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服务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机构养老服务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研究

薄瑞丰 ,通讯作者:张瑞峰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33)

摘要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老龄化形势的严峻,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受到重视和关注,尤其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养老服务的供给却存在很大的缺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增强,家庭结构小型化,大量的空巢家庭和留守老人出现。部分老年人由于各种因素未能获得全面的生活照料和子女的关心照顾,出现了一些心理症状,如孤独、焦虑、抑郁、自卑等。在养老过程中的精神慰藉服务不仅可以向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还可以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和自信,使其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研究养老机构服务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十分必要。

关键词:机构养老服务;精神慰藉

第一章 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基本概念

1.1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分析

不同老年人的群体差异和特征致使他们对养老服务保障的需求多样化,其中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是构成老年人整个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调查老年人对精神慰藉需求的要求和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更加重视自己内在的精神上的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老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生活安全需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他们希望社会能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保障让他们安享晚年。第二是社会尊重需求。老年人也有强烈的自尊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尊重。第三是行为意义需求。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依然渴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社会意义感。研究的另一方面是调查目前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活动形式和满足程度的现状。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老人的精神活动主要由报纸书刊、文体健身、广播电视、棋牌娱乐等内容组成,老年人的精神活动形式较为被动和单一。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外出活动变少,参与活动减少,生活中更感到孤独,并且在精神方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较低,说明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对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巨大。

1.2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老年人对养老机构中的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不仅受到个人基本特征的影响,同时,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特征是影响他们对机构养老精神慰藉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老年人的性别、年龄、自我照料和身体健康状况作为影响老年人需求的个人基本特征。由于社会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老年人多以独居的形式生活,所以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数量增多。精神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社交在老年人的生活当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与他人间的沟通交流是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经济状况决定了老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精神慰藉的需求程度和内容。收入高的老人一般会有更大的精神慰藉需求,收入低的老人则会有更多物质方面的需求。此外,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的情况也是影响他们选择机构养老服务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研究

2.1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研究

个人健康状况对养老精神慰藉需求的影响。老年人自身的基本状况会影响其养老需求,因此将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和能否自我照料因素纳入精神慰藉需求范围中。首先,健康状况对老人机构养老的精神慰藉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健康状况越差的老人对精神慰藉需求越大。自我照料能力较好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交际范围,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能够为老年人带来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情绪,他们的精神需求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因此对机构养老的精神慰藉服务需求较少。其次,老年人的自我照料情况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能够进行自我照料的老人对机构养老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较大,而基本不能进行自我照料的老年人则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较少。

社交关系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其他成员之间关系较差的老人对养老的精神慰藉需求较大,与其他成员关系较好的老人则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较少。其原因可能是,与他人关系较差的老人,缺少家人的照顾和支持,同时也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缺乏精神寄托的对象,因此更加迫切地需要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内容。

社会经济特征对机构养老保障精神慰藉需求的影响。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将社会经济特征纳入到老年人机构养老精神慰藉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当中。我们将户籍、受教育年限、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四个因素纳入精神慰藉需求范围中。首先,户籍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保障需求具有负向影响,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精神慰藉服务有更大的需求。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都忽视了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其次,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对精神慰藉需求有负向影响。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越高,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越小,而受教育水平低的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较大。再次,收入水平对老年人机构养老的精神慰藉需求有负向影响,收入水平越低的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越大。最后,社会保障的享受状况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产生了正向作用,这说明享有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的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大于未享受社会保障的老年人。

2.2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研究结论

    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机构养老保障的精神慰藉需求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差,对机构养老服务的精神慰藉需求越大。健康状况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精神慰藉服务需求的稳定因素。

社交关系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他人之间关系较差的老人对养老的精神慰藉需求较大,与他人关系较好的老人则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较少。说明社交关系也是影响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精神慰藉需求的稳定因素。

不同收入条件的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精神慰藉需求也存在差异。但通过分析,收入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影响不明显,并且收入对不同性别老人的需求作用的方向不同,因此,收入水平与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精神慰藉需求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研究。

城乡养老保障差别对老年人的养老精神慰藉的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户籍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产生负向影响,说明农村老人比城市老人对精神慰藉需求更大,不同条件的城乡老人对精神慰藉表现的需求状况也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胡宏伟,李玉娇,张亚蓉.健康状况、社会保障与居家养老精神慰藉需求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04):91-98.DOI:10.19642/j.issn.1672-8505.2011.04.016.

[2]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 中国老龄工作年鉴[M. 北京: 华龄出版社,2004: 214.

[3]耿香玲,冯磊. 城镇社区老年群体精神需求与精神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9):31-36

赵婧.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预测及其发展思考[D]. 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10.1.作者简介:

薄瑞丰(1998.10—),男,汉族,籍贯:河南鹤壁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

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

邮寄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新泰庄园3号楼2单元,薄瑞丰(收),电话:1834082223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