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及风险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及风险应对策略

罗晨

身份证号:31010219810420441X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作为金融行业应当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以及消费金融四个角度入手进行转型升级。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逐步转移到移动互联网金融阶段,即通过移动互联网可完成金融业务全部流程。当代大数据的发展影响各行业的发展,传统的互联网金融已不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不但信息、数字技术的运用要持续升级,包括移动金融交易、互联网服务理念、大数据管理体系都要持续升级。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应对策略

1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之下,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相结合,从而催生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先进的金融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支付平台进行支付与交易,从而实现经济的流通。互联网金融最主要的特征是成本低、效率高、风险性高。在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中,会形成海量的数据,这些大数据被称为互联网金融数据。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这一新型的数据处理方式更加便捷、有效,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与好评。以互联网金融数据为依据进行划分,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用户数据、行为数据、金融服务数据和文本数据这四个部分,并且形成了具有极大优势的新型金融模式。

2大数据背景下在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2.1人为操作方面的风险问题

人为风险既包括金融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又包含大数据客户的数据信息、贷款征信等人为错误信息问题。一方面从银行角度:缺乏复合型金融人才,很多金融从业者都是传统财经、金融专业,有信息化计算机专业,但是缺乏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从客户角度:个人数据信息不易获取,传统银行主要服务于教育程度高、区域稳定的客户,对于互联网大数据下的流动性强、收入不稳定的用户其数据容易断层,往往不注重整体的数据获取、金融业务的应用。

2.2操作性风险

操作性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操作性风险分为技术性风险与人为性风险两个方面。其中,技术性风险主要是指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出现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出现故障及问题,由于电子设备容易存在机器老化及软件故障等问题。因此,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数据丢失及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用户的信息发生泄露或相关的交易数据丢失,就会给用户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人为性风险主要是由于人工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金融风险问题。相对于技术性风险,人为性风险波及的范围相对较小,造成的金融问题和经济风险也相对较小,但这并非说明人为性风险可以被忽略。恰恰相反,人为性风险由于可控性较强,因此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3流动方面的风险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既方便了投资,又存在支付平台市场经济流动性风险问题。一是指客户流动性增大。当前客户流动性增加,客户群体的离柜化现象明显;移动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资渠道出现多样化形式,去实体网点开展业务的个人数量降低。线上服务的业务范围有限,导致线上互联网金融的线上服务对象随机分散,增加了客户流失率。二是指支付风险提高。不管是第三方线上平台还是互联网金融在支付过程中,都存在支付风险。

3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3.1强化互联网金融支付控制

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管理水平,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科学管理与控制。首先,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的构建与利用,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公司进入金融领域的审核与规范,通过严格的准入规则筛选有资格的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从而降低后期金融风险出现的几率。其次,要严格实行用户实名制。任何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用户都必须按照平台的规则进行实名认证后才能进入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活动,各平台也要全面、真实地记录用户的信息,规范整理和保管客户信息。此外,互联网公司还要重视支付系统中交易程序的科学设计,并与各大银行之间建立友好、和谐的合作关系。因为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业务办理流程中,需要与银行进行资金的交易与往来。

3.2拓宽服务边界,搭建多元化推广渠道

在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中,传统金融企业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项目的盈利大幅度下滑,由于支付消费交易手续费相对较高、理财产品单一化等问题的影响,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服务与产品更多样的第三方平台。针对该种情况,传统金融单位应逐步拓宽服务边界,推动现有的金融业务与服务向着互联网方向延伸。一方面,企业应合理控制金融服务的成本,拓宽中间业务的服务范围,合理调整账户管理方式,从而增加用户黏性;另一方面,银行、证券、基金与保险企业应搭建多元化的产品宣传渠道,将金融业务与新兴的社交方式相结合,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工具将金融业务嵌入到客户的日常生活中,注重新产品、服务项目升级等方面的宣传与推广,引导公众转变对传统金融产业的认识,进一步提升金融产品的吸引力。

3.3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

按照上文图示,职能与体制建设相互融合,共同构建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体系。综合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又可以重新解决互联网金融中所描述的各种常见的风险问题。再根据互联网风险现状,归结不可替代、数据安全、金融监管特性;针对这三大特性研究分析出新的策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对信息化系统集成等数据技术的提高,逐步更新互联网金融数字营销、网络融资、及拓展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依照图示,在智能科技与制度建设共同推进下不断形成闭环,动态完善综合互联网金融市场体系。

3.4深化金融机构间的联合,提高金融资源整合的效率

为有序实现金融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协同化发展的目标,传统金融机构应在加强产品、服务与平台创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金融业务发展特点,深化与其他金融股机构的联合,积极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入、动态分析,在信用评级与授信、资格审核、放贷及后续管理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一体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银行与企业间信息的高效、实时传递,缩短审核周期。与此同时,银行、证券企业等传统金融机构可以逐步拓宽与电商平台间的合作范围,金融企业与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之间开展合作,可以为电商平台提供金融用户的相关信用、交易信息,而企业也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对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深度挖掘,能够有效提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金融资源整合方面的效率,为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结论

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广泛应用环境中,吸引了大量的金融用户,对金融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金融机构应在全面、动态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与保险业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同时,转变思维,逐步加强产品的创新投入,优化资金流转服务平台的建设,发挥银行与证券等企业在资金、用户、信用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借助企业间的联合,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效率,促进自身金融产品与业务的优化转型,共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爽.基于大数据视角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17):25-26.

[2]张宇.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商论,2021(16):35-37.

[3]徐昊.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与风险评价[J].全国流通经济,2020(21):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