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建设工程项目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田杰

身份证:371203198410133297

摘要:随着建设工程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施工队伍素质较差,整体施工质量会受到影响。一些建筑企业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给建筑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探讨提高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应急管理能力;因素;路径

引言

现阶段,在信息化时代,各行业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唯有积极拥抱改革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建筑行业也不例外。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工程项目不断涌现,人们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技术是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适应当前越发多样的新型建筑形式对施工技术提出的要求,建筑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与发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保持自身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强工程监督与管理的意义

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主要是指工程的质量控制、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对建设工程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检查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2)分析工程的建设风险,并制作风险预防方案;(3)制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效率。目前,国内的许多工程规模比较大,涉及到的施工内容、管理内容比较多。如果放松了对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很容易影响现场施工中的人员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效率,进而影响到建设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相关企业必须要重视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坚决打击不合法、不合规的操作乱象,从而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要素和监督要素会存在部分重叠的情况,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工程监督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各个施工企业而言,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和质量,还可以综合考虑和分析各项工程技术因素和问题。在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应用更加直接和高效的工作策略,才能及时适应施工现场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

2当下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不完善

近两年建设工程行业发展速度较快,项目管理模式不断更新与变化,原本的法律法规与规范制度是契合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但是与最新的项目管理模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推行精细化管理之后,每个阶段的管理控制要求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要求,现阶段的法律规定要求较为粗放。再比如:信息化建设之后,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资料形态发展变化,此时原本关于“项目资料管理”方面的法规要求则不是百分百适用。不仅是法律法规,现阶段的项目管理规范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结合现实情况,适当调整项目管理的规范制度,保证制定的制度符合实际需求。

2.2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施工单位缺乏健全的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会导致工程的建设管理受到影响。目前,国家现代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建设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在持续扩大,工程管理涉及到的内容也在持续增加。但是,负责工程管理与监督的工作岗位数量并没有随之增多,反而出现了缩减的情况。由于管理监督部门的职责人员不够,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疏漏,容易引发官僚主义、腐败问题。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会体现在建设工程现场中的各项关键组织环节之中,还会影响到多方技术交流活动的实效性以及准确性。全面的工程监督管理体系,可以覆盖建设工程项目的各项关键环节,例如基础施工部分、土木施工部分、机电施工部分等,不完善的工程监督管理体系,很容易暴露出现场组织管理人员相关工作的衔接状态异常等缺陷和问题。

3建设工程项目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3.1优化应急科技决策机制

在应急管理工作上应转变工作方式,大力发展预警和监测系统,依托公共大数据整合共享的支撑,完善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形成智能化应急管理和决策的辅助功能。同时,建筑企业应对于突发案件全过程进行信息共享,公众也能参与到应急管理的决策和监督中,合力完善信息数据系统,加强对外界危机及突发事件的感知力和预测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形势走向和趋势,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2加快应急管理制度和文化的转型

加快应急管理制度和文化的转型是指推动应急管理制度和文化向信息技术支持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方向进行改革,构建专业、现代、数字化的应急管理系统。一是完善建筑企业安全风险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度,建立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信息共享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建立安全风险预防机制,对风险进行预防和预警。二是针对应急管理文化,构建企业应急管理责任担当文化,提高建筑企业舆情管理能力。就建筑企业而言,若企业应急文化信息化落实较好,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处理突发事件,向员工、向社会积极传递“正能量”,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展现企业自身的文化力量和价值观,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3.3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应急演练

规范企业工程人员的行为准则,确定每个人的责任义务,不断加强工程人员的协作能力和凝聚力,并按要求制定工程项目应急预案。设立高效组织管理机构,在项目初期就要设立应急领导团队和现场应急团队,做好充足的应急准备。政府监督企业应定期开展应急管理演练,有目的、有任务地训练工作人员的配合度和预警能力。对于人员配备和资源分配,不同部门分工负责,各部门相互熟悉,相互配合,提升企业员工团结能力。

3.4完善建筑行业供应链

政府应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构建应急物资采购、运输、管理为一体的建筑行业完善的应急供应链,建立“资源生态平台”,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创新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遥感等技术,及时掌握供应方产品加工、运输等动态,实时调整供应链路线,重视应急物资的储备,提高应急供应链弹性。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依据完善的供应链制度,高效组织协同能力,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完成供应物资精准对接,消除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尽快恢复工程正常施工。

3.5相关职责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相关职责部门需要做好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打击建设工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为各建设单位营造出良好的施工环境。首先,地方职责部门需要针对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市场运行情况颁布相关政策条例,以政策为导向指导建设单位的日常工作,规范行业内从业人员的行为。比如,制定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的政策条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条例等,为施工单位的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参考。其次,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根据收集的信息分析工程建设是否合法合规。一旦出现非法承包、非法施工等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惩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设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周期亦随之延长,在施工作业开展过程中,其涉及建设的人员和单位相对较多,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的融合发展,能够全面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建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监理模式优化与实践创新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8):2.

[2]丁仕平.分析建筑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差异及接轨路径[J].科技经济导刊,2020,v.28;No.715(17):68-68.

[3]刘兰贵.浅析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合同服务范围及管理职责——以中梁荣誉首府项目为例[J].建筑与装饰,20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