当补充区域内其他具备重要生态功能的河湖水系。在此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辖区内重点河湖的健康评价工作,逐年提出开展评价的河湖数量、各河湖健康指数的目标,以区域内开展评价的河湖健康指数平均值作为年度和阶段的控制目标。为推进以河湖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水生态保护控制红线落地实施,一要在现有《河流(湖泊)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编制《河湖健康评价导则》,形成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和技术方法;二要全面加强浮游、底栖、底泥、水生动植物等生态监测能力和水平,加强人员配备和技术培训,形成较为完善的水生态监测网络体系;三要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的理念和意识宣传,发挥社会和公众的监督评价作用,促进人水和谐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四要在制度设计、经费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对于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流域管理机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监督管理职能 
  一要巩固和完善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确立流域管理机构的流域代言人、统筹人和协调人作用,尤其要强化流域机构监管职责,明确监管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可将用水总量、水功能区达标率、重要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减排量等指标分解至各流域(责任人为各级河长),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考评体系,作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的基础,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的作用。二要构建多部门参与的新型流域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各部门与地区在相关涉水管理中的规划、标准和政策制定等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各大流域可以根据各自特点探索相适应的水资源、水环境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不同的跨部门、跨省区协调机制,如成立由中央有关部门和流域各主要省区政府代表参加的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委员会或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协调。具体可将信息共享作为建立协商机制的切入点。

  (四)完善体现地区重点的差别化水资源管理与考核体系 
  面向区域水资源管理需求,充分考虑其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现状,从制度体系、主要任务、考核指标等方面,出台分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导意见,因地制宜规范不同地区水资源管理。具体而言:建立健全差别化考核体系,进一步针对不同地区特点设计考核指标和权重,如北方缺水地区开展以节水为主体的考核,提高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地下水控制等指标权重,增设河流生态流量等指标,甚至可将总量控制指标设定为刚性约束,而南方丰水地区则可保持一定弹性。

(五)夯实水资源精细管理的基础支撑 
  强化水资源管理基础支撑能力,首先要转变以修渠筑坝才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传统观念,应将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等能力建设纳入到其中,甚至作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加大推进力度。具体而言,首先要健全重点用水户、省界断面和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三大监控体系,进一步提高用水计量和监控能力。加强省界断面水质水量监测,完善省界断面站点布设和监测体系,逐步实现断面下泄流量远程实时监控。其次要推动基层水资源管理能力提升,开展基层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明确机构职能、权利义务和人员编制,做好经费、技术和装备保障,开展基层水资源管理培训,提升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总结:

  作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形势下的治水方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解决国内水资源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建设和谐的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全面理解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站在和谐论的角度上实施水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侯君,王汴歌,孙国恩,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解读与思考[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47(09).

[2]李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与它的监督职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