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明自主用餐习惯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幼儿文明自主用餐习惯的培养策略

姜文静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幼儿园 甘肃天水  741615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工作放在首位”。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迅速期,也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最佳的年龄阶段,及时为幼儿提供所需的营养,培养文明的进餐行为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幼儿进餐行为的分析和调查,可以发现幼儿在进餐前往往会做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作,通过幼儿教师正确的引导帮可以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帮助幼儿养成文明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自主用餐习惯;培养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热量、低盐分的蔬菜水果更加青睐。但是,这些新鲜出炉的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不易腐烂,所以吃起来口感非常好,可以作为很多人日常膳食中的补充品之一。而幼儿处于身体正常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幼儿进餐的重视,可以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而良好的进餐习惯和行为有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同时能够促使幼儿自觉地控制每次用餐时间,从而减少或避免因为进餐过程中造成的各种疾病,如肠胃道炎症等问题的产生。而通过对幼儿进餐行为的调查分析可以找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善,以便让孩子们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幼儿自主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进用餐环节自主能力较差

幼儿进餐环节自主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对食物的认知和理解上,而这种认知与理解是基于儿童自身发展水平所形成的。与成人相比,幼儿对于营养的需求量更高,而且由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体质弱、免疫力低下等。所以,在给予他们补充食物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蔬菜及水果,同时也可根据幼儿个性化饮食习惯进行合理搭配。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挑食性普遍,这很容易导致幼儿出现不良的消化道反应或者身体缺乏抵抗力,严重时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影响到幼儿正常的生活学习和日后的健康发展。

(二)普遍存在挑食行为

幼儿挑食的原因有多种,如父母教养不当、饮食不科学等,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缺乏对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的认识,没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结构。父母教养不当体现在,在家长眼中,孩子是“小大人”,他们需要什么就吃什么。因此,当家长发现宝宝不爱吃饭时,往往会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反应,而采取各种方法加以干预,结果适得其反,使宝宝产生厌食症,并影响到身体正常发育。饮食不科学体现在幼儿园食物种类单一,口味偏淡,儿童日常喜欢吃一些水果、糖果等,对于幼儿园单调的饮食则提不起兴趣,对于幼儿形成偏食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部分幼儿进餐速度不规律

《卫生保育工作常规》第五条中提到,幼儿进餐时间 20—30 分钟是正常的,适宜的进餐时长与速度可以防止幼儿呛食,也能通过细嚼慢咽使食物更易被吸收。而通过调查发展许多幼儿进餐速度存在不规律的现象,这是由于儿童在吃饭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食物的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进食效率和食欲。因此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智力发育情况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来指导其合理膳食。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及搭配合理。

此外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能力较差,在幼儿园进餐时,许多幼儿教师为了保持教学的进度,会选择喂幼儿进餐,这种行为会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会使得幼儿产生教师不喂自己就吃的特别慢,甚至不吃的现象。而且幼儿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消磨了大量的时间,致使幼儿进餐较慢,进餐时间偏长,不利于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

二、幼儿文明自主用餐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餐前组织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尤其是幼儿。在餐前活动的这段时间内,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们的游戏项目,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提升幼儿对事物的兴趣,让幼儿带着一种积极参与的心态去投入到用餐中去,可以很大效率的解决幼儿不爱吃饭、挑食偏食的现象。

在幼儿的食谱当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美味佳肴,这些食物虽然不是非常好吃,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仔细阅读每道菜单上的菜名,并详尽地讲解每道菜的原料和做法,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加明白自己的饮食需求。高效的餐前组织对于幼儿更好地用餐有着促进意义。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加强对幼儿餐前组织的重视,并且在具体操作中注意不断优化和完善,从而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便捷、快乐、舒适的餐饮环境。

(二)合理引导,改善幼儿挑食现象

幼儿与成人相比,自主能力较差,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而且由于其身体发育还不完全,这就导致他们的咀嚼消化能力较弱,但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高速阶段,其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由于每个幼儿家庭环境以及行为习惯的不同,这就是他们具有个体性差异,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根据班上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去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以便幼儿能够认识到正确的进餐行为,对于自身成长的良好影响,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身于教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中去。比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幼儿平时的进餐行为和习惯有意识地为幼儿出行安排进餐位置,可以将进餐快的和进餐慢的幼儿安排在一起,将平时里挑食的和胃口比较好的幼儿安排在一起,通过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幼儿。就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所阐述的一样,进餐时可以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将不挑食、不剩饭、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以激发其他幼儿的模仿兴趣,使他们在观察、模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使其改变固有的饮食结构,养成合理、健康的进餐习惯,并逐渐形成一种正常的进餐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人生幸福的目标。当然了,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家庭的环境因素,在日常的进餐活动中,可以让家长也加入到幼儿园的进餐活动之中来,通过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规范幼儿用餐时间

进餐速度对于幼儿身体健康影响较大,进餐速度过快的话,餐食温度过高,不仅容易在传饭、端饭、吃饭时烫伤幼儿,也可能在进食过程中对肠道消化系统造成损伤。进餐速度过慢的话,餐食可能凉了,特别是进入秋冬以后,饭菜凉得快,喝下较凉的牛奶、饭汤,容易肠胃着凉,引起身体不适。餐食温度降低后口感也变得不好,且进餐时长过长会使人产生不想再吃的想法。所以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正确进餐,通过规定用餐时间的方法来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用餐活动,保障自身的健康成长。

结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体健康的第一大事。正确的进餐行为不仅能够为幼儿的身体成长提供必须的营养,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着幼儿的进食时间,导致了很多幼儿的饮食不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无疑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危害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文旨在通过探讨幼儿进食行为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和个人健康成长,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淑婷.规则礼仪从餐桌出发——谈在自主进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试题与研究,2021(34):171-172.

[2]金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中班幼儿自主用餐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89):10-12.

[3]羌轶君.优化幼儿园自主午餐的思考和实践[J].好家长,2021(7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