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李琦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徽合肥,340122

摘要:建设项目管理存在于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从施工前的准备、设计规划,到施工中的指挥、协调和控制,都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由于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较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确保施工技术符合施工要求,高质量完成施工,以利于我国建筑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优化对策

1 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1)控制资源消耗,减少浪费。建筑工程作业中,材料管理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其产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6成以上。但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材料在使用中存在着明显的浪费现象,如果不对此加以管理,则会带来较大的资金损耗,增加工程建设损耗率。而且材料过度损耗还会导致供应不足,拖慢工程进度。(2)保障现场作业安全性。建筑工程作业中,因工程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且已经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为避免这一情况产生,需加大工程管理重视力度,转变思想意识,开展创新活动,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等级,规避事故带来的资源损耗及人员伤亡。再者,科学划分管理职责和义务,让全体人员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3)强化工程质量,满足建设要求。精品工程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目标,建筑工程管理的落实可为达成该目标提供助力和支持,也可对每个作业环节予以监督和控制,保证作业质量。同时,在工程管理下,精细化处理得到改善,在不影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对建筑工程实行优化处理。

2 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机械设备因素

现阶段,建筑施工已进入机械化阶段,在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大型工程设备,这种设备的运行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中各工序的施工质量,还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影响较大。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建设工程建设中大量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需要积极落实施工设备,确保建设工程的有序进行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必须加强采购控制,不能一味追求创新,应选择工程建设需要的机械设备。否则,现场控制变得更加困难。此外,为了防止现场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必须按照机械设备的运行控制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防止降低工程和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

2.2 人为因素

人是建筑工程作业得以开展的基础,是关乎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的关键。人员在建筑工程作业中兼具着被管理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及成本效益。同时,人员具有不可控性,思想意识及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若想改善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忽略人的管理是万万不可的。通过对现有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可知,建筑工程管理中经常会因为专业人才缺失、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薄弱而产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增加质量和安全问题出现的风险。这时的工程建设作业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在规定要求下快速完工。此外,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对施工流程的基本操作以及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不甚了解,最终施工人员的作业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造成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降低了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

2.3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建筑行业发展受限的一大原因,很多施工单位在新时代背景下仍然会选用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手段,这种本质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模式很显然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建设需要,即便是完成了相应的改革与处理工作,也会在某种状态下与现代建筑呈现为不契合的状态。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一般是以封闭式控制为基础,管理方式单一,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进行工程管理时能够针对施工单位的内部进行相应的管控,而这种方式在外包模式横行的今天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样不但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效率大幅度下降,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会对工程管理工作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3 建筑工程管理优化策略

3.1 加强工程设备管理

为了改善工程设备的管理,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建筑工人的工作技能,以支持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一是记录工程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等信息,便于统一规划管理。二是明确技术设备和供电责任人,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试验。确定电力供应,使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易于容纳。三是现场检查工程设备时,必须检查设备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明确工程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工程计划的要求得到满足。最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工程设备,必须提高操作员的专业训练水平,一些复杂的设备需要员工证书,以确保技术人员的专业性。

3.2 人员管理

(1)改善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为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应先从优化人员素质角度入手,开展管理人员的招募和考核工作。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从长远发展眼光对管理人员予以约束和控制。强化其综合能力,正确看待管理作业,落实管理目标要求。根据现阶段发展要求对管理人员及管理工作予以重新要求,注重创新和优化作业。对于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要做好管理人员的严格把关,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另外,随着当前建筑行业中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掌握各类新型管理技术手段,合理运用这些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落实工程作业,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加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2)开展专项人员培训。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强化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同时,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及时更新和优化处理,尝试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在新员工入职前,要实行岗前培训,待其技能水平达到工程标准要求后,方能参与实际作业。在培训中除需加强质量意识外,安全和责任意识也需进行重点培养,以促使相关制度及职责的有效落实。在管理人员培训中,还要具备针对性、及时性,注重新理念的有效灌输,以此提升管理水平。

3.3 优化完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工程质量监督作为工程施工建设一个重要环节,质量监督是否落实能够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但是因为许多企业并未认知到质量监督体系重要性,所以导致工程质量存在着一定问题,对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合理优化并完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确保监督体系可以发挥出自身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将工程质量要求与相关技术进行明确规划,并保证各项监督体系可以严格落实至工程负责人中,保证问题发生时可以即刻寻找负责人进行解决,防止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尽可能避免再次犯错。另外,建筑企业还需要制定奖制度,对于表现优秀人员给予适当嘉奖,对于犯错人员进行严惩,以激励工作人员,保证人员可以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健康、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因此,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建筑工程管理在保障建筑工程实现可靠性、适用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详细剖析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指出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方面研究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建筑企业提供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姜建民.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08):166-168.DOI:10.16673/j.cnki.jcfzdx.2022.0102.

[2]姚旭.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分析[J].大陆桥视野,2022(04):134-135.

[3]刘宇.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综合思考[J].居业,2022(04):154-156.

[4]王友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居舍,2022(10):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