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厚度变化对承台剪切和桩顶反力影响的模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承台厚度变化对承台剪切和桩顶反力影响的模拟分析

鲁成飞

(广州市番禺城市建筑设计院)

摘要:以某高层住宅为研究对象,利用YJK 3.1.1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剪力墙-桩承台基础”分析模型。通过改变计算承台厚度进行模拟,分析承台剪切和桩顶反力的变化。计算统计结果表明:承台厚度的变化会对本身承台的剪切产生较大的影响,桩顶反力的影响较为有限,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按实际综合考虑。

关键词:承台厚度;承台剪切;桩反力;模拟分析

1 引言

历年地震震害资料显示,基础因地质的复杂性,属于结构的薄弱环节之一,其破坏是影响建筑使用的重要环节。承台是连接桩与柱或墩的平台,承受墩身传递给下部的荷载,同时也承受下部反力。

在高层住宅建筑进行基础设计过程中,预制桩承台基础具有施工上的便利性,是非常常见的基础形式。本文通过选取高层住宅中的一承台进行分析计算,采用YJK3.1.1建立上部结构、基础共同作用模型。通过仅改变承台的厚度,模拟分析承台厚度变化对承台剪切和预制桩桩顶反力影响。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某市产业转移园内,场地规划拟建住宅楼,建筑上部结构以及下部的基础设计使用年限50年。项目来源于其中一栋,结构体系为剪力墙结构。地上26层,地下2层,与地下车库连接在一起。楼层高度79.050m(已含室内外地坪高差),楼层建筑面积,嵌固部位位于基础顶。

表1 工程基本参数

00001

注:高度H>60m时,风荷载承载力验算时按对应规范要求(基本风压值“”)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一~三级,对差异沉降敏感。依据地勘报告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3.1.1~3.1.4条,判定建筑场地工程重要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均为为二级。基础采用桩基础,建筑物的变形为基础的整体倾斜、相邻基础的沉降差,承台底面埋深约为底板以下0.750~1.500m。

上部结构的抗震四级,负一层同上部要求;负二层不计算抗震,抗震构造等级为四级。设计主要恒载按实际取值,板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确定。

整体基础平面图0521

图1  基础整体平面

3 基础计算模型及相关计算参数

根据岩土地勘报告显示揭露,各岩土层距地表埋深较大和厚度的范围较大,本工程地质情况较复杂,场地属于地震一般地段。场地最上层为素填土,其次为有机质土,之后为粘土(包含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再往下为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土状花岗岩、强风化块状花岗岩,最底部为中风化花岗岩。

为尽可能准确反映基础受力状态,将上部结构、相关范围内的地下室、基础建立实体单元计算模型,上部计算参数按对应规范设置。基础计算选取轴12对应的CT1(多桩承台)为研究对象,该承台上部有两片墙,下部有15条桩。桩基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承台基础,桩基础类型及特性的相关参数均根据对应国家规范和地勘报告确定。


表2  桩基础类型及特性

桩基础

成桩类型

受力类型

桩身直径

桩端持力层

单桩承载力

PHC

端承摩擦桩

500mm

全风化花岗岩

1900KN

4 承台厚度对承台剪切的影响

4.1 承台剪切的计算原理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9.10条验算公式:

   ;           ;      

式中 —不计承台及其上土自重,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斜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承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的设计值; —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 —承台计算截面(不利截面)处的有效高度; —承台剪切系数; —截面剪跨比; —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桩基础承台设计时将承台视为完全刚性,不考虑承台内部变化,把上部结构的作用力按算式分配到桩顶。地基受力后把内力反作用于桩顶,对承台产生剪切。本工程承台剪切验算的不利截面为墙柱根部断面,与规范相符合。经计算,满足承台剪切计算的最小厚度时1100mm。

4.2 承台剪切的计算分析

墙边存在多排桩时,每一排桩都要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模拟过程中,改变模型中承台厚度(以200mm为增量),统计10组计算数据,分析承台剪切的变化规律。

表3  承台厚度变化对应承台剪切汇总

序号

承台厚度( mm )

VsKN)

βhs

α

ft

b0(bw

h0

λ

R/S

结论

1

1100

980

0.93

0.7

1.43

1000

1050

1.50

1.00

满足

2

1300

959

0.89

0.7

1.43

1000

1250

1.50

1.17

满足

3

1500

934.3

0.86

0.7

1.43

1000

1450

1.50

1.34

满足

4

1700

910.4

0.83

0.7

1.43

1000

1650

1.50

1.52

满足

5

1900

890.9

0.81

0.7

1.43

1000

1850

1.50

1.69

满足

6

2100

872.7

0.80

0.7

1.43

1000

2050

1.50

1.87

满足

7

2300

857

0.80

0.7

1.43

1000

2250

1.50

2.09

满足

8

2500

844.5

0.8

0.7

1.43

1000

2450

1.50

2.31

满足

9

2700

838.6

0.8

0.7

1.43

1000

2650

1.50

2.52

满足

10

2900

836.4

0.8

0.7

1.43

1000

2850

1.50

2.72

满足

注:— 剪力设计值(kN); —受剪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 —承台剪切计算截面的计算宽度(mm); —承台剪切截面的有效高度(mm);λ—计算截面的剪跨比;R/S-受剪验算安全系数 

计算表明,满足承台剪切计算厚度为1100mm,此时R/S=1.0。随着承台厚度不断增加,R/S不断增大,承台抗剪越来越强,厚度对剪切影响很大。当承台不满足受剪承载力时,可通过增加承台的厚度。

5 承台厚度对桩反力的影响

5.1 桩竖向力计算原理

根据《建筑桩基础规范》(JGJ94-2008) 5.1.1条,群桩基础桩顶作用效应按下式计算: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式中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桩基承台及承台面以上土的自重标准值,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竖向力;—承台底面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y主轴的力矩;—第i、j 基桩形心至y、x轴的距离;—桩基中的桩数。

根据上述公式,作用于桩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与以及桩群布置有关,与桩的长度、自由度等无光。但是实际由于承台本身的变形,竖向力的分配会受承台厚度影响,桩顶的竖向力各不相同,本文模拟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承台的变形。

5.2 桩竖向力计算分析

工程计算分析的承台平面及选取的桩编号如下:角桩(1#2#)、边桩(3#4#)及墙下桩基(5#6#)作为验算。桩身的内部各项受力情况不予考虑,按绝对刚度计算,桩的侧面不施加约束。

表4  承台厚度变化对桩反力汇总

桩反力(KN)

承台厚度(mm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2500

2700

2900

1#

1584

1626

1658

1684

1704

1721

1736

1749

1762

1773

2#

1572

1615

1647

1673

1693

1710

1725

1738

1751

1762

3#

1783

7773

1767

1765

1766

1769

1774

1779

1786

1792

4#

1776

1765

1759

1757

1757

1760

1764

1770

1775

1783

5#

1767

1756

1752

1752

1755

1759

1764

1771

1777

1785

6#

1675

1699

1719

1737

1753

1766

1779

1790

1800

1810

是否满足要求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根据表4的统计结果:承台厚度从1100mm增加到2900mm,角桩1#、2# 分担的竖向力平均值由1578kN增加到1767KN,增幅12%,增加较为明显;桩3#、4#、5#的竖向力基本无变化;6#桩位于墙分肢的角部,同时又位于承台中部,受力增大了8%,

6 结论

按照规范的方法,为了研究承台受力的情况,简化计算过程,承台按绝对刚体考虑。当承台厚度较大时,承台受剪有利。较厚的承台会使桩顶竖向力分配较为均匀,受力趋于合理,对角部桩基竖向力作用最明显。当承台厚度太厚时,承台质量占基础质量占比越来越大,地震发生时,承台将上部和桩连接成一个刚度比较大的整体,地震发生破坏效应也愈发明显。

基础设计过程中,承台厚度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承台的弯、剪、冲切(柱冲切、桩冲切)等,不能忽略承台厚度对桩顶竖向力受力分布的影响。为出于成本预算考虑,有时将承台设计成锥形、阶形,此时按照等效矩形截面计算,具体计算可按的《建筑地基基础规范》附录U的相关条文进行。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林亚超.承台的应力分析与设计[J].国外桥梁,1981(3)1920

[4] 陈竹昌,刘利民.承台刚度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99 (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