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3

陈嘉庚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王滢滢

集美区乐安小学   36102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素质教育深入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的教育是培养新时期的全面素养人才的重要方面,加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是素质教育不断落实的重要工作。本文对陈嘉庚精神的内涵和思想进行了阐述,对陈嘉庚精神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融入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索了陈嘉庚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陈嘉庚精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时期的小学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由于课程和教材的内容有限,不能全面且直观的帮助学生了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领会中华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高尚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和深入,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榜样对学生进行激励,帮助学生塑造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道德品质和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陈嘉庚精神是对陈嘉庚一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阐释,是他在不断的改革奋斗中表现的高尚品德、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的综合体现,加强对陈嘉庚精神的学习和发扬,以他的优秀事迹和精神品德为学生做榜样,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规范,是培养学生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1、陈嘉庚精神内涵

陈嘉庚先生出生于福建厦门,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企业家,也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族教育事业和新中国建设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起到了不朽的贡献,积极进行实业救国和革命支援工作,为中华民族的抗争和崛起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斗士。其一生艰苦奋斗,创办企业规模庞大,但本身生活勤劳俭朴,不贪图个人享受;支持教育事业,创办了了近百所各类学校,例如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长期为革命事业筹集资金,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援助。其一生的艰苦奋斗、高尚品质和爱国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的不断奋进,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带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者。陈嘉庚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是陈嘉庚先生一生不断实践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诚信重德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勤劳俭朴精神的综合性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承之一,加强对陈嘉庚精神的深入学习和阐释,教育学生以陈嘉庚精神为学习指导,以陈嘉庚先生为学习榜样,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向。

2、陈嘉庚精神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融入

通过对陈嘉庚精神的深入解读,将其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精神深度和广度,深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以陈嘉庚先生为精神榜样,不断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是塑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新时期具备爱国主义精神的全面素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2.1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深刻而浓烈的忠诚和热爱之情,是国家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体现,是全力建设祖国、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不竭的奋斗精神,需要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发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忧国忧民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发展前景具有一种强烈的关怀,希望国家富强独立、人民自由富足,并时刻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背负在自己心中,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思想道路和实践方法,为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和伟大复兴奋斗终生;体现在陈嘉庚先生不断脚踏实地的实践他的爱国理念和抱负,以其一生的努力奋斗,不断将其创办企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培养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和革命人才,不断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筹集抗日资金,为祖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了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为新中国建设身体力行的奉献了一生;体现在他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坚决与侵略者和分裂者作斗争的革命奋斗精神,“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是其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面对侵略者的搜捕和追杀,他不断抗争并视死如归,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奋斗终身。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榜样精神,通过对其的深入阐述和榜样指导,促进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深入理解和学习,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与五年级下册(部遍版)的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目标十分契合,从辛亥革命的抗争,到共产党的崛起奋斗,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其奋斗的一生能够做到全面的阐述,正是他艰苦奋斗一生的具体体现,教师结合陈嘉庚先生的人生事迹,能够让学生直观且深入的学习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实际内涵,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有着重要的榜样力量,学习陈嘉庚先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并将爱国精神进行脚踏实地的行动转化,从小事做起,热爱学习,热爱亲人朋友,热爱家乡民族,热爱国家,从而积极学习并树立建设祖国的伟大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全面素养,有助于学生素质教育质量提升。

2.2自强不息精神

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精神力量。陈嘉庚先生一生奋发进取、坚强刚毅,无论面对何等会困苦境地,都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支柱,进行顽强的抗争和积极进取,从不畏难畏苦。在其家族企业破产后,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成为了东南亚华侨中的顶级商人;在回国建设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他面临商业困境和企业大幅度亏损,师资力量不足,资金匮乏等难题,依然勉力维持学校建设,为学校的建设提供全面支持,后期,陈嘉庚先生甚至举债办学,仍坚持不肯放弃建设教育行业,哪怕在日寇的炮火中,依然要筹资修校,并以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励众人,说“今天被炸毁,明天再建起来”,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人震撼。陈嘉庚先生一生困难艰苦,但从不放弃,顽强拼搏,在困境中不断磨练自身的能力和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奋斗意志,从不屈服,百折不挠。对陈嘉庚先生的自强不息精神,教师要结合他的艰苦奋斗的一生,充分阐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部遍版)的第四单元第九章“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进行充分且深入的讲解,从陈嘉庚先生的实际事迹中提炼其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精神,提升学生的坚毅品格和不怕苦难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困难,提升学生面对困难的意志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

2.3诚信重德精神

诚信重德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诚信是一个人的道德起始点和根基所在,缺乏诚信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发展,当前的社会也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诚信问题,培养学生的诚信重德精神,是塑造学生精神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陈嘉庚先生一生奉行忠诚信义,在生活、交友、经商、办学、爱国、以及社会活动中,其言必诺,行必果,以诚待人,以信为基,终其一生不失信于人,是诚信重德精神的充分体现。他辗转经营,拿出大部分家产为父还债,传为一时美谈;诚信经营,货真价实,产品质量和服务俱佳,是诚信经营的典范;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始终站在家国大义之中,以事实为依据痛斥卖国者和侵略者,不惧危险,不怕牺牲。对陈嘉庚先生的诚信重德精神,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部遍版)第一单元第三章“我很诚实”或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章“说话要算数”的教学内容,以陈嘉庚先生的人生事迹中的诚信重德为榜样,教导学生诚实守信、践行诚信,不断提升学生的诚信教育,塑造学生的诚信为本思想,提升学生的诚信美德,加强学生的诚信实践,自律自省,不断磨练学生的诚信品质,提升道德修养。

2.4无私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精神体现,无数先辈舍己为公、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以自身为火把照亮国家民族的前进路途,是无数革命先辈的终身写照。陈嘉庚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于其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他甚至金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在身体力行的创造价值,他的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创造了大量的利润,但他没有将其用来进行个人享受,而是将金钱用于支持革命、教育和新中国建设,将自己创造的财富全部奉献给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没有给后代子孙留下任何金钱财产,完全践行了他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等内容,树立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理解奉献精神,不断提升自己、报效祖国和人民,是高尚的道德品格的重要体现,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以建设祖国为目标、以奉献社会为理想。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和道德培养,是提高学生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教学内容。

2.5勤劳简朴精神

勤劳俭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是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廉洁奉公的重要精神体现。陈嘉庚的勤劳俭朴是自幼培养形成的,不浪费,不贪财,即使他拥有了大量的资产之后,也不崇尚奢靡,不铺张浪费,不重视个人享受,粗茶淡饭,不使用奢侈品,将全部资产用于支持革命事业和教育事业;回国后生活艰苦,仍不抱怨,不退缩,安于贫困但不安于国家贫困,将有限的资源节省下来进行新中国建设;他厉行节俭,且廉洁奉公,常将国民党的奢华浪费和共产党的艰苦朴素奋斗相批判,“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其最真实的阐释。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中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以勤劳俭朴为荣,铺张浪费为耻,教育学生从点滴的小事入手,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并塑造学生以廉洁奉公为荣,贪污腐化为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节俭奉公精神和勤劳俭朴精神,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陈嘉庚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路径和策略

3.1结合陈嘉庚精神事迹和案例教学的融合

教师应深入了解陈嘉庚精神的内涵,从陈嘉庚的榜样事迹中提炼与教学的契合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教学,例如对《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必要性和中国人民付出的伟大牺牲和奋斗,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举出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然后以陈嘉庚精神中的爱国主义事迹为依托和榜样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事迹,从而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深刻理解,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思想,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

3.2结合陈嘉庚精神事迹与提问教学的融合

教师结合陈嘉庚的精神事迹,进行提问式教学,首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陈嘉庚精神事迹的拓展讲解,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力,然后进行相关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组内讨论,最后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合理评价和最后陈述,加深学生的教学印象,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质素养。例如对《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一课,对陈嘉庚的勤俭节约精神事迹进行深入分析拓展后,提问学生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问题,如何避免浪费等,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结合陈嘉庚的勤俭节约事迹,讨论如何进行勤俭节约,避免奢侈浪费,有利于学生对勤俭节约精神的深度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行为,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加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拓展教学内容,以陈嘉庚精神为主要榜样和事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融合陈嘉庚精神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是培养新时期的具备全面素养人才的重要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汤文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J].文理导航(中旬),2022(06):79-81.

[2]杨升燕.浅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4):145-146.

[3]黄海蓉.陈嘉庚精神对第一代“落地生根”华人的影响——以孙炳炎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4(02):24-29.

[4]周志勇.陈嘉庚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03):116-120.DOI:10.15993/j.cnki.cn35-1198/c.2017.03.003.

[5]覃华荣.论陈嘉庚精神与“爱国、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传承,2016(08):106-107.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16.0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