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刘德珩   ,谢晓鹏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省神木市719300

摘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下国有企业创新的一种体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实现各方资源融合发展,提高企业内在实力与竞争力。文章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固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所有制

1我国国企进行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在混合所有制成为国企改革中新的发展焦点之后,我国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的改革,采取混合所有制的经营方式。在对国有企业进行了解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进而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指明道路。国企混改的主要原理就是在国有资本中引入非国有的资本,这样可以尽可能完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但其又不是单纯对民间资本的引入,而是通过民间资本的性质来激发国有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去掉行政上一些烦琐的步骤,进而有效提高经营效率。

2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

2.1已有政策限制多且不完善

一是员工持股政策限制条件较多。员工持股政策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激励政策。从微观看,员工持股能够激发国有企业的动力与活力;从宏观看,员工持股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但现阶段,我国在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方面的法律、政策仍不完善。如,《关于国有控股混合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规定:第一,国有企业若想实现员工持股,须先成为试点示范企业,或通过有关部门的确认。第二,国有企业若想实现员工持股,必须长期处于国有股相对控股状态。第三,国有企业单个员工的持股份额需小于1%,全部员工合计持有的股份,不能超过股本的30%,且由政府部门任命的领导没有持股权。这些限制条件抑制了国企员工持股,使得国有企业难以有效推进员工持股激励机制,进一步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二是产权主体合法权益保护政策不完善。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产权,相关政策应明确产权的主体权益,将保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产权作为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非国有资本大多将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尽可能争取更多股权。而政府部门针对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制定的相关政策中,并未明确指出民营资本、外资和国有资本三者主体关系及各自需要发挥的主要作用,也未出台关于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的指导政策。

2.2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能力低下

我国部分国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前,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基础就较为薄弱。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更加重视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收益。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流水账式记载,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把控来更好地管理企业。甚至部分国企,对于财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都没办法保证。企业内部的一些补贴和费用,并没有完全纳入财务核算体系中,导致产生的财务数据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现在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兴起,都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而国企的管理者却因为忽略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迟迟无法被应用到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去。

2.3内控管理存在问题

国有企业和民间企业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文化,当两种文化结合在一起时,会出现难以融合的现象。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的经营方式等都具有不同,多种文化的强势加入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所以,就需要国有企业处理好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沟通的能力,协调企业文化发展。“一股独大”的现象严重威胁到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有些国企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受到官僚主义等的影响,国企改革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造成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的消耗,所以,要将国企混改工作落实到位,做好实质性工作。

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策略

3.1“引”+“混”相融合的模式

将“引”运用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实践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引导国有企业规范投资领域,如对非主业投资进行一定限制,有效改善国有资本的合理布局。二是建立一个新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采用投融资和项目建设为主要经营模式,引导国有资本进入其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的领域。三是基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引导国有企业在关乎国家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重要民生相关产业领域进行战略性布局。“混”即一种实践方式,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将多样化社会资本相混合的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基础上,国企可与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自身资本优势带动其他资本发展,进而通过社会多种资本优势互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共同发力。另外,国有企业还可通过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参与企业治理的方式,建立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生产要素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良好运用。

3.2建立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协调的财务管理体系

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国企,大多存在投资主体和资本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因此,针对已有的财务管理体系,要进行全面的完善,达到对企业内部的资本产权归属清晰,明确不同的资本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确认各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过程中,要结合国内外的资产估算方法,运用先进的互联网资本数据采集手段,重新全面核算国有资产的具体情况,要做到防止国有资产的无故流失,也要做到对引入的外部资本负责。特别是要关注企业财务管理监督部门和企业内控部门的设置,提高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资金日常管理、资金利用效率,甚至是对企业内部资金腐败问题的控制和遏制。一套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帮助混合所有制企业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降低资产负债率,提升企业的营业收入,实现改革的目标。

3.3完善改革配套政策与机制

可通过多样化方式,如国有资本证券化、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支持员工持股,不断优化国有企业配套政策,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资本要素与相关配套政策的有效融合。从配套政策方面看,一是实施优惠政策。实施增加员工持股比例、放宽对员工持股条件限制要求等优惠政策,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和国有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动性。二是修改或废止不合时宜的政策。应定期修改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覆盖范围不够全面、条款划分不够明确和细致的法律政策,使政策更具针对性与完整性;及时废止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相违背的政策,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环境。从动态调整机制方面看,应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国有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建立动态改革调整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与市场的对接,匹配国有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3.4落实配套政策和健全市场经营机制

健全和完善混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公司章程约束。混改企业要把混改章程当作其根本大法来定位,凡涉及治理的问题,涉及冲突的问题,涉及发展的问题等等,都应该在混改章程里得到最为明确的表达。依法依规加强对经营层的考核与约束,充分发挥经营管理能动性;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管职能,以外部人员为主组建董事会、监事会,且公司经营班子尽量不兼任董事长、监事职务,同时加强董监事的监管权利。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了实现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目的。而当前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能力,从财务管理角度入手,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多方面推动企业混所有制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光.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的研究[J].纳税.2020(20).

[2]赵晶.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财经界.2020(07).

[3]邹兵.公司治理视角下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浅析[J].商业会计.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