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器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3

高校器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龚志甫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目前高校课程安排的器乐教学通常在一定程度上不够重视审美教育,对学生情感体验不够重视,这种情况出现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及教师审美教育能力较差有着直接关系。高校器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认识到审美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主动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通过实践切实提高审美教育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学生器乐演奏的能力才可能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器乐教学审美教育作用

1 前言

高校器乐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对器乐的理解程度和创新程度,器乐教学中审美要素高低,决定着学生器乐鉴赏能力水平。将审美要素融入日常器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可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艺术的鉴赏力、增加学生思考音乐的维度、开发音乐创作的创造力。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的器乐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影响器乐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在高校器乐教学中加强对审美要素的关注,以提高学生器乐演奏的鉴赏能力。主要研究高校器乐教学应该注意的审美要素。

2 器乐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都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能力要求。作为高校学生,在学习器乐等艺术课程中,也需要明白与时俱进的道理,能够对于最基本的艺术审美能力有所掌握。在实际的表演之中,也需要明白美的创造和传递。作为器乐教学,还需要将审美教育持续的推行下去,如此,才能够明确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能够发挥引导者的基本作用,最终为学生的创新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在器乐演奏方法和技能得以掌握的同时,还能够懂得自行思考如何创新,最终让审美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另外,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素养,在器乐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不仅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素养,更是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想象力、感知力以及创新力,最终迎合学生的个人成长。

3 器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审美教育

在传统的器乐教学中,老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演奏的方式技巧的教学,以演奏过程中的细节准确度作为演奏好坏的评判标准,长期以来,这将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注重细节演奏的暗示,不利于孩子们对器乐的表现能力的培养。在过分强调器乐技巧教学的同时,审美教育被严重忽视,学生在长期的技巧练习下不能够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情感表达得到真正的领会,最终这也将会影响学生自身对于艺术作品的创新以及表现能力。

3.2展示舞台受限

高校乐器教学模式中存在展示舞台受限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学生缺乏乐器演奏及展示的空间,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客观需要。高校乐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独奏理论的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舞台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乐器重奏表现能力而言,提升空间进一步受到限制。同时,高校乐器教学模式中以“学院派”为主,鲜少有学院能够将乐器演奏家及专业表演人士请到课堂之中,致使高校乐器教学不能充分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及民族乐器演奏能力的培养。

3.3学生的情感体验缺失

在高校通识类民族器乐鉴赏教学中,情感体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从音乐鉴赏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更好地掌握音乐鉴赏的技巧。伴随着学生对器乐的进一步了解,他们逐步掌握演奏器乐的具体技能。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会采取反复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演奏技能的熟练程度明显提升,但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深感枯燥和乏味,学生出现明显的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直接影响到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

3.4传统模式教学的阻碍

审美教育的推行与实施,主要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培养其创造性的审美能力。在开展器乐学习与演奏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音乐本身的含义,同时也能够实现自我审美与鉴赏能力的提高,这样就可以满足对于音乐的再创作,并且还能够传递美与创造美。所以,高校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能够调动其思维潜能。但是因为高校之中的学生普遍都缺乏审美创新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课程教学模式太过于单一造成的。一般来说,高校器乐教学基本上都是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并且要求学生进行重复机械化的练习,学生只能够学习到生硬的理论与技巧,但是却无法体会到音乐本身蕴含的美感和价值,这样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器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位置,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服从教师的安排进行相应的学习与演奏,但是这样无法体现出教学之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并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最终导致审美教育也流于形式,让器乐教学一直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5教师的综合素质需加强

器乐教学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审美教育、缺乏情感体验,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的艺术造诣、专业素养的有待加强。有了足够的输入,输出才能够源源不断,教师的输入不够,学生对此的输出自然是有限的。教师也许在器乐演奏的经验上是非常的充分,在作品的表现方面非常的专业,但是缺乏对作品感情的表达,学生也因此不能受到点拨,教师在审美教育的教学上把握不到位,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不具备吸引力。因此,要想实现器乐教学中人才培养的艺术价值,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审美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4 高校器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

4.1认识到器乐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进行高校器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所以,高校除了重视学生器乐演奏技巧的提升,还必须做好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器乐演奏的时候更具情感,在器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便要求高校进行器乐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认识到审美教育开展的重要性。首先,学校领导应该及时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对教师进行引导,让其真正的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②。其次,教学安排应该增加器乐教学中审美教学课程的比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接受审美教育。

4.2高校器乐教学中的意识形态

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了解音乐的存在方式,是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诠释音乐意义的基础。经过几千年哲学家的思考探讨,音乐存在的哲学意义被诠释地十分精确。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曾对音乐存在有过研究探讨,毕达哥拉斯写了《和谐論》提出简单比例划分八度音最美,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对音乐存在的研究奠定了音乐百度节拍和十二平均律的发展和数学证明的基础,促进了当时音乐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音乐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近代,国内的润洋、蔡仲德、赵宋光等著名音乐美学家对音乐存在又作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研究。韩钟恩教授在赵宋光教授研究人(主体)、对象(客体)、人(主体)音乐存在的单一线性研究基础上提出加入始端之前的审美过程和终端之后的立美过程形成圆形视界的循环过程。这就是说音乐是作为表演主体与音乐作品产生链接、音乐作品与欣赏主体产生链接、欣赏主体又与表演主体产生链接而形成的循环关系模式存在。学生在器乐教学课堂上具有双重身份,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之前是欣赏主体,表演主体是器乐教师或示范样本。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之后身份又可转变为表演主题。器乐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可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扩展学生音乐思考维度、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4.3加强作品体验

在平时教学中,多数学生都没有分析和体验作品的意识,面对一些新曲目时,简单了解一下便开始上手,又或者根本不了解,直接进行演奏。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熟练地演奏。但是却难有美感可言。所以应从审美角度重新认识作品,通过分析、想象、视奏、模仿等过程,体会并表现出作品的美感特征。这样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演奏效果。而且自身的审美素质和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丰富和提升。以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为例,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文本分析。草原小姐妹是谁?她们做了什么事情?作曲家为什么要以她们为表现对象?通过创作达到了何种目的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明确,获得对作品基本的把握。其次要对作品进行情感体验。通过文本分析后,演奏者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作品中描绘的情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情感体验。如第一部分《草原放牧》,描写是暴风雪到来前,姐妹二人在草原上一边牧羊。一边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表达的是一种喜悦的情绪。而第二部分《与暴风雪搏斗》,描绘的则是姐妹二人在暴风雪中不顾生命危险奋力保护羊群的情境,营造出了一种紧张氛围。前后两段的情感指向是有着巨大差异的。“只有将情感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演奏更加精彩绝伦。”再次要对作品进行视奏。在正式演奏前,要尝试演奏作品,验证自己之前的分析和体验是否到位,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继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完善。最后,多聆听大师的演奏,在自己的情感未建立之前,可以先去模范他人的演奏,久而久之获得自己的演奏体验,再上升为情感,通过作品传达给观众。可以看出,这个作品体验过程,既是演奏的基础,也是树立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过程。

4.4注重学生扎实的器乐演奏基本功的培养

在器乐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对于学生器乐演奏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忽略对学生器乐演奏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演奏基本功,进而为其审美意识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器乐教学中学生扎实器乐演奏技巧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提高学生器乐表现力的基础,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器乐演奏的理论知识、强化对于学生器乐演奏基本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进而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器乐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演奏技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5在器乐教学方式与内容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

高校器乐专业教师需要能够充分把握当前学生的自我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不断优化并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首先,在开展器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将学生放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尊重学生的感受,并能够及时与学生开展沟通与交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避免出现学生对器乐学习产生消极厌恶的心理情况。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的职责,在开展教学时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带动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学生表演与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有效提升器乐教学的质量效果。

4.6强化演绎实践训练

根据对音乐存在意识形态的研究,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之后作为表演主体需要面对不同欣赏主体演绎作品,做到欣赏主体和表演主体的身份转换,学生才可真正意义上掌握音乐作品及其承载的意义,实现器乐教师的教学过程圆满结束。学生作为表演主体要将由欣赏主体反馈的审美信息特质展现在表演中,先进行筛选并以此为演绎完成程度修正和改进依据,精准传达音乐美感。由于长时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节奏较快,没有完整教授一首曲目就开始带领学生学习下一首曲目,学生难以理解曲目的的美学内涵,难以向表演主体转化,在上台演出时心理紧张,情况严重可导致无法登台,学生无法得到好的实践演习机会,无法精确演绎音乐作品。所以在器乐教育中,加要强化演绎实践训练,以班级活动、文体活动为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训练机会,实质性提升审美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7提升器乐教师自身审美专业素养水平

当前发展阶段下,高校在器乐教学中推行审美教育还处于起步状态,不仅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的认知较少,教师自身审美专业水平也存在一定欠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与深入讲解,才能够有效提升自我审美能力。对此,必须应重视起对器乐教师审美专业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在开展器乐教学前,应积极学习并深入了解审美教育方面的内容,注重教材中作品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表达等,能够建立起系统化的审美教育体系。其次,在推行审美教育时,应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积极优化并创新教学教育形式,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选用形式较为新颖的作品,并通过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构建起现代化技术与音乐作品充分契合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器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整体效果。

4.8利用多媒体,高效呈示器乐魅力

随着教育讲习水平的提升,多媒体工具在课堂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中充裕的施展多媒体的功能,可以更高效的进行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同时能给中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利用音频教师可以通过音频的暂停、快进、后退等功能把握学生欣赏乐曲的进度,方便处理重点欣赏的部分,并且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欣赏高中音乐课本第三单元第六节器乐曲《锦鸡出山》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功能进行欣赏。这首经过整编的器乐曲,取材于湖南少数民族的“打溜子”。乐曲选择了四种打击乐“锣”进行演奏,表现出了人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次,教师可将各个民族器乐进行分类,做成图片向学生展示,以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器乐的形态。可以在图片旁附上文字讲解或者音频视频讲解,将多媒体的功能高效的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视听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易于融入音乐课堂。

4.9利用创作实践来进行审美教育

创作是器乐教学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只有演奏技巧比较熟练,对作品情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之后,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创作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之后,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能够提高审美教育的实际效果。首先,教师必须利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学生创作进行引导,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较为简单的仿写和改写,将学生对于创作的兴趣激发出来,在学生创作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获得的审美体验来创作,将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其次,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平台的搭建,比如组织音乐创意比赛等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好的交流和借鉴,学生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时,教师要明确授课目标和任务,把音乐作品审美要素融入到教学理念中,就音乐存在意识形态问题教导学生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准确演绎。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曲目风格流派,教师要提前做好备案,教学时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向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传送大量相关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多方位认识音乐作品内涵。教师在理论教学之后,还要重视学生作为表演主体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优化在演奏中作品情感与见解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罗伟胜.浅析如何在器乐教学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J].明日风尚,2018(24):294.

[2]杨冉.高校器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2):63-64.

[3]邓朝辉.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J].北方音乐,2018(3):179.

[4]关睿.高职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3):56-58.

本论文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器乐实践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可行性研究》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CWYB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