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产业化的问题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柳琴戏产业化的问题和对策

赵连超

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摘要:柳琴戏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发展思路、经营策略、创新剧目、打造名角、借助旅游业发展、饮食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柳琴戏;产业化;对策

柳琴戏,又称拉魂腔,“柳琴戏”发源于清朝乾隆时期,距今两百余年.柳琴戏作为一种扎根于社会最底层的艺术形式,其演唱的声腔也融合了最简单的民间音乐成分,例如:“喝鸣腔”的牛群、猎人兽的“猎人腔”、行乞的“花鼓高跷”、“肘鼓子”、“柳子戏”等,慢慢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腔调,含有浓厚的乡土风味.1953年,官方网站将“拉魂腔”命名为柳琴戏,它的前身是山东省的枣庄市和临沂市.

柳琴戏具有南方戏曲的婉约、北方曲艺的高亢、豪迈,是大众所喜欢的.柳琴戏文化的产业发展,一方面可以营销推广柳琴戏文化,竖起地区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还可以拉动地区度假旅游、广播节目影视剧、新闻出版业、艺术表演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但现阶段柳琴戏的发展相对其余的地方戏剧来讲,社会化水平低,经营规模小,发展速度比较慢,其文化品牌与使用价值并未获得充分挖掘.本文从调查和分析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柳琴戏的发展状况,寻找一条适合柳琴戏的产业化之路.

一、柳琴戏产业化优势分析

(一)柳琴戏具有深厚的亲和力

柳琴戏的音乐、唱法、歌喉等都擅长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主要表现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表现平民的喜怒哀乐,幽默风趣,表现形式灵活多变.柳琴是柳琴戏的一种传统伴奏乐器,它不仅是柳琴戏的名字,更是其精华所在.柳琴,也称“土琵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经过重新改编而成的,它的音色欢快、轻快、明快,与一般人的快节奏审美需求相一致.

鲁南地区有一句“四大香”:“绿豆米羊肉汤,旱烟包,吸人心魄”,可见柳琴戏在枣州市、滕州等地,已经是鲁南柳琴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临沂市,郯城县,苍山县,都有“临郯苍,柳琴窝”的美誉;苍山,有“家家有琵琶声”的先例.

(二)柳琴戏具有广泛的地域影响力

柳琴戏的流传遍及苏鲁豫皖,从目前的行政区划来看,这几个地区是跨省分离的,然而,在江苏新中国成立以前,徐州市,滕县,沛县,邳县,都是山东省和临沂的部分,文化上存在着共同的历史,方言也非常相近,因此,柳琴戏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柳琴戏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柳琴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舞台,使柳琴戏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柳琴戏专业储备较为充足

1.柳琴戏不断地进行着革新.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戏曲家从全国各地走进乡村,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戏曲,并将其编撰成《山东地方戏曲传统戏剧汇编》、《柳琴戏》等经典剧目,近几年,随着柳琴戏的发展,各级政府机关纷纷投入大量资金,滕州市柳琴剧团编排了《山乡锣鼓》、《兵头将尾》、《驴王嫂》、《墨子》、《墨子与鲁班》等大型精品剧目,并参照表演舞台、灯光、音响等技术,在北京进行了多次演出.这些举措极大力促进了柳琴戏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柳琴戏在国内的影响力。

2.柳琴戏的专业演出队伍较为稳固,2000年山东省齐鲁音像出版社录制滕州柳琴剧团十台传统戏,并制作光盘全国发行。2012年至今滕州市柳琴剧团常年坚持惠民送戏下乡“一村一场戏”演出,十年间共计演出三千余场,滕州柳琴被中宣部评为先进基层院团称号。

二、柳琴戏产业化的不足

(一)柳琴戏市场化经营不够完善

柳琴戏是一门根深蒂固的艺术,只要大众喜欢,它就有存在的空间。现在柳琴戏过于依靠政府支持,缺乏对消费群体的深入了解,没有形成新的受众群体,最终造成了观众的大量流失。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地方戏曲都在以市场为导向,老一辈的演员渐渐退出了表演的舞台,而年轻的演员们则越来越少。久而久之,观众们看不到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也就没有形成新的观众群体,最终造成了观众的流失。然而,国内很多地方戏曲都在实行市场化运作,经过长期的摸索,不断完善传统的演出方式,通过舞台布置、灯光效果、歌曲的自主创新与革新,找到了一条高回报、高收益的路子,与之相比,柳琴戏的商业化程度就显得太慢了。

(二)柳琴戏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不够

柳琴戏要完成产业化,就务必要有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而现阶段,柳琴戏尽管在文化上有了非常大的成就,但它的文化产品相对单一,比如文艺演出、音像发行等,与当地的旅游市场结合在一起较弱,很少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而且缺乏相应的产品,很难吸引到柳琴戏这样的市场。

三、柳琴戏文化产业化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市场思维

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出台相对应的现行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发展资金向柳琴戏文化产业投资,使其投资多元化。可以尝试成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公司,以专业的经营队伍为依托,提高柳琴戏的自我造血能力。

(二)重视人才培养,打造名角名段

在人才的培训上,要加强对老、中、青人才的合理配置,不仅要对表演人才进行培训,还要对创作和管理人才进行培训。在全面培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明星名段的品牌效应。严凤英、豫剧的常香玉、豫剧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等经典剧目,都极大地促进了戏曲的发展,柳琴戏也应该吸取这方面的经验,努力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三)加大创新力度,突出地域特色

柳琴戏是一种本土的戏剧,它必须打破传统的局限,使之与当代的文化生活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文化产业化的目的。在继承柳琴戏精髓的基础上,要加强创新,突出地域特色,推出符合时代主题、形式新颖的作品,并用现代美学的形式加以包装,在舞美、服化、音效上下功夫,以此来拓宽柳琴戏的观众群体。

(四)与相关行业相结合,开发体验性的文化产品

鲁南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丰富,可通过柳琴制作工艺等一系列柳琴戏文化体验活动,增强与游客的交流。同时,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也可以把柳琴戏的文化元素引入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进一步发展全市柳琴戏的相关产业。结合城市景观、饮食文化等,打造特色文化商业步行街。政府机构可以正确对待基建项目以“柳琴戏”为主题的文化商业步行街,将柳琴戏与城市景观、饮食文化紧密联系,将其与城市的文化、旅游和对外宣传相结合。

总结

因而,要大力促进柳琴戏文化产业的发展,务必解决目前柳琴戏社会性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发展速度比较慢的问题,以柳琴戏为文化产业扩展,以文化产业带动柳琴戏的发展。依据柳琴戏的维护保养和承传,集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发展,真正造成地域文化个人名片。

【参考文献】:

[1]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J].韦依帆,刘畅.  河南社会科学. 2019(10)

[2]徐州柳琴戏现代传承的调查与研究[J]. 刘金松,季颖,潘莉.农家参谋. 2019(15)

[3]江苏柳琴戏发展沿革及传承模式的思考[J]. 赵星.中国戏剧. 2017(10)

[4]从艺校教学到师徒传承——兼论恢复柳琴戏师徒传承模式的价值和意义[J]. 李春颖.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6(04)

[5]京剧与歌舞伎的特殊因缘——以梅兰芳、李光与市川猿之助家族的交谊为中心[J]. 黄爱华.戏剧艺术. 2014(01)

[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初探——基于中较视角的考察[J]. 张松.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7]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 安葵. .戏剧.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