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对策探究

杨时杰

身份证:330681198810114469

摘 要:在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下,行业领域对建筑工程本身提出了更高的施工需求与质量需求,而对于整个工程项目而言,其本身所呈现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则增加了技术体系、设备体系及人员体系的融合难度。为此,必须制订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及管理方案,通过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的管控,使整个项目工程实现有序化开展,以此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对策

1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开展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主要是以图纸文件的设计需求为基准,通过对地区内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地理环境进行综合性查验,最终制定出与建筑物质量性能相符合的基准文件,以此对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整个工程项目而言,可提供一定的约束,保证各类工程项目遵循一定的组织与管理准则,进而使工程项目在工程周期内达到建设效率与质量同等提升的效用。从技术文件制定时间来看,其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便开始对整个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项基准进行确定,然后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案制订令整个项目实现目标化界定,以此来保证后续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连续性。

通过技术管理目标的界定,可最大限度挖掘出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预期方案的确立下,将此类问题进行规范化处理,保证在后续工程施工中不会因某一项问题的产生,而造成整个建筑效率及建筑质量出现问题,为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 工程防水技术

水体在建筑物内传输过程中,出现水管爆裂或水体渗透问题,将对建筑物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楼房来讲,当住宅出现漏水现象时,住宅及楼下住宅将面临严重的水患问题,对建筑物内的人们造成经济财产方面的损失。工程防水技术的应用则是对建筑物内水体传输路径进行全方位防护,以保证建筑物达到相应的防水基准。通常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防水技术主要是以材料、工艺为主,避免房屋出现漏水、渗水等现象。

如在对卫生间区域做防水处理时,由于卫生间承接着人们沐浴、洗衣服等日常生活,这就需要卫生间防水基准高于卧室、客厅等的防水基准。特别是对于房屋拐角处,由于整个建筑结构中房屋拐角处部位属于契合式装配工艺,一旦房屋拐角受到水体渗透,则必然对整个结构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在进行防水处理后,还需对整个工程体系进行相应的防水检测,提高建筑物的防水质量。

2.2 电气接地技术

(2)在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时,应从采购、运输、管理3个环节进行基准化设定,保证材料使用过程符合整个建筑基准,以满足建筑内部电路施工、水路施工等需求。除此之外,须加大对整个工程机械设备的运维保养,保证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以此来达到建筑成本节约的效用。

此外,针对电气接地工作而言,为提高建筑内部电路运行的稳定性,须对每一条线路进行接地处理。特别是对于大部分用电设备来讲,为保证设备本体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电力故障所造成的停工现象,综合整个建筑物的用电体系来设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连贯性。同时注意建筑物内部线路之间呈现出独立工作的特性,通过线路分离施工,避免出现电力传输过程中的耦合现象,提高电力运行质量。

2.3 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是整个项目开设的初始阶段,通过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建筑物本身所呈现出的结构特性来进一步确定地基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的技术手段。

电气接地技术主要是针对目前建筑物内所存在的电器设施来设定相应的防漏电举措,保证建筑物内电力线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短路与断路的现象。但考虑到不同建筑物对于用电基准呈现出不同需求,须针对建筑工程本身所呈现出的结构特性进行电力设定的安装。例如商业用电以380V为基准,民用电则以220V为基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的电力管理措施,保障电力企业的供电需求与用户需求形成精准对接。

目前,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换土法、注浆法、化学加固法等,通过对不同土壤性质进行分析,确定土壤本身所存在的物理属性及化学属性。换土法主要是指对当前地基所处的软土层进行挖掘,然后换填相应的硬质土,再对其进行夯实处理,以提高土层地基的稳定性。注浆法主要是在软土层地基中注入混凝土,然后通过搅拌来提高地基本身的稳定性。化学加固法主要是在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化学原料,使软土地基逐渐硬化,然后通过分层处理形式,使整个地基结构所呈现出的参数特性符合建筑物建设需求。

3 建筑工程施工现状解析

3.1 技术管理不规范

从现阶段建筑企业实质性的技术管理形式来看,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并未完全落实到建筑细节中,特别是对于长期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讲,受到建筑管理体制及整个施工复杂性的影响,管理人员并不能完全按照建筑需求来参加某一项管理工作,导致管理机制的建设无法满足新工艺、新技术的实行需求,造成管理质量的下降,加大建筑项目的施工成本。

3.2 施工专业度不足

施工专业度不足主要体现在管理层面与人员层面。对于人员来讲,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开设过程中,是以外包的形式对各项工程进行招标,这就造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所呈现出的施工基准无法达到一致。一旦施工队伍的专业度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则必然造成整个施工质量无法达到基准,甚至很可能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返工现象。

对于管理工作而言,其定位与岗位工作并未能完全相互结合,进而造成安全管理出现漏洞;甚至大部分管理人员以自身的工作经验为准,在对某一项事务进行处理时,并未严格按图纸文件的设定需求来执行,进而造成管理层面上的缺失。

4 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几点举措

4.1 加强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在施工方案设计时,须针对内部文件进行沟通,注意比对图纸文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效用;如果发现工程建设与图纸文件所设定的基准不符,须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当误差参数值较大时,须与设计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或对原有方案进行改进。此类因为设计方案所导致的文件变更须同时上报到建筑企业,等待相关部门的二次审验,以确保工程开设满足当前项目建设需求。

4.2 加大施工质量管理力度

施工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基准,为此,在进行实际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渗透质量管理工作时,需从施工工艺与施工材料两方面进行基准衡量。

一般而言,建筑物的高度决定着地基纵向挖掘的深度,要想令建筑物呈现出一定的稳定特点,须对地基进行结构化处理,保证其可承载地面建筑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各项负荷压力,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本身所呈现出的荷载压力值需高于结构本身的内应力值。软土地基作为建筑项目开展的一个重要阻碍,由于其含水量较高,内部土壤结构所呈现出的结构力并不足以满足当前建筑需求。为此,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保证其呈现出的结构特性是符合建筑基准的。

4.3 完善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机制

现场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整个现场进行组织化、协调化处理,为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在整个项目工程实际开展前,设计人员须针对项目开展属性,进一步调研现场各项准备工作与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准,然后在图纸文件中予以标注,保证整个工程项目开设符合施工组织的安排。

4.4 强化施工团队的工作意识

施工团队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本身所呈现出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与进度,将起到直接性作用。为此,须加大对施工团队的培训与管控,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来设定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案,以此将安全意识落实到施工人员个体中。

4.5 建设权责制与奖惩制并存的管理体系

权责制与奖惩制并存的建设,可进一步保证责任与岗位工作属性相契合,奖惩制则是针对管理人员在岗位中呈现出的贡献度,进行物质方面及精神方面的奖励。当管理人员在整个管理工作开展中,所呈现出的贡献度较大时,可对其进行物质奖励或职能位置上的提升,通过此种激励效应可以调动企业其他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与效率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衡量标准,为保证整个工程开设的完整性,须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分析出不同建筑环节所对应的建筑工序,合理采用技术施工手段,以降低建筑施工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于乐群.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20.

[2]许太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及优化对策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47~148.

[3]姜庆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14):82~83.

[4]袁长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分析[J].装备维修技术,2020(1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