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闲暇时间的重要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3

论幼儿闲暇时间的重要意义

杜舒婷   沈佳慧  朱洁琼

嘉兴学院平湖师范学院   浙江省嘉兴市   314200

【摘要】闲暇时间作为人生存发展所必备的重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幼儿对于闲暇时间的合理安排可以综合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社会、学校、家庭对于幼儿闲暇时间的不合理计划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发展。建议社会各界通过对幼儿闲暇时间的重要意义的了解,正确引导幼儿安排闲暇时间,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幼儿;闲暇时间;双减政策;发展

一、闲暇时间的内涵

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闲暇(leisure)这个英文单词源自于拉丁文的licere,代表"被允许"或"自由的"。幼儿的闲暇是指没有人束缚的,幼儿本身按照自我意愿进行活动安排的空余时间,闲暇时间对于幼儿而言十分重要,可以为幼儿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1]"双减"政策的出台将闲暇时间归还于幼儿,一定程度上为幼儿自我闲暇时间的安排提供基础。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对闲暇做出过解释说明柏拉图认为,闲暇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亚里士多德说:“合理利用休闲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闲暇即“自由生存的状态”;凯利指出,闲暇是一种“自由感”。[2]由此可见,闲暇与自由两者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因此,我们可将闲暇看做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生活状态闲暇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二、对幼儿成长和意义

(一)为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的实施与开展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以及学习资源。同时,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社会生活也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社会对于幼儿的期望,大众传媒的盛行以及其他种种社会因素,都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

然而这些都是外界对于幼儿的"施加",我们不可否认它们对于幼儿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回归到幼儿本身,创造力和想象力又该如何去提升呢?为什么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如此之大呢?首先何为幼儿本身,就是幼儿独自一人,抛开外界因素的干扰,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自由,让幼儿在没有"压迫"的环境下任意发展,成为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另外,幼儿发展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为的束缚,在应试教育盛行的现在,孩子的闲暇时间被大量挤占,他们不得不为了学而学,为了朝着同一目标的发展而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自由,更是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的态度。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幼儿所拥有的闲暇时间大量增加,将闲暇时间还给幼儿,幼儿对于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懂得自己的人,他们在闲暇中思考,在自由中发展。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很大程度得将本该属于幼儿自身的时间归还于幼儿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社会、学校、家长的适时退出为幼儿自主的闲暇安排提供了保障。幼儿对于闲暇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利用是一个自我决定的过程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对其进行发展对于闲暇时间的如何利用的思考也加深了其对于自我的认知。在对闲暇时间的利用过程中他们自主、自立、自我决定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二)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提供必要基础

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对于其今后的人生走向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使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更加开阔明朗。但如今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今社会存在许多"直升机父母",他们替孩子包办一切,小到吃饭睡觉,大到为孩子决定未来的人生路该如何选择,孩子从此失去了独立的意识与精神,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实际上则把孩子当成了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傀儡。独立自主作为一种健全人格所必备的品质,往往容易被社会、学校、家庭所抹杀。社会对于下一代的高期望使得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模糊,满满当当的作息时间安排让孩子们对自我的人生方向产生怀疑。

三、时光的失落

(一)缺少时间——童年的被计划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参加兴趣班的数量也会增加,闲暇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兴趣班中度过的。生存竞争使学前幼儿过早地进入像学龄儿童一样的学习状态,家长打着"要从幼儿时期抓起"、"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出名要趁早"这类宣传旗号,加在孩子身上,并为他们报了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就是为了抢先别人一步。大多数的安排是为了增长见识和学知识的技能,周一到周五幼儿园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内以及周末,幼儿通常被安排去上兴趣班。例如,在周一上的是语言类(如识字、英语等),周二是开发智力类(右脑开发、训练口才等),周三安排文体类(如钢琴、舞蹈等)。在周末的时候则为幼儿安排跆拳道等兴趣班。这样一来,原本属于幼儿的闲暇时间则大大缩减,许多额外的时间都被填满和按照家长的计划开始实施了,幼儿缺少自己对时间的安排,闲暇生活的质量大幅度降低。

(二)现代文明的挤压导致童年的消逝

1、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模式

快节奏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成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与日俱增,父母们要面对职场上的竞争、生意上的营销、还有对孩子的养育开销,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存危机意识开始增加。忙碌的生活导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时间越来越少,这就造成了父母在幼儿闲暇生活中亲子陪伴的缺失。为了弥补对孩子的愧疚,父母才会不得不选择用物质来满足幼儿,来实现自己的补偿心理。所以,父母与孩子的交往越来越少,沟通也越来越少,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中给予了幼儿物质上的满足,但却忽视了与幼儿精神上的交流。

2、多媒体产业的发展使幼儿闲暇生活缺少户外活动

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时期通常是在幼儿期,但是多媒体产业的发展使一切发生了改变,儿童更多依靠感官刺激和信息的直接输入。电视、电脑,或者是最新的多媒体工具代替了幼儿通过与他人沟通交流、与环境相互作用来获得的直接经验,使他们过多地沉浸在间接经验中。例如,幼儿玩电脑里的做饭游戏,现实中自己却不会动手做简单食物;幼儿拿着平板玩水果忍者的游戏,生活中却是让家长投喂食物到嘴里,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不仅如此,看电视占去了幼儿每天一半多的闲暇时间,还取代了以往可以用于看绘本、听音乐的业余活动时间,挤掉了原先用于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还占用了休息的时间,是一种极其耗费时间的娱乐方式。人与新兴产业的交流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不利于幼儿社会发展。

3、新型户外活动器械不适合幼儿

闲暇生活中传统的运动活动被器械活动所取代,儿童户外活动场所多采用现代活动设备,并且偏重于使用体育器械,传统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例如跳格子、踢毽子等活动则越来越少。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以中老年人为主,活动音乐以时下流行音乐或自编音乐为主,如"最强民族风"、"健康长寿操"(用简单的曲目改编)。虽然有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参与这类型活动,即使刚开始幼儿还觉得新鲜好玩,会跟着成人一起做做操,运动一下,由于无论是活动音乐还是活动内容都不符合幼儿的习惯,在约两分半钟后幼儿就会表现出无聊或不动,四至五分钟后就会拉着爷爷或奶奶要求离开。

(三)儿童的不自由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幼儿享有闲暇生活的权利,世界学前教育组织颁发的《儿童宪章》中也明确提出每一位幼儿需要机会做某些选择并学会自律,每个幼儿有权享受一个安全、快乐和健康的童年,每一个成人应该维护幼儿的权利和需要[3]因此,幼儿闲暇生活的决定者不应该只是父母,幼儿也有权利参与甚至决定自己的生活,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选择自己的闲暇活动、闲暇时间和闲暇伙伴。然而,父母却没有将这个权利交还给幼儿,而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做事情,甚至复制、克隆自己的行为。父母为幼儿安排闲暇活动时询问孩子的意见情况仍占少数,即使询问幼儿的意见往往最后也没有采纳,仅仅做到了口头的民主。闲暇应该是自由意志的体现。不仅如此,为了让孩子多学技能多掌握本领,在原本的休息时间里大人与幼儿穿梭在各种辅导班上,闲暇时间多数被如此耗尽。对于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身心感受,成人也无暇顾及,没有真正的体会孩子的心声。

四、幼儿闲暇时间的指导建议

(一)家长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

"双减"政策赋予了幼儿更多的闲暇时间,这些都为幼儿进行科学、丰富的闲暇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幼儿闲暇生活是幼儿利用闲暇时间自主自愿进行活动,并在闲暇生活中身心得到放松,充实他们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养成闲暇的态度与选择闲暇活动的能力,这些时间家长不应过多占用,只有幼儿有了充足的时间,他们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索,并付诸实践。一个幼儿倘若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且有时间去专注的主动探索与发现这个世界,就必然能够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并且为社会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二)家长应鼓励幼儿自由、自主分配时间

幼儿闲暇生活是幼儿利用闲暇时间自主自愿地进行活动,每位幼儿都是独立且具有创造性的人,为幼儿创造自由想象以及创造的机会与条件将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应是闲暇生活的主动者而非被动者,不应该成为被安排者,他们应掌握按照自己的兴趣与喜好选择活动方式的主动权,在此期间,成年人要做的应该是尊重幼儿的兴趣与个性,承担辅助工作,给予幼儿一定的科学且有效的帮助与指导,使幼儿能够在闲暇生活中国发挥自己个性。再者,幼儿本身就对探索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广泛的兴趣足够支撑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创造自由且和谐的环境则是成年人应为幼儿提供的重要条件。

(三)幼儿闲暇时间的安排应以游戏为主

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各学前教育专家也都认为幼儿教育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游戏具备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开发幼儿的潜能、注意力的发展以及幼儿情感的发展的特性。因为游戏具有其规则性与逻辑性,幼儿能够通过各种感官的体验,直接地感知材料与环境,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与周围的材料与环境进行联系,使其能够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亲身体验世界和感受游戏过程中带来的乐趣,游戏能够为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积极帮助。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体验感受。游戏能成为幼儿基本活动的重要原因在于游戏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游戏中的学习是由幼儿兴趣、好奇等内部动机主导的,正因如此,幼儿能够带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游戏,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过程。

(四)鼓励较少规划的童年

前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曾提到,家长"安排式"的教养方式为孩子带来"清单式童年",最终只会让孩子"成年却未成人",[4]明显阻碍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需要注意,在幼儿闲暇生活的安排中,成年人可以适当地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不要将成年人的想法过度强加在孩子身上,成年人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与选择,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完成家长规定的任务,让孩子成为家长自己想成为的人。成年人正确的做法是去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再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去安排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样才是成年人最好的介入方式。也正如卢梭在《爱弥儿》提到的自然主义,成年人应该在自然条件下教育孩子。相比给孩子一个"清单式童年"[4],成年人更应该帮助孩子获得制作清单的能力、执行自己清单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胡海燕.以闲暇教育促进幼儿和谐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7(05):93.

[2]王乐.学校生活中儿童闲暇的自由失度与重构[J].基础教育,2020,17(02):45-51+60.

[3]王理万,狄磊.从“保护”走向“赋权”:对《儿童权利公约》一般性原则的再考察[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03):57-66.

[4]李洪玉.别让“清单式童年”破坏孩子的内驱力[J].教育家,2021(12):7-8.

姓名:杜舒婷  性别:  民族:   籍贯:浙江东阳  学历:在读本科   出生年月:200010月    研究方向:教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