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之间的融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之间的融合分析

韦蓓蓓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530199

摘要:舞蹈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在我国拥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了比较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需要传授舞蹈技能,更需要带领学生理解舞蹈当中包含的民族内涵,实现民族文化与舞蹈教学的融合。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并研究了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教学融合

民族舞蹈属于比较宽泛的概念,目前对于民族舞蹈来说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民族舞蹈都有相应的特点,就是能够把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彰显出来。舞蹈属于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体现出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因此不同民族舞蹈之间存在的风格差异也十分突出,在民族舞蹈教学当中融合民族文化,能够让舞蹈教学更有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水平。

一、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1.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其实民族舞蹈和民族文化之间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各民族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民族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当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取向,以及在物质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上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民族舞蹈教学当中融入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文化,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在民族舞蹈教学当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让学生通过舞蹈这艺术形式感受民族文化特色。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并鼓励利用民族舞蹈艺术形式,更好的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当中融入民族文化能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领更多的学生了解我国十分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例如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她的很多作品都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特色,比如《藏谜》就尽可能的还原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其中不管是服装还是道具的安排都十分贴合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整个舞台剧充分实现了民族舞蹈和民族信仰的融合。

2.丰富民族舞蹈的艺术内涵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拥有十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且不同民族创造出来的民族舞蹈风格各有不同,体现出了不同民族的面貌和民族精神,以及当地地理环境不同对于文化产生的影响[2]。例如土家族的安昭舞,就体现出了当地人民对于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而苗族的芦笙舞,则体现出了苗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苦的思想观念。在不同的舞蹈当中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格,通过舞蹈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接收这些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于民族舞蹈的学习热情,也能够激发教师对于舞蹈民族的创编热情,让民族舞蹈艺术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3.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艺术领悟能力

民族舞蹈当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但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尤其是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舞蹈学习当中可能会对舞蹈动作理解不够深刻,影响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3]。即使是学生已经掌握了舞蹈动作,但是完全感受不到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精神,难免在舞蹈表演中会出现动作不自然的情况,或者是动作与面无表情无法相互配合,影响最终的舞蹈效果。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能够有效地消除文化隔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舞蹈的含义,正确的理解音乐、舞蹈和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感悟能力。

二、在民族舞蹈教学当中融入民族文化

在了解了民族文化融入舞蹈教学的重要含义之后,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改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民族舞蹈教学当中,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带领学生学习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导致学生民族文化知识储备量有限,在民族舞蹈学习当中无法跟舞蹈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影响了舞蹈学习效果[4]。就是要改变传统舞蹈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更多有关于民族文化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对于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形成更加理解。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舞蹈动作讲解时,学生通过掌握民族舞蹈风格也能够更加具体形象的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要素,了解舞蹈学习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某一些舞蹈动作反映出了怎样的民族文化内涵,让舞蹈教学更有针对性,一部分难以掌握的舞蹈动作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和学习,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教学情境分析民族舞蹈教学动作

目前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的舞蹈作品,都是利用民俗民风素材经过深度加工之后创造出来的舞蹈内容,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动作,就必须要带领学生分析和研究舞蹈动作中包含的民族文化要素[5]。比如通过分析面部神态,结合舞蹈民族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此时此刻自己应该表达的情感,并沉浸到舞蹈表演情感当中,做出应该具备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教师也需要带领学生充分研究和分析舞蹈动作,从民族文化入手解释舞蹈动作的形成原因,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舞蹈动作,也能够理解舞蹈的风格。例如我国朝鲜族生活在北方地区,历史上朝鲜族经常受到外族的侵略,因此才选择迁徙到我国东北地区。朝鲜族的先辈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开辟出了新的家园,因此在朝鲜族的舞蹈当中,时常传达出对于和平生活的期盼。朝鲜族舞蹈的配乐相对来说更加舒缓和悠长,重点体现出了一种祥和的舞蹈氛围。从动作和姿态来说朝鲜族舞蹈有很多动作是模仿鹤这一动物的形态的,同样是表达朝鲜族人民对于平安长寿的向往。因此在朝鲜族舞蹈表演当中,有很多类似于白鹤形态的舞步,需要教师为学生传达这些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朝鲜族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在舞蹈过程中展现出飘逸典雅的风采,让舞蹈动作更加自然。

3.采用案例教学法

民族舞蹈属于一种肢体表现方式,相别曲歌曲等表达艺术来说,民族舞蹈更强调了视觉上的效果,并且民族舞蹈教学具有系统性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引用更多的案例,为学生展现出形象生动的舞蹈动作,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6]。教学案例的难度要适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也能够自行参与训练,提升个人舞蹈水平。教师也需要号召学生参与的案例的选择当中,为了能够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学生会自主选择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于民族舞蹈蕴含的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在不断地自主舞蹈实践当中,逐渐领略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对于当前自己的舞蹈水平也产生明确的认知,有效提升舞蹈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民族舞蹈教学当中融入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加深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让学生的民族舞蹈表演能够做到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何艺斐.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J].戏剧之家,2022(14):133-135.

[2]陈姣.民族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契合策略探讨——评《民间舞蹈教学与编导创造力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139.

[3]程春玲.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之间的融合研究[J].戏剧之家,2021(31):129-131.

[4]叶红秋.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研究[J].大观(论坛),2020(11):55-56.

[5]郭建兵.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的融合路径分析[J].教师,2020(08):118-119.

[6]吴荣莹.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的融合路径分析[J].艺海,2019(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