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教育与中国会计教育的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国际会计教育与中国会计教育的差异

葛凤燕

张家港开放大学 江苏省 苏州市215600

摘要:会计职业是要具有会计专业学习背景的人才能胜任,会计教育对于财会人员的会计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充分分析和比较国际会计教育和国内会计教育的差别,尝试从中发现国际会计教育中可以为我所用,能够适用于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下的优秀方式,或是值得我国会计教育学习的借鉴之处,为我国的会计教育事业助力添瓦。

关键词:国际会计教育中国会计教育差异

1前言

会计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商业语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会计人才的作用更加明显。未来10年,随着不同经济实体的出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因此,分析国际会计教育与国内会计教育的差异, 借鉴国际会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革高职会计教育的弊端,引领其向新型转换势在必行。本文以美国为例,对美国会计教育和我国会计教育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2课程设置

在我国,会计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知识琐碎而且应用性极高的学科,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向主要是根据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总结我国会计工作和会计教育经验,研究和推动会计专业的教育改革来负责指导全国高校的会计教育”发展制定的。所以在中国,会计学科被系统地分类为多个分支课程,包含有: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在我国的教育观念下,学科分类越详细,单个课程的内容会越具体,从而能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掌握更具体。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的课程模式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是学科的专业课是强制确定研修的,所以在细分模式下学生必修的科目变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因为课程分类内容较细,所以不同的课程存在内容设置重复。学生重复学习相同的知识点,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降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美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审计、信息系统、职业道德与责任、实习与合作性教育。已经能够深刻体现出其对于职业后需教育的重视在教育初期已经有所体现。虽然会计教育有很多具体科目,但是美国的会计教育对于具体的内容并未涉及,而是仅仅学习了大致。他们认为课程规定和划分过细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不能适应会计实践迅速发展的需要。教学规划只是对会计专业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做出规定,但是学校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2教学方式

在我国,会计知识的传授模式也是与美国的课堂教学截然不同。在我国高校,最小的教学单位是教学课程组。在课程开始之前,课程负责人都会对同一教学小组的授课老师进行统一培训和指导,因此,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的老师采用相同的教学资料和方法给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听讲记录为辅,这种单一教学模式着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给学生,从而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更不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和应对难题所需要的决策能力。长此以往,学校很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问题学生,即学生只注重书本浅显的知识和考试分数的取得,而忽略了最最重要的通过学习知识来获得深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典型错误思想。

在美国,则完全摒弃了中式“传统”教育模式。在美国的课堂上,教学上倡导“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同时,也要借鉴《中美会计教育改革的比较》所说:“一方面要增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其实,高等教育与之前的义务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年龄和心智发育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性都需要一定的监督和指导,因此义务教育普遍存在填鸭式单项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教师强制性地引导,帮助学生学习。而到了本科教育时期,学生心智发展趋于成熟,过去义务教育的那套“被动学习法”已经不适合了。在这时期,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资源,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正面地对待学习,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课堂上老师则充当着指引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培养学生能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可以不判别对错,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就能让学生获得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3教学应用

在我国,会计专业的教师在完成规定的传授会计知识之后,忽略了后续会计知识应用环节。在《高校会计教学刍议》一文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很普遍的有趣现象:往往强调培养高级会计研究人才,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致使毕业生中那种“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毕业生刚接触财务工作时,连传票都不会做,有的甚至连传票是怎么回事也颇费琢磨[3]。这些现象,不单单是在高校教育中流传,在现实社会中也被狠狠打脸。我国高校对于学生专业应用的培养缺乏重视,一味地追求学生在学校的优异表现,殊不知这种主次不分的情况会误导广大学生让其与现实脱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在中国,大学教育中的会计教学非常重视理论知识,也通过系统地划分会计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可以完整甚至重复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学校也同样忽视了学生本该培养的实务技能和技巧。“企业多数不愿意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会计实务能力低下。相比于刚毕业的高学历硕士生博士生,他们更愿意招聘学历较低但会计实务经验丰富的本科生甚至是技校生”[2]。这个社会现象也反映了高校教育与实际能力培养脱节是一个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美国,是非常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影响力较大的会计职业团体(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还有公司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定期发表会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报告,提出新形势下对会计的新要求,各大学根据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实践的需要”。[2]我觉得这是一个对学生大有裨益的先进教育模式。首先,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为了将来工作就业或者学业深造打基础做准备。那得到了知识的储备也需要通过实践来运用让其价值得到最大化。其次,脱离了单一理论输出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化枯燥为趣味,能够让学生自动学习并参与其中,教学效果大为显著。在美国,有一个很独特的环节,就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会定期和不同学校商学院对应开展公司“开放日一日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会邀请一定数量的学生来公司参观,除了介绍工作环境,也会同时开展一些讲座和游戏,让企业员工和在校生进行充分互动交流,在这种方式下,一方面打破了工作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向往和追求,学生也在亲自体验的活动过程中了解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招聘条件,也能激励他们在接下来回归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四、结论

通过对当前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会计教育大国的教育理念、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的分析和探讨,与我国会计教育现状进行详细比较,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的社会发展需要,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总体来说,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借鉴国际会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定会不断提升我国会计教育的水平,培养出更多的能够充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端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文.本科应用型教育还是本科职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现实选择[J].高教探索,2020(1):5-10.

[2]滕越,薛倩,包旻悦,等.职业资格证书对会计类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178-181.

[3]杨婷婷.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混合式双语教学改革[J].商业研究,201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