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者需求的疗养院空间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3

基于使用者需求的疗养院空间设计

石毛   ,黄静(通讯作者)  ,高洁

南京 金陵科技学院,211169

摘 要运用多学科的分析综合考量比较国内外疗养院室内空间设计理论落实从使用者们的身心特点出发,观察使用者的日常生理和心理需求,深入地分析疗养院的室内空间设计特点,基于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自然相结合、兼具治愈作用的疗养院室内空间环境出发帮助使用者们作出行为改变,为使用者打造出家一样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关键词:疗养院;空间设计;使用者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进程加速,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康养意识在不断的增强,一些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也日见凸显;与此同时我国的疗养业在国内市场的细分度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方面也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是在逐渐进入社会老龄化的时期和健康疗养福利整体减弱的背景下,疗养业正经历着发展转型的巨大挑战,同时也面临可乘势发展的大好机遇。

1、研究背景

1.1老龄化社会需求

城市“老龄化”是当下的热点问题老龄化社会加重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低生育率造成老年人老无所养,由此涉及到疗养业方面的需求。经调研:在江苏南通的如东县,这个较小的县城里,每三个人就会有一个超过60岁的老人如东县在1982年就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没有相关措施加以改善,现在的如东就可以看作是全社会未来的缩影。

1.2康养意识的提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代,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人们更加注重康养意识。当下时代的康养,包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需要更新鲜的空气、水、食物,以及更开阔的运动空间,更丰富的运动设备,更全面专业的康养设施拥有更健康的心理,则需要更使人愉悦的生活空间,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更贴心的日常服务。对疗养行业来说,这样的社会变化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卫生安全的需求也是一次抓住市场转变的机遇。

1.3社会服务意识的强化

作为承载保障使用者们健康重任的疗养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意识的强化非常的重要。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可以促使使用者们积极的配合,对于使用者们身体功能的恢复会更加有利,疗养的过程也会身心愉悦。

2.现代疗养院空间设计的内涵表达

1.文化性表达

思想形态人们精神和意识深处的沉积耕织于人们内心深入很难有任何形式的改变和创新因此疗养院的室内空间设计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性表达。

2.生态化设计

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生态化设计用疗养院的室内空间,自然资源和能源合理的利用,与外界环境达成协调统一

3.可持续发展

现代疗养院室内设计中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时效性[1]随着时间的流逝,疗养院室内的功能会发生不同层次的变化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要求空间功能材料持久化、保养日常化,室内空间审美要求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疗养院公共休闲区设计能应对不同使用者需求,保证空间的可持续性动态发展

3、现代疗养院室内空间设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3.1 现代疗养院室内空间存在问题

1 功能缺失导致动线不明

部分疗养院在建设初期对医疗空间要求不明确导致医疗疗养空间动线混乱医疗空间内使用空间与任务区域要求不相匹配、导致通流线关联不畅。并且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出现通风不良、人员拥挤、缺乏采光等,给使用者们带来的不便与危险。如果在标识指示又不明确的情况下,还会让使用者们更加容易迷路,整体没有考虑到使用者们的身心状况,是疗养院室内空间设计的缺失。

2 细节缺乏导致服务丧失

疗养院空间环境整体性要求不高,缺乏辅助设备和硬件条件,部分疗养院仅供基本的住宿条件,存在无障碍设计但设计缺乏导致设施无法使用例如:厕所设定的坡道坡度过大,导致残疾人员无法使用坡道;无障碍设施设计缺乏细节,无法兼顾到人性化设计(如图3.1)。

微信图片_20220102165144

图3.1欠缺无障碍设施的卫生间(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 无视心理需求导致空间利用不足

忽视对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直接导致走廊空间设计封闭如图3.2,缺乏与自然交流、与外界的互动性。在提供用餐时还是通过小餐车,将饭菜送到每一个卧室门口,不能合理的利用公共空间,让使用者们缺乏聚会交流的机会。

图3.2 封闭的室内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疗养休息区过于拥挤,没有单独卧室(如图3.3无法保障使用者们日常生活的私密性,缺乏人性化设计空间是对使用者们心理需求的无视

图3.3 拥挤的床位布置(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2 现代疗养院室内空间的应对策略

1 、整体性空间布局

整体性空间布局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活区和疗养区的合理使用动静分离,使空间更趋于合理化,节约用地,有利于提高医护人群的工作效率、方便使用者们生活,也避免各个区域相互交叉,混乱不清。

生活区包括疗养院使用者、员工宿舍,食堂等;疗养区主要区包括医疗、行政管理和庭院绿化三部分例如:各科治疗室以及疗养锻炼区、文娱区,休闲区当然也包括办公室,室外的车库和一切后勤管理系统(供水、供电、供汽和维修等服务部门等)。

2.功能适应性复合设计

有限使用面积利用功能适应性复合设计让每一个空间赋予更多的功能日常以疗养使用者们使用为主的公共活动空间,增加空间的复合功能,将休闲空间在公共活动空间和休闲娱乐空间中相互转换使用如:室内阳光花房可以作为一起学习花艺的场所,也可作为较私密的探视人员看望家人的家庭聚会空间还可以在此对疗养人群进行一些自然教育的课程。

3.空间的舒适性与文化性表达

在疗养院室内设计中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或是汲取外来的优秀文化,使疗养院遍布人文关怀气息,可供使用者们修养身心,更好的辅助他们完成身体心理健康恢复。患有生理疾病的疗养者在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接受文化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病症带来的痛苦,治愈受到创伤的心灵,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如图3.5

4.人性化设计

空间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的理念。针对不同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定适当的休闲娱乐空间。还包括疗养院的室内色调、照明等感知环境的设计,比如:在色调的搭配上,选用相对温和的色彩如图3.6;对于某些需要提示的区域,可以采用比较鲜亮的色彩标识来增加他们的注意力;也可以在墙面上通过植物配置的特殊设计,与自然融合,成为治疗他们心理的理疗方式

5.无障碍设计

以方便使用者生活为宗旨的无障碍设计是疗养院空间设计的重点便于轮椅进出,电梯转角空间的无障碍化等等内容。明显清晰的方向标识相应的功能区域较长连续性的扶手应急呼救设备的设计和安装门窗和家电等易于操作等等,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为使用者们营造更加放心、安全、舒适的环境。

6.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设计不用于无障碍设计,前者强调安全保护措施,提高环境适应力后者强调使用的便捷。为降低在室内环境中的安全隐患,防止使用者出现摔倒、掉落等危险,还要尽量选用节能度性高、环保型的装修材料,以确保使用者们的健康;在涉水空间做防水、防滑处理设置安全扶手;家具和设施圆角设置防止磕碰;配备应急呼叫装置等如图3.8,让发生意外的风险都减至最低。

4.基于使用者需求的疗养院室内空间设计

4.1 空间布局设计

采用整体性空间布局主动线为“回”形走道游动线设计(如图6.1),包括公共空间、医疗空间、居住空间为避免整体室内空间缺乏与自然、外界的互动性,在走道内部的内庭院区域设置一颗巨大的景观大树,有效改善室内空间的通风采光条件,打破原始的室内空间设计强调空间与自然共生,让整个疗养院的使用者们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美好

图5.1一层、二层疗养院平面布局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整个空间布局设计适于失智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强调各类疗养设施的使用。尤其对于老年使用者,回游动线的设计强化了方向的认知,符合徘徊的老年行为特征,易于室内散步的休闲需要。对工作人员而言,游动线则增加其各功能空间和服务设施平台之间的联系,减少与工作的距离,提升疗养设施的服务效率,创造出适用于使用者们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4.2 公共空间设计

1 休闲场所设计

休闲场所是使用者们较为喜爱停留的活动领域,增加交流的机会和场所。设计涵盖基本的交通功能和其它休闲功能,设置为使用者们提供服务的询问台通过家具的摆放、绿色植物的放置划分交往区域,让休闲场所形成最为舒适、放松的活动区域,从而也达到功能适应性的复合设计(如图5.2)。将整体服务范围扩大,划分出接待区、服务咨询区、交流休闲区、阅读区、棋牌区、多媒体播放区、主动关怀区、医疗康复区等,提供一些人文关怀的服务,每一个区域设置醒目的标识来引导使用者。

图5.2休闲区设计1(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自然休闲区来源于老年疗养人群最喜爱的室外兴趣活动:通过园艺治愈疗养使用者。作为日常的休闲娱乐通过园艺种植分享成果,在种植中倾注情感,锻炼身体释放创意,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增加交流,在朴素的疗养生活中互相充沛彼此(如图5.3

图5.3休闲区设计2(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公共餐厅设计

公共餐厅设置强调使用者们便捷,将用餐和休息相融合。整体放大餐厅活动区域加大使用者们交谈的休息空间,突出餐厅的多重作用。避免均一化的设置用餐,分组的形式分成不同意境的区域,通过形状颜色不一的餐桌进行整体多样化的布置,增添趣味性,合理帮助使用者们寻找适合的用餐定位。

公共餐厅窗户的采光设计方式体现光感的温度,暖色光使空间清晰明了内外结合呼应(如图5.4考虑到使用轮椅、拐杖的使用者们,适量加大、加宽交往空间,把餐桌和餐桌之间、餐桌之间的过道等距离,方便自由行动,让使用者们拥有一个的愉悦轻松的就餐氛围。

图5.4公共餐厅区局部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医疗空间设计

医疗空间设计主要营造安心的氛围,打破空间的沉闷和单调感。将治疗室整体的造型设计成圆润饱满的圆弧形,让整体富有节奏和层次感,丰富空间的形态可以去除原始沉重的医疗感;色彩上选用不同层次的白色、浅米色搭配,或选用缓解眼睛疲劳最为适宜的绿色,提高服务人员、医生的工作效率(如图

5.6)。

图5.6双人、单人居住空间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3 居住空间设计

入住疗养院的人群大致为单身男性、女性和夫妻这三种情况。居住空间设立为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等多类型。体现使用者的多重需求,保证私密性的同时强调个性化需求,居住空间的面积设置较大,方便工作人员对部分使用者们的护理服务

基于使用者们身体机能的问题再空间设计时考虑行动困难,照明设施的开关类型简设置防漏电宽板式按键开关;操控简便的家用电器等;采用带轮滑和玻璃的家电、家具等;床和沙发的高度和软硬度也要适宜。独立卫生间,具备淋浴、洗漱等使用功能,也要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适当增设进门衣柜,增加室内的储藏空间(如图5.5

图5.5双人、单人居住空间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4辅助设施设计

    以无障碍设计作为辅助设施设计的主导思想,强调包含卫生间、走廊、电梯、楼梯等空间类型。

1卫生间设计

防止湿滑发生跌倒、摔伤事故采用干湿分离防滑处理,将洗漱台等洁具外置,用上悬推拉门隔开。湿区的地面铺装要使用图案简单、颜色清爽的防滑地砖,加强卫生间的空间被感知程度。卫生间内设置坐式马桶和丛式淋浴设施,在马桶侧面安装L型的扶手[5],方便使用者们的日常生理动作;洁具旁设置正确合理位置的浴凳、扶手等装置方便护理人员的帮助服务行为。

2走廊设计

疗养院中使用者们人数较多,走廊净宽不能低于1500mm,走廊尽头至少留出1400mm×1700mm左右的距离供轮椅随时回转移动并行。走廊两侧墙面设置有乳胶包裹处理的防滑的或木质的横向扶手,距地900mm,高 650mm,为使用者们的行走提供安全支撑。走廊的墙面保证平整地面材料降低行走的摩擦噪音,安全防滑的设计,同时具备引导方向的作用。为不影响走廊动线的流畅,两侧的入户门和一切公共进出口都要采用内开设置,净宽度都不少于1200mm,满足使用轮椅使用者们的活动需求、消防设备、医疗急救设备等其他较大设备或家具的基本通行需求。

3电梯设计

疗养院系统中电梯的设计需要保证紧急情况下轮椅、担架等医用设施的基本使用需求,尺寸设置在1500mm-2400mm之内,额定重量设置在1500公斤。箱内设置低位操作板、扶手和安全镜,方便使用者在电梯内撑扶,扶手高度为850mm;操作板符合轮椅使用者的使用尺度,位于箱内侧壁,距地高度1000mm;安全镜可方便使用者观察身后情况,设置在箱内后壁。并且电梯对使用者的听觉和视觉上还有一定的提醒,采用较大的楼层数字显示,还有语音提示。

4楼梯设计

楼梯的设计强调使用者上下楼梯过程中的舒适度转角休息平台适当加宽;踏步的前边缘设置异色防滑警示条;梯段扶手间设置净宽在1600mm;楼梯两侧设置安全扶手,增加使用的安全保障。同时楼梯间为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提高采光的质量,设置大面积的落地窗获得足够的光线,与此同时也会为光线不好设置明亮的人工照明和感应的低位照明作为引导和指示。

随着人们对当今生活理念的转变,康养意识的提升、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老龄化的社会需求,使用者们对于疗养院室内空间依赖度和健康需求的日见凸显。现代疗养院室内空间设计早已摆脱传统设计模式不能简单的把疗养院当成招待所或宾馆来设计顺国民需求兼具医疗技术水平的养疗空间才能符合使用者需求。疗养院的空间设计需结合使用者们的日常生理、心理的特征需求消极因素转变为主动因素明确现代化疗养院的战略定位,制定科学的且具有创新发展的室内空间设计,更好的适应疗养健康事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颜丽玲.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空间设计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2):

[2]高连平.老年公寓中室内陈设与装饰的创新策略[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08):109-110.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感官需求的江宁区安置房参与性景观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13573054Y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