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研究

彭承煜

浦北县江城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广西 钦州市5353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推进,对老人的赡养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成了养老行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养老机构的角度出发,针对医养结合这一新型服务模式展开探讨,进一步分析其内涵及应用优势,指出其中存在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策略;

引言: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困扰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在近年来被广泛提及,也有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建议,但根据本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发现,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上,而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则少有提及。基于此本文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及其养老服务的发展与优化展开研究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研究领域的空白。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要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及其发展政策展开研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医养结合”这一核心问题,在明确医养结合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对其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展开研究,进而提出有限的发展策略。具体而言,医养结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医”,医强调的是对老人的医疗服务,老人年纪较大,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免疫系统机能下降,极容易患病,为老人提供全面的医疗咨询、健康检查乃至于疾病诊疗与护理服务是极为必要的[1]。另一方面则是“养”,与医不同的是,养更趋向于通过合理的疗养手段,帮助老人预防各类疾病,其不仅包括生理疾病,更包括对老人心理的疗养与帮助,可以为老人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以提高老人的居住体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不仅包含医与养两个子系统,更是通过合理手段将其融合为一个整体系统,医养结合模式强调突出老人的主体地位,以老人实际需要为第一要义,围绕老人养老需求综合应用医和养的手段,从而将医老与养老结合,使二者得以优势互补,即提高了医养成效,又解决了二者职权重叠的问题,提高养老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减量增效的突出效果。

(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在了解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之后,本文有对当前环境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以进一步探析当前环境下老人的养老需求,从而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重要作用以及本文研究的必要性。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当前社会环境下,居民对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的需求是极大的,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得知,截至2015年底,我国部分失能、完全失能的老人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063万,而根据专家的预测,至2025底,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数量将达到7300万人,到2030年底甚至可能突破一亿人口,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对这些老人的医务与疗养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随着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数量的增多,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也出现了可行性危机,以往的服务模式采用的是医养分离的模式,养老机构只负责提供疗养服务,当老人患病时,是必须要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反复奔波,而这对于老人的身体机能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随着老人数量的增加,养老服务行业在市场需求推动下,越来越像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原有的医养分离服务模式自然也失去了适用性,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普及与应用是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专业医护人员不足

专业医护人员的缺失是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医养结合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且医护人员的培养周期也相对漫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医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养老工作经验和充足的服务意识,可以灵活应对服务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2]。在以往的养老服务活动中,其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要求并不高,医护人员只要足够耐心,吃苦耐劳,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但医养结合模式却要求其必须在深入掌握医疗知识的基础上拥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和服务意识,这无疑加大了医护人员聘用难度,直接导致了医护人员缺失问题。

(二)服务技术水平低

服务技术水平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养老机构在设备和管理层面上的不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需要为老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其需要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同时还要有相应的设备使用与管理条例,可以切实将医疗设备转化为医疗服务能力,从而使老人无需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反复奔波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少有养老机构能够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虽然具备众多医疗设备,但却缺乏有限的设备管理制度,导致设备的应用效率低下,满以为老人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三、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养老护理队伍的建设力度

为弥补专业医护人员紧缺带来的人力缺口,养老机构必须加上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采用多种措施,建立自己的养老护理队伍。具体而言,养老机构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医护人员招聘方面,养老机构要适当提高医护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并设置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医护人员的考核成绩为其发放薪资奖励,从而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医护行业。第二,在现有员工培养方面,医疗机构要加大对员工培养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各个高校和研究中心聘请专家学者来做客座教师,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聘请优秀的医护人员来本机构开展教育讲座,向本机构医护人员传授工作经验,以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第三,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养老机构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力度,与高校医护专业合作建立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和专项人才培养中心,为医护专业的高校学生们提供实习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既可以缩短专业医护人才培养周期,又可以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为企业医疗护理队伍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补充。

(二)推进信息技术在养老活动中的大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已经到来,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完成了较大冲击,养老服务行业也不例外,为解决医疗服务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养老机构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在养老活动中全面引进并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便于操作、数据快速处理等优势,来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有效应用[3]。具体而言,养老机构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要对老人的健康信息、设备的使用信息等核心信息进行收录与整理,并将医疗设备与信息数据库相连接,将医疗设备收集来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实现对老人身体状态的全面把控,以采取更为精准有效的医疗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医养分离服务模式而言,更适应当前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普及与应用,是养老服务发展的核心路径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加以研究,指出其中存在的专业医护人员不足以及服务技术水平低两大关键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养老护理队伍的建设力度和推进信息技术在养老活动中的大力应用这两项具体措施,可以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罗芳,占熙文,李辉婕.海口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0(21):66-68.

[2]王雅霞,曹峰,宋丹,郭宇弘.医养结合背景下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贵阳市延中社区为例[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05):6-9.

[3]郭华,王莉,张武雄,蒋维晟,舒婧,何珊,陆基伟.基于医养结合的江门市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2):116-117.
作者简介:彭承煜(1985-),男,汉族,广西浦北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