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对策

巩永霞

阿勒泰地区食品药品检验所 ,新疆 阿勒泰 836599 

【摘要】通过分析实验室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探讨改进方法,为后续检验提供可靠参考。研究中包括的病例是医院实验室收集的不合格检验标本。选取其中的6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合格标本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并根据标本采集的种类和不合格标本的具体原因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60份不合格样品中,痰液23份,尿液15份,血液9份,分泌物6份,粪便4份,无菌体液3份,分别占38.33%,25.00%,15.00%,10.00%,6.67%,5.00%。痰液样本不合格率最突出,其次是尿液样本和血液样本,分泌物、粪便和无菌体验样本不合格率相对较小。不同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最常见的不合格因素是检验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和标本污染。结论针对不合格的关键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加强检验科与各部门的沟通。同时,应制定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反措施

在微生物检验分析前,全面认真地分析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提高标本合格率和检验质量的必由之路[1]在此,本研究对实验室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报告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信息

选取医院实验室2018年1-12月采集的60份不合格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分泌物、粪便、尿液以及各种无菌体验。

1.2方法

选择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专业检验人员,按照检验标准对标本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核对,对标本的采集时间、外观和检验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最终鉴定出不合格标本,对不合格标本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并根据标本采集的种类和不合格标本的具体原因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实验室微生物学不合格标本的种类及构成本次实验共纳入不合格标本60份,其中痰标本23份,尿标本15份,血标本9份,分泌物标本6份,大便标本4份,无菌体液标本3份,分别占38.33%,25.00%,15.00%,10.00%,6.67%,5.00%。从以上数据来看,痰液样本的不合格率最为突出,其次是尿液样本和血液样本,而分泌物、粪便和无菌体验样本的不合格率相对较小。

不同检验标本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存在明显差异。常见因素包括未能及时发送样本、错误的采集时间、标本污染等。

讨论

近年来,在临床微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验室仪器不断更新,检验人员的专业程度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趋于完善,呈现出高效率、高准确度和高服务质量的特点[2]。微生物检验的意义在于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病理分析和疾病评估提供准确、科学、可靠的依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微生物检验环节众多,很难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疏漏和错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从微生物检验的过程入手,加强微生物检验过程的管理。就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而言,实验室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难度,其中分析前的实验室质量控制难度更大[4]。这是因为分析前的这一阶段往往涉及很多部分,导致质量控制工作量大,特别是在样品采集、运输、储存等环节,由于操作不规范而产生误差。这样不仅会影响检查结果,还会浪费医疗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微生物检验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它与药敏试验的结果和细菌培养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通过对现阶段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相关内容如下:

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痰标本。在这项研究中,痰标本的不合格率排在首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标本采集质量不合格。同时,由于痰培养中有很多注意事项,要求也很严格。有时由于医护人员缺乏全面细致的解释,导致患者采集方法错误,痰和唾液不能很好区分。这也是导致素材收集质量差的主要问题之一。其次是中尿。在这项研究中,尿样不合格的情况也很常见,常见的原因有检查不及时、采集方法错误等。根据相关规定,尿液培养必须清理阴部,中段采集的尿液应在规定时间内送至微生物实验室,并在2小时内进行检测,不仅有助于降低样本的污染率,而且大大提高了病原微生物的分离率。在实际检验过程中,难免在验收、运输、保存、接种等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标本被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再者就是血的培养。目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血样污染的问题非常频繁,但血样污染问题并不复杂,大多是由于采血量不足或未掌握正确的采血时间和方法所致。再者就是粪便。不合格的粪便标本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中比较少见。一般来说,大便送检不及时是大便送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但考虑到护士经常需要与多个科室的护理工作对接,工作量大,且由于疏忽大意,未能将标本送至实验室,导致粪便干燥,造成检验结果假阳性。最后是分泌物和无菌体液。临床工作人员缺乏无菌操作的观念,或缺乏规范的无菌操作,是分泌物和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导致采集的标本被污染,影响检验结果,从而造成病原学诊断与病原菌实际感染情况不符。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以下因素也会影响标本检验质量:检验科工作人员无菌观念比较淡薄,往往不重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标本的采集方法,导致标本随意留置,造成污染;其次,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相对紧张,导致现场指导样本取用工作受限;有些护理人员检查不够严谨;检验人员不太重视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各种因素导致样品在途时间和存放时间过长等问题。此外,新医务人员在分析前对质量管理不了解,没有严格选择无菌容器。

3.2实验室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要提高实验室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首先要加强实验室与其他临床科室的沟通。检查人员应积极与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及时改进。一旦发现患者的检验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反,就要认真、仔细、全面地分析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5]。此外,应准备样本收集手册并分发给医务人员。手册内容涵盖了临床检验的意义、价值、标本采集要求、患者准备、检验时限和注意事项。第二,应积极组织教育和培训。临床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实验室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同时主动学习实验室操作技能,并号召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实验室标本采集手册的内容。此外,考虑到近年来医院业务的快速发展,每年实习和进修的护理人员应大幅增加。这类工作人员对医院目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缺乏了解,业务技术相对生疏,也是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把新实习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帮助他们了解医院环境,熟悉工作流程,提高专业素养,防止因新医务人员的疏忽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情况发生。此外,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主动到病房示范规范,规范操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标准化,以防止标本污染的发生,促进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验受样本数量少的限制,最终结论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了研究的准确性。未来有必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为提高实验室微生物检验质量,实验室应积极加强与其他临床科室的沟通,同时制定各种措施实现标本采集和检验的标准化,充分发挥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为后续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雅丽,石明明.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0):4461.

[2]侯昆.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相关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5):147,150.

[3]吕春宝,杨凤华,王毅.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44-45.

[4]周丽.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70,176.

[5]郭铮.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2019(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