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李赫

身份证号:230103198902194822

摘要: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城市化建设范围越来越广,城市发展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大。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迫在眉睫。因此,在了解生态城市概念的前提下,认识到生态城市下开展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意义,并集合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下城市规划生态化设计的现状,给予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规划生态化设计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是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态环境理念;城市规划路径

引言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以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域为基础,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要求合理进行人文因素、地理因素、能源资源等的规划和设计。这样才能在凸显现代城市特色的基础上,体现出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同之处。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在开展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时,必须充分重视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提出的要求,充分发挥绿色资源、绿色能源的优势,设计出能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推动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加大新型能源的利用力度,将绿色生态城市精神文化融入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中,确保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1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城市规划设计质量,不仅会对城市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经济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还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建筑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建筑设计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因为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所以经过历史变迁的城市文化特色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不同的城市建筑结构与风格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已经与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进行了充分结合。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生态建筑设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随着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问题。要想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优化与保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对环境保护予以高度的重视。

2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2.1缺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化过程工作建设是不断加强整个城市环境宜居绿化效果、提升整个城市环境整体绿化形象的有效沟通渠道,提高城市绿化率必然有利于大大提高整个城市整体土地和水资源利用价值,所以一定要充分重视城市绿化工程建设这项工作。但是现在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研究设计实施过程中,还仍然存在不少的技术问题,直接地限制了绿地系统规划效果的充分发挥。规划绿地系统的建设流程中,并未真正的充分考虑利用山体、植被以及江河水系等土地绿化保护资源,或者并未真正地切实做好土地使用保护工作,缺乏绿地指导者的作用,保护绿地工作也同样仅仅是面子工程,直接增加了整个城市绿地建设及发展的成本。

2.2规划设计方法比较陈旧

生态城市规划理应运用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方法,重点考虑新时期城市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合理调配城市资源,丰富城市功能,展现城市的生态性和节能性。然而目前城市规划工作中应用的规划理念和方式较为陈旧,未能科学全面地预测影响因素,通常采用粗放式的模式,所得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较低,执行阶段经常需要调整,延误了生态城市建设进度,投入成本急剧上升,还易于引发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

2.3缺乏较高的现代化程度

在信息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建筑设计除了要应用传统的技术之外,还要注重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技术手段的应用。例如,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可以对具体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如实记录,待收集充足相关数据之后,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就可以制订出相应的优化建筑生态环境、提高建筑资源使用的方案。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资源与能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很多生态性建筑施工技术依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筑的生态性与环保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有效路径

3.1维持城市经济与环境平衡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项目设计方案理念的最终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城市规划经济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两者的相互影响协调平衡统一,促进生态城市长远健康和谐发展,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建立一个绿色生态新型城市,相关设计人员首先应积极争取维持生态城市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利用两者之间的平衡,正确选用较为适宜的绿色生态新型城市规划项目设计方案理念,确保其设计理念在实际的城市规划设计效果图中能够得到准确呈现;随着生态城市居住区和人口的不断扩大增加,为了有效保障城市民众提高日常生活品质水平,同时也不仅是为了促进城市更快更好的发展进步,促进生态城市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必要。

3.2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城市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河湖、湿地、山林、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作用,还能为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家园,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因此加大这些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维护系统平衡,被视为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所在。例如,可以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将雨水引入天然湖泊,经过植物的净化,会将泥沙滤除出去,增强城市对洪涝旱灾的抵御能力,在降水量较大的季节将雨水储存起来,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等到旱季来临时释放水资源,缓解干旱形势,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提升,气候更加舒适宜人,成为人们休闲旅游、放松身心的新去处,给生态城市发展制造新的契机。

3.3加强各种生态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生态技术手段的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阳光、空气、水域和植被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四要素,缺一不可。设计师需要将这4种要素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并保持四要素之间的平衡。对此,针对建筑设计,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为了保证建筑室内温度与湿度的科学合理性,需要多设计一些自然通风口;二是为了保证建筑空间内有充足的自然光源,可开启式屋顶是一种非常好的设计理念;三是为了让居住在建筑内的人们感受到清新自然的空气,可以对建筑的自然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四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的生态效果与美观效果,可以适当增加建筑立体绿化,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增加建筑周围的绿色植被种植面积和水域面积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保障。鉴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建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部门及相关人员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应用,主动结合政府相关政策以及海绵城市理念发展动态,积极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城市环境保护战略以及规划工作中。除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体现海绵城市理念价值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将海绵城市理念拓展并应用于其他领域中,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提供良好的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1]张亮,汤钟,俞露,孙静,李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内涝防治规划的编制思考[J].给水排水,2021,57(06):43-49.

[2]杨雅婷,闫雪,于宝,董翠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海城市居住区规划策略研究[J].居舍,2021(04):5-6.

[3]王磊.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路径[J].居业,2021(01):144-146.

[4]贺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21,7(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