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古商城建筑群的保护与更新利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3

周村古商城建筑群的保护与更新利用研究

张骞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省 淄博市 255300)

摘要:《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保护文化遗产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中之重,在城市建设中,既要高楼林立,也要有古城遗迹,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相辅相成。同时,还需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周村古商城建筑群是中国江北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古街遗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科学研究价值。对它进行全方面、科学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不仅是对人类文化财富的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感,也可以突显周村区城市发展的特色。本文主要针对周村古商城建筑群的保护和更新利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周村  古商城   建筑群  保护  利用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我国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历史街区尤为重要。城市本身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曲折前进的过程。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应该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较完整或可被整治的风貌景观,能反映某段历史时期某民族某地区的文化特色。

通过本文的研究,收集资料和实地调研整理街区的现状基础材料,深入了解了街区所开展并进行的保护整治规划内容,总结出周村古商城建筑群在保护与利用中值得推荐的经验和所存在的不足,探索出适宜周村古商城保护发展的方式方法,实现古商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以古商城带动周村经济发展,塑造周村城市特色,也将为其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和有意义的借鉴。

一、周村古商城建筑群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

周村历史悠久,远古以来周村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自商周以来周村古称於陵,是一逐渐兴起的城镇,历经风雨和兴衰。从商周到南北朝时期於陵逐渐形成,到唐宋通过当时的庙会形成周村城的雏形,在明清迅速崛起为当时的著名商城,到近代达到了历史辉煌。周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商业、手工业城市,它的形成,是商业经济单一性发展的结果。

周村古商城历史街区基本上保持了传统的建筑尺度,沿各街道的建筑一般为两层,大多为传统商业建筑形式,也有少数的西式建筑和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和砖石结构为主,绝大多数建筑为硬山坡屋顶、青瓦,建筑墙面也以青砖白石为主,木结构建筑木材部分漆暗红色和黑色,整个环境古朴、素雅。

1.古商城历史街区与城市的地理关系

大街保护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城区西部,为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其所在街坊南临棉花市街,北靠新建路,东接保安街,西以浊河为界,占地20. 93公顷。大街为保护区范围内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大街保护区为整个街坊的统称,规划范围内还有丝市街、绸市街、银子市街、平等街、芙蓉街等,街区南有山东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北有明教寺、千佛阁、汇龙桥等,西有南下河街等居住街区,东有现在的商业中心, 是周村自然人文的焦点所在。

2.周村大街历史发展沿革

周村历史悠久,远古以来周村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自商周以来周村古称於陵,是一逐渐兴起的城镇,历经风雨和兴衰。从商周到南北朝时期於陵逐渐形成,到唐宋通过当时的庙会形成周村城的雏形,在明清迅速崛起为当时的著名商城,到近代达到了历史辉煌。周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商业、手工业城市,它的形成,是商业经济单一性发展的结果。据历史记载嘉靖《青州府志》,直到明朝中叶,周村还只是一个有“居民三百家”的村落,名曰“周村店”。明崇祯九年(1636),周村设立了“四、九”大集,又立“二、七”、“三、八”小集,赶集之人近者数十里,远者百里之外,百货云集,销路甚广,周村成为“商贾辐辏之处”,由此成为商品流通的枢纽,从而易名为“周村镇”。

清朝初年,原纵贯山东境内的东西古道交通线由周村西部的白云山麓改道南麓,穿王村峪而入周村,商旅员贩往来于此,至“康乾盛世”,周村作为山东区域性市场已初步形成,“天下之货聚焉”,这里不仅成为附近各县商品聚散的中心,而且也是各省商贾会集之地,号称“齐鲁间巨镇”。到了嘉庆年间,周村的商业空前繁荣起来,百货山积,商旅四达,《周村重建兴隆桥碑记》记载,“周村烟火鳞次,泉贝充轫,居人名为旱码头。码头者,商贾往来停泊之所,若汉口、佛山、景德、朱仙镇之属。以其不通水路,无巨舰飞帆破浪翻风之概,故别曰“旱码头”。商业之繁荣可见一斑。

二、周村古商城建筑群的保护和更新利用措施

1.周村大街历史街区环境设施的配置

环境设施是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合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状态,导致接近或回避行为的产生。历史街区的传统商业街中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服务设施是现代社会消费行为发展演变的必然需求。周村大街历史街区环境设施的配置原则如下所述。

历史街区中环境设施的配置除了必须遵循适用原则,特别应注重设施造型和材料运用与所处环境的协调关系。

(1)与所处空间的环境氛围相协调。它们的造型、图案、色彩以及意境,都应和当时当地的建筑文化和艺术氛围相协调,与空间场所中的时代感和尺度感相协调。

(2)整体并系列化。环境设施多是小而分散的,布置和处理时应使同一空间中的环境设施系列化,采用同一材料或统一风格,并使它们在协调的基调下有规律的变化。

(3)注意各种环境设施整合的可能性。如电话亭与告示牌,候车站与座椅,邮筒与报栏等,以求环境质量的简单明了、干净利落。

(4)注意环境设施的艺术质量。从构图、色彩各方面都应具有高品位的艺术特质,否则无法真正达到提高整体环境质量的目的。

(5)使环境设施的功能明确,避免造成错误的使用或无法充分利用,在设计中应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在极力推崇人文关怀的当代社会,对残疾人专用设施的配备与合理设置必不可少,这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促使现代商业环境向更为科学化与人性化的高标准发展。

总之,历史街区传统商业步行街中的环境设施不仅要提供自身的使用价值来满足日常行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还应将本身的形态融于整个街道景观之中。它并非是街道环境被动的附庸,而是将时代、社会、生活、艺术、技术和大众情感融于一体,对街道场景进行重新组构和再创造的产物。

2.古商城建筑群具体的保护措施

(1)科学规划

正确的保护工作离不开科学的总体规划,周村区在建设初期专门聘请了来自同济大学等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对周村古商城进行了全方面的各项规划,整体完成的总体规划经过了各级的专家多次的评审论证之后,最后由淄博规划局和市旅游局负责实施。在周村区政府的协调之下,区广电、供电、自来水等几个部门也纷纷投入到古商城整治工程当中,共投资 8 百余万元,完成了各条管线的改造工程,并清除了之前古商城存在的各种杂乱广告牌、违章摆设物,清理了古商城原先杂乱的环境,使古建筑露出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2)对古商城的历史古建进行保护

周村区在按照古商城古建筑保护规划的要求下,实行“镶牙不拔牙”的保护方式,遵循“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编制了具体的古建维修实施方案,对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为主的三条历史古街进行了抢救式的保护整治工作,根据不同建筑的具体质量评价,提出了不同的整治措施,共投入资金五百余万,维修古建共一百五十余座,很好地维护了历史街区原有的历史风貌。

保存建筑的传统风貌,局部(主要是立面、屋顶等建筑外观)保存真实的历史遗存,内部更新改造。“保护”是针对风貌较好、质量较好,位于主要空间界面(如临街、临河、临街区边缘、处于街区主要节点),对构成街区风貌特色具有重要作用的历史建筑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保护”建筑的立面、屋顶等建筑外观要严格按照文物建筑的保护要求和原则进行修复和维护,以存其真;对于内部设施和空间布局可根据当前的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更新和改造,以改善居住环境条件。从我国历史街区现存状况及街区保护的目标来看,历史街区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属于“保护”的对象,一般占到街区总建筑数量的50%左右。砖石结构的建筑(如我国南方地区的骑楼建筑、上海里弄建筑等)较为坚固,且在结构上可以灵活拆分,保护外观、改造室内比较容易实施。而木构建筑由于其结构承载体系的整体性,“迁一发而动全身”, 在保持立面和屋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更新改造会受到一定的局限,通常采用新材料(如砖、钢筋混凝土、钢以及木材等)对结构进行加固的同时,对内部进行改造, 以适应新的功能需要。

(3)对古商城的历史古建进行更新

更新即按传统风貌改造或重建。“更新”是针对风貌一般、质量一般或较差, 以及已完全毁损的历史建筑所采取的整治措施。

“更新”分为改造和重建两种方式。改造是对那些建筑结构尚完好、空间经改造后能够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的建筑,按其原有风貌特征进行修缮、更换、改造,立面、屋顶等建筑外观尽量采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重点改造内部设施和内部空间。重建是对那些质量较差或已完全毁损、内部空间难以满足功能要求的建筑,按照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特征进行新建。“更新”建筑的用地应控制在原有院落边界或建筑边界范围之内,并保持格局、体量、形态、色彩等与街区整体风貌协调统一, 在可能的情况下, 尽量利用原有的材料和构件,或在重要景观面(如临街立面)使用传统材料,严禁使用铝合金、瓷砖、卷闸门等与传统风貌格格不入的建筑材料。“更新”建筑毕竟是新建筑,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应严格控制其数量,否则会降低历史街区的价值。一般“更新”建筑的数量应控制在街区建筑总量的20%左右。

3.古商城更新利用的原则

对于历史地段的老建筑要予以坚决的保护。“保护”不等于“保留”和“保存”,充满了生活气息的里弄住宅区的保护完全不同于对遗址的保护,只有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对其进行整治,防止其衰败,促进其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保护城市里弄住宅及其环境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帮助它保持并强化其传统的功能——居住功能;同样的,保护城市古商业街区环境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帮助它保持并强化其传统的功能—商业功能。

(1)保护文物古迹的原真性原则

所谓原真性就是真的,而非假的;原本的,而非复制的;忠实的,而非虚伪的;神圣的,而非亵渎的含义。原真性是一切文物古迹的价值所在,文物古迹保护遵循的第一的、最高的原则就是原真性原则。文物古迹有它特殊的历史、科学、文化、和情感价值,没有历史真实性的东西就不是文物古迹。文物古迹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保护的主要对象之一,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保护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

(2)历史街区保护的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意在强调历史文化的联系,通过时间、空间、事件在一定的组织关系下体现历史街区的发展历史和传统特征。随着城市的变迁,许多城市的发展踪迹和印记变得不明显,甚至是消失,因此更应该在历史街区保护的过程中遵循系统性原则,整理出这种发展的脉络,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去着意经营、去加强深化,这样就能延续和继承城市历史,在新的建设中注入历史遗存的信息,使今天的城市脱离一般的肤浅和平淡,而提高其文化的内涵。

(3)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就是历史街区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合理利用的过程中要体现现代城市功能要求和多样化的要求,历史街区往往因为其独特的风貌而招来众多游客,这就要求必须考虑旅游功能,应充分提供一个多方面供人体验的环境:吃、住、行、游、娱、购。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要视具体特点通过这六个要素体现其特色。

(4)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保护方法

历史街区的特色是人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而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物古迹脱离了它所植根的历史环境,其价值就会受到损害。人工环境具体表现十分丰富,包括格局形态、建筑的组群布局、建筑形式、空间构成、文物古迹、城市典型设施、商贸集市、绿化等,它们在不同方面体现了街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的城市生活等。在历史街区中除有形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之外,还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传统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精华、名人轶事、传统产业等,它们和有形文物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共同构成城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结束语

在历史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及其建设控制范围内的土地, 应采取不同的土地管理模式, 即由政府对区内土地实行统一控制管理, 对重点保护建筑和重要节点的土地进行统一收购, 区内土地不得转让给开发商搞大规模商业性开发, 尤其在核心保护区内的土地, 应坚持土地的非商业性开发出让制度, 其整治应坚持以政府主导的方式, 实行小规模有机更新的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变得更复杂、更多样, 它已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更新改造问题, 而且还广泛地涉及到社会、文化甚至是时空等因素。我们在借鉴前人或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 必须探索适合历史街区自身特点的发展对策和实施道路。

【参考文献】

[1] 朱忠翠(导师黄建军). 历史街区景观环境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淄博市周村大街为例.华中科技大学2006

[2]李和平 .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 《城市规划》2003
[3]邢峰华,赵娟.周村大街古商城的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中国科技纵横》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