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彭本英

芜湖市湾沚区委党校

【摘要】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而乡村文化建设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农民群众对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乏力、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等因素存在,制约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    制约因素  

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等,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

一、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

1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首先,社会大众重视度不够。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大众传媒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但网络兴建需要一定经济条件,而目前我国农村一些地方经济实力不够,网络普及率不高,致使这些地区农民不能享受到网络快速传递出来的知识和信息,针对这些为数不多的网络“盲区”,社会关注度不高。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重视不够。部分地方政府将工作重心放在抓经济建设上,高度关注GDP增长,对乡村文化建设关心不够,片面地认为抓经济发展是硬性指标,而文化建设则是软性的、可有可无的。个别领导甚至认为,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浪费钱,基层政府经费紧张。他们没有认识到文化就是生产力,没有认识到乡村文化繁荣对乡村经济建设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再次,一些村民自身重视不够。部分村民认为,只要能挣到钱,吃喝不愁还有钱花就行了,没有认识到文化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生活更充实。

2、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地区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了,没有更多考虑到让孩子继续上高中考大学,致使很多孩子失去了更高层次学习机会。

乡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不足和艰苦,致使许多优质的教师资源从农村流失,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投放也不足。

乡村教育是乡村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传播和交流乡村文化,提升、更新和创造乡村文化,而乡村文化良性发展对乡村教育正面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长。

3、乡村文化人才缺乏现状有待改善

首先,乡村文化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目前部分镇文化站只有少量行政编制人员,部分人员是事业编制,还有一些是临聘人员,专业对口人员相对较少,人员流动性较大,给创造性开展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其次,乡村文化人才分布不均。除县(区)级文化馆、图书馆集聚部分专业人才外,作为直接服务基层的镇、村一级文化机构人才短缺。

再次,高层次创新型乡村文化人才缺乏。受各方面客观因素影响,农村文化机构对高层次乡村文化人才吸附、承载作用偏低。因此,外地乡村文化人才引进来比较少,本地高素质乡村文化人才外流相对较多。

4、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乡村基础文化设施是乡村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包括乡村文化站、文化墙、文化广场、阅览室、乡村电影院等。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各地乡村基础文化设施有了一定程度改善,但形式和内容仍旧单调。就拿文化墙来说,有些乡村文化墙内容重复、形式单一,出现了“千墙一面”的现象,还有一些面积较大的文化墙因为没有好好规划,表现内容杂乱无章让人无法看懂,造成了资源浪费。

5、乡村文化的内容有待丰富、形式也需创新

目前而言,乡村文化内容较为单调,发展深度不够。当前上级文化部门相继组织“送文艺下乡”“送戏下乡”等,但这类的活动,只是停留在村民们单纯在看,看过之后一笑了之这个层面,很少组织村民们参与到这类活动中来,让村民们自己去唱、去演,这不利于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积极性。有一些乡村地区对本地区内珍贵古遗址开发不力、宣传不够。

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要清醒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经济塑形,文化铸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乡村文化可以凝心聚力,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发农民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切实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观念,将文化建设摆在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不遗余力地抓好乡村文化建设。

其次,全社会要转变观念,要为乡村文化振兴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农民跟上时代,自觉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可以开办培训班、播放宣传片、身边典型人物讲述先进事迹等形式,净化农民灵魂提升他们素养;加强网络延伸,扩大影响建立微信群,吸引广大农村青年参与进来

2、发展教育,提升农民素质

发展农村教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农村教育相对城镇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学校教育中存在,侧重于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首先要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丰富文化底蕴,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以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节日文化、时尚文化为载体,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其次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点一线”的教育网络。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可以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各种仪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养。在社会,可以大力开展勤工俭学、社会公益劳动、等公益性活动。家庭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当好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3、注重培养,强化专业队伍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是决定性因素。把具有专业特长、热爱乡村文化事业、业务素质高、甘于奉献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战线上来,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乡村文化工作队伍

首先要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立足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和文艺创作的需求,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形成工作机制,把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当做一项文化民生工程来抓。

其次要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组织、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文化研究专家,就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等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引进先进经验和理念,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文化人才综合素质。

再次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把乡土文化人才计划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各镇文化站来落实跟踪管理结合群众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乡土文化人才库名册

4、完善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平台保障也是体现乡村文化底蕴的靓丽名片,塑造乡村形象、提升乡村品位。镇一级需建设功能齐全标准综合性文化站,行政村级需建有功能齐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休闲广场、农民文化乐园等。建立全民阅读点,推进城乡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实现县(区)、镇、村三级图书网络体系,实现通借通还。

五、丰富内容,创新文化服务形式

积极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可以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提高农民素养,引导农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用科学健康正确思想武装自己并教育好下一代,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要注重实际效果。应针对农村不同层次人群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对民俗文化要因势利导、注重培育,使其向积极、文明、健康方向发展。

其次,要注重文化融合乡村文化建设要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文化是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的灵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融合,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彰显文化元素。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文化可以凝心聚力,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文化可以扶志扶智,帮助农民克服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增长才能和智力;文化可以淳化民风、实现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建设,二者相辅相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2、《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  杜茂华,陈莉 著

作者简介:

彭本英,女,芜湖市湾沚区委党校高级讲师,长期从事党建理论教学研究。

邮寄地址: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湾沚镇锦绣天城菜鸟驿站,彭老师收,电话1521069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