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唐楚豪 ,林世荣 ,陈正祎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学生全面成才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应该紧密结合新时代发展的实际,在大思政的格局下,不断拓展课程建设视角,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与路径,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又叫合作学习,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于7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兴起。后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组织结构的一种创新,迅速在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广泛应用,并很快传播到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以色列等其他国家。到目前为止,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广泛应用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课堂内外。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活动。

1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是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所谓社会核心价值观,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品德,既指一个人的私德,也指一个人的公德,更是指要胸怀国之大者.”鉴于此,当代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栋梁,就必然肩负着倡导社会公德,胸怀国之大者的重任,肩负着为全社会社会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向善的,和谐美好的社会重任,是社会道德的中坚力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作用,就是激励大学生努力培养优良的道德意识、拥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的判断标准,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道德责任,主动在大学学习期间提升踏入社会后躬身践行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从而实现培植一种有益于国家,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德,进而实现引领践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1.2是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要求

党和国家在新发展时期,提出四个“全面建设”,其中全面依法治国是重中之重.作为大学生肩负着新发展时期的脊梁作用,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力量.大学生在踏入大学校园之前,缺失系统的法治教育,所以在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法律意识,帮助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2基础课程中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途径探讨

2.1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

法治思维涵盖的内容较多,要重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课程目标、要求、课时安排、内容设计及教学形式等方面革新思想。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掌握最基础的法律知识是法治思维培养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才能深入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对非法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法律内容相对较多,但是课时内容却相对比较少,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法律知识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多是一些法律条文,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和案例,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或者是学生实习和社会兼职中的权益维护等案例,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事件,与学生分享职业生活中合同的签订解除,校园贷、校园暴力等违法行为,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和在生活中能用到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知识与我们生活并不遥远,在了解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法律意识。同时,除了基础的法律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自身权益被损害时,如何理性对待,采取正确的措施,让学生知道学习法律的益处。

2.2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法治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法律的同时能学以致用,在社会实践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也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和思想的先进性。[7]首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在讲解法律知识的同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或者是采用情景式教学方式,了解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法律知识,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其次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学术讲座、法学论坛等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实践性教学方式的推行,鼓励学生除了课程内容的学习,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强化法律知识,如旁听司法审判、模拟法庭等,让学生感受法律的权威。除了课程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重视树立法治意识,将法治与生活融合,通过自媒体等途径,增强自身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如通过一些社会热点,权威法律机构对事件的解读等,补充课程内容教学的不足。

2.3提升专业水平

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将法治精神与教育有效结合,要提升课程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要从政策上加以支持,重视将法治思维与高校自身的发展结合,另一方面要重视师资队伍的优化,重视教师的法治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法治水平和教学水平,并重视建立系统的课程考核体系,提升课程的专业化水平。

结语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应该紧密结合新时代发展的实际,在大思政的格局下,不断拓展课程建设视角,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与路径,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发挥创新力量推进新时代教学水平提升,从根本上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出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郭芸.语言艺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J].决策探索(下),2020(12):66-67.

[2]孙秀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案例选取及实施[J].时代报告,2020(11):152-153.

[3]乔秋珍.基于“智慧职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规划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0(11):10+18.

[4]唐根杰.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06):42-44.
作者简介:

唐楚豪,男,湖南衡阳,2001年04月15日,研究方向:军事法学,学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林世荣,男,福建泉州,2000年02月06日,研究方向:军事法学,学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陈正祎,男,安徽宿州,2000年3月22日,研究方向:军事法学,学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