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浦仕平  ,李束

昆明申子辰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650032

摘要: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生态化的理念构建起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转变了以往仅仅关注污染治理的理念,而是重视构建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借助动植物资源、水体以及土地的自我循环来维持良好的环境,这种体系的构建对防止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和固结土壤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目前已在全国各个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清洁;综合治理

引言:

保持水土是保护地区环境的关键,水土一旦流失,植被、动物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在小流域内实施生态清洁的理念,借助系统化、综合性的措施来保持区域内的水土,这种技术措施具有针对性强、效果突出、可持续等一系列优点,对其开展深入的研究具有突出地环境保护意义。

一、构建完善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指标控制体系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一种涵盖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污水治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控制等在内的系统性环境治理措施,并且以局部小流域为治理单位,全面提升区域生态治理的效果。要实现良好的综合治理效果,首先要构建起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考核评价将治理措施落地,具体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第一,水质评价指标。小流域范围内的地表水源(如河流、护坡、人工水库)需按照国家规定的五类水质标准加以控制和保持,区域内生活饮用水的水源至少要达到Ⅱ类或者Ⅲ类的水平,城市中的景观用水以及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水的水质需达到V类,工业生产用水也要按照相关标准确保水质[1]。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和适当提高,以预防小流域内水体污染为核心措施。

第二,水土流失治理评价指标。水土流失是由土壤侵蚀所造成的,因而土壤侵蚀的强度决定了区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在生态清洁的理念下需将土壤侵蚀强度控制在轻度水平。林草是保持水土的关键措施,在治理区域内可根据土地的功能特点设计林草的占比,对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水源保护区域林草占地面积控制在95%以上,乡村地区需达到85%以上,城市地区适当降低林草的面积占比,至少达到80%。各地区的地形特点、水土条件等有所差异,可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对于已经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综合程度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城市地区至少为85%,乡村地区需达到90%以上[2]

第三,污染治理与控制。污染治理是从源头上消除危害小流域内生态条件因素的措施,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农药及化肥的使用情况都要制定出严格的评价指标,例如工业废水排放前要做到100%的治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第四,水系治理与评价。小流域内存在湖泊、水库等地表水系,在生态清洁的理念下要确保地表水系的面积满足生态可持续运行的需求,可通过工程建设活动扩大地表水系的面积,水系内的生态防治关系到生态清洁的效果,不同区域地表水系的生态防护比例可形成差异化的控制指标,如饮用水源地区的生态防护比例不低于80%,乡村和城市地区适当减低标准[3]

二、综合治理措施

(一)生态修复

第一,自然修复。水土流失是由地区内林草面积不足、土壤保持能力不够所引起的,裸露的土壤长期受到风力、水力的侵蚀作用。自然修复是指利用环境中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的自我生长和循环来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使区域内植被的覆盖面积稳定地增长,并且达到足够的覆盖率,在生态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林草等植被系统可有效的涵养水源、固持水土,进而达到修复水土流失的效果。从管理角度出发,关键是要维护好小流域内的生态系统,促进植被的稳定增长,措施上主要为形成配套的灌溉体系。

第二,人工修复。有些地区已经产生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区域内的植被系统覆盖不足,甚至还存在植被逐渐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实现自然修复,此时需借助人工修复的方法,精选适宜当地环境的苗木,人工种植需合理搭配草本植物、灌木以及乔木。另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往往存在大量的陡坡,这种地形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同时又容易导致雨水充刷,加剧水土流失,因此,在人工修复的过程中需利用工程机械调整坡度,对于不适宜植被生长的盐碱地以及受污染的土地可采取置换的方式来处理。

(二)小流域污水生态治理

小流域内的水系统保护和污水治理是生态清洁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维持水系统的最理想方式是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和净化,水体中的微生物、植物以及动物等构成一个可持续运行的生态系统,保持水体的清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促进区域内河流、湖泊的流通,疏通河道,促进水体循环。并且对辖区内水系统的水质实行动态化的监控,实时掌握水质情况,为制定水系统措施提供可靠数据。小流域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等需经由专门的污水管网系统达到污水处理厂,将未经治理的污水和环境内的地表水系统彻底隔绝开[4]

(三)坡面水土流失防治

坡面是最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区域,坡面上的土壤受到水流和重力的双重作用很容易出现流失、滑坡之类的情况,并且这些位置在地势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地表径流,冲刷坡面。坡地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改造其地势、种植农作物或者植被,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固结土壤,并且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速度。在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当坡度较大的情况下可设计专门的排水沟渠体系,并且将坡地分层处理,每形成类似于梯田的可种植区,必要时设置截水沟,促进坡面上植被的生长和扩大。

三、结束语

目前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广泛地引入了生态清洁的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的环境保护方法不同,这种技术措施深入地应用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和净化,借助植被固结水土,通过水环境的监控、污染治理、河道疏浚等维持其运行,同时还要加强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提升小流域内的环境自持力,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治理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郭颖良.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4):2.

[2]黄亚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分析[J].南方农机,2019, 50(15):1.

[3]郝宝玉,王劲峰,李晓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办法[J].农村科学实验,2020(12):2.

[4]陈应胜.西丰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