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张屹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人文因素的影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需要遵从自然规律,为城市居民打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并为城市后续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支持。本文简单对生态城市相关概述,分析制定生态型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探讨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和谐共生目标,旨在推动城市规划理念的革新,全面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从而为现代城市的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保障,致力于创建舒适健康的居住空间。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路径

引言

近些年,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发得到关注,将生态理念应用到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环节之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积极响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口号,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态城市规划真正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同等位置,展现出了城市的无穷魅力,能够吸引更多人口定居,满足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缓解了社会主要矛盾,促进了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生态城市理念的研究及其与城市规划工作的有机融合,是新时期提出的迫切要求。

1生态城市相关概述

生态城市是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城市已然成为城市规划的一大主流。就生态城市的概念而言,广义上是指构建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文化观,是遵循生态学原则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通过对环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达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生产、生活方式。狭义上是指依据生态学原理开展城市规划设计,打造高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城市建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系统性,生态城市建设的系统性不仅包含自然生态系统,还涉及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统一。二是动态性,生态城市建设的动态性表现在不论是自然生态、城市建设,还是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所提出的具体内容、具体方式等要求,都是在不断发展转变的,所以,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是生态动态性重建的过程,还是生态动态性恢复的过程。三是复杂性,生态城市建设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自然等不同领域,还涉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城市,并且生态城市的建设内容也不尽相同。

2制定生态型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析

2.1相结合原则

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制定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我们国家所制定的生态指标进行认真的学习,然后再对生态指标当中的规定进行全面的了解,严格遵循其中的要求进行实际的操作,绝对不可以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并且在构建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的过程当中,还要与国家生态指标当中的规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制定规划标准提供相关的支持与帮助。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规划当中,生态城市规划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需要加强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对于其中的自然环境保护和人文特色,要加大保护的力度,将城市打造成为具有文化色彩的新型的城市,此项方法对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还要激发出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因为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通过群众强有力的监督,更能让生态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2.3紧密原则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空间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够提高城市空间的运用率,也是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和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城市规划当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土地资源,并且对那些具有分散性特点的地方,还需要加大城市规划当中对于人口规模开发的力度,这样的方法不单单能够防止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变化,同时还可以让城市不再拥挤。

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

3.1加强区域合理布局

要想加深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融合渗透,需要对居民生活区、产业园区、绿化区等功能区域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景观设施,促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辅相成,展现城市的特殊魅力。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城市居民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希望拥有充足的体育运动场地和多元化的器材设施,生活家园草木茵茵,充满生命力,远离交通主干道,这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要重点加以考量。除此之外,要加强生态产业园区的规划,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发展绿色产业,为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夯实基础。

3.2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城市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河湖、湿地、山林、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作用,还能为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家园,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因此加大这些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维护系统平衡,被视为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所在。例如,可以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将雨水引入天然湖泊,经过植物的净化,会将泥沙滤除出去,增强城市对洪涝旱灾的抵御能力,在降水量较大的季节将雨水储存起来,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等到旱季来临时释放水资源,缓解干旱形势,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提升,气候更加舒适宜人,成为人们休闲旅游、放松身心的新去处,给生态城市发展制造新的契机。

3.3加强绿地系统建设

绿地系统是城市的天然屏障,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打造完善的绿地系统。绿地的布局、规模要考虑城市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城市的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

3.4加强绿地系统建设

绿地系统是城市的天然屏障,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打造完善的绿地系统。绿地的布局、规模要考虑城市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城市的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

3.5强化人员团队专业能力

在节能环保社会体系中,落实房地产项目的生态规划以及建设,必须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人员团队,落实培养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应积极落实人员团队的综合培训,建立工作机制以及奖惩机制进行人员约束和管理;全面提升人员团队的综合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化设计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效益,维持房地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落实风险管控策略的创新。城市规划以及房地产项目规划面临较多外部影响风险以及内部控制风险,应及时地落实风险管控策略的创新,以大数据技术作为主要的分析技术体系,落实经验分析以及价值挖掘,提升精细化、信息化工作方式的利用效率,增加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技术优势,为提升设计水平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结束语

注重生态城市的规划以及建造,可以维持良好的城市空间格局以及科学合理的建筑性能规划方案,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是拓宽现代化城市发展思路的重要保障,能够营造人性化的城市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睿.“生态城市”指导下的城市慢行空间发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1):93-94.

[2]狄涛.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