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适应性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幼儿入园适应性对策研究

范美蓉

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走入社会,逐步社会化的开始。当前幼儿入园呈低龄化趋势,但因生理、心理不成熟,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原因,造成出现不适应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不适应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为幼儿更好融入幼儿园生活创造有利环境。

关键词:幼儿;入园;适应性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开始,幼儿园学习生活会对幼儿今后的身心健康及行为习惯、性格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但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导致幼儿在入园时产生不适应或情绪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影响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

(一)生理现象

1.哭闹:幼儿刚入园的前几天,由于到了陌生的环境,相处的是陌生的教师和同伴,最大的不适应现象表现为哭泣,比如大声哭闹、连续性哭。一般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对环境和老师同伴已不再陌生,不再恐惧,只是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如:有其他的老师或家长来看幼儿,听到家人的声音,看到门外出现家长,就勾起他想家的情绪时哭一阵,当不愿自己吃饭,不想睡觉时也会哭一阵。

从中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2.饮食不佳:许多幼儿由于年纪小,自理能力差,在家多由父母喂食,入园后生活环境的改变,缺少老师及家长的照顾,饮食上出现困难。或者受陌生环境、入园情绪不佳等因素影响,也会表现出食欲不振,给老师及家长带来难题。

3.身体不适:幼儿入园后接触面广,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现象,比如头痛、腹痛腹泻、尿频或失禁等,而回家后这些症状随即消失。

(二)心理现象

1.不合群:通常表现为一是独处,不合群喜欢独处经常一言不发,不和老师同伴言语,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总感觉心中紧张而恐惧。二是恋物,喜欢拿着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直不放手,吃饭、睡觉甚至拿着上卫生间,如果老师要求他放下就会用哭闹来反抗。三是拒绝,常常表现为特别激动,拒绝任何事包括吃东西、睡觉、小便等,当教师要求他们时,常常会以哭泣、跳脚、打滚甚至和教师打闹等来表示不满,以及他们极度想回家的心情。

2.情绪低落:幼儿入园后,出现不适应时会出现不喜欢说话、不服从管理,心情低落等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甚至可能跟同伴打骂,对幼儿入园生活及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二、幼儿入园出现不适应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从幼儿发展及心理特点分析,幼儿由于年纪较小,从出生起便逐渐形成对父母的依赖。幼儿与父母分开后,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出现哭闹、急躁等情绪,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因此,幼儿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会产生分离焦虑。另外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宝贝,入园前什么事情都是家长操办,做什么都有大人陪伴,他们的依赖心理严重,独立性更差,比如吃饭、睡觉、穿衣、如厕都不会。而进入幼儿园生活自理方面的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动手,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相对增强,也影响了他们的入园适应。

(二)客观原因

现代人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观念影响了孩子的入园适应。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家长会陪幼儿吃饭、睡觉、游戏,不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不带孩子去有危险隐患的场所。这样保护使幼儿失去了自己动手和与同伴游戏的机会,也失去了一个人面对陌生环境的可能。当面对幼儿的入园适应时,家长所持的教育观念也是以满足幼儿的要求为主,总是和孩子讲条件,用物质来代替教育,更是激化了幼儿的情感。教师对于幼儿入园适应的态度和教育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有的教师总是认为幼儿入园焦虑是正常现象,过了一段时间就会适应的,却不知越早适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帮助越大,所以端正态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是小班教师的首要任务。

三、提高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对策

(一)开展了入园前情感培养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入园前情感培养是消除幼儿陌生感最直接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拉进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孩子,消除家长的忧虑和疑惑,从而使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为缓解孩子入园焦虑迈进了第一步。
   (二)引导幼儿适应新环境 

从家庭走向幼儿园、从个体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接触的对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会因为不习惯、不适应,产生害怕的心理,出现尖叫、哭闹、逃跑等现象。这种现象有时会延续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灵活利用幼儿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兄弟姐妹是幼儿认识相对时间比较久的同伴,而且有血缘关系,在心理上对这样的同伴更有信任感和依赖感。让兄弟姐妹来与幼儿一起参加活动,会让幼儿有安全感,更快地融入新集体。

例如:在见习时,我们所在的中班转来了一个新的小朋友,性格较内向,不爱表现自己,表现出有些胆怯。班主任老师考虑这孩子新入园,缺乏安全感,为了让这个新成员尽快适应融入中一班,班主任老师请来了她的小表姐,在隔壁班上课的王××。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发现新来的小朋友和自己的表姐在结构区搭雪花片玩得很开心。在一边观察我发现有别的小朋友过来要和她们一起玩的时候,这个孩子还是会有些害羞想拒绝新同伴的加入,但是小表姐会很开心地欢迎新同伴。几个孩子一起加入游戏而且还越玩越开心。班主任看准时机加入他们的游戏,对她的作品进行肯定。刚开始,她还很胆怯,但因为表姐在身边,还有在老师的鼓励下,她讲了起来自己的搭建过程。游戏结束时时,班主任把她的作品放在区角供小朋友和家长们观赏。听到大家的夸奖,新小朋友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过了不久,我们发现她已经是班级里面最受欢迎的小朋友,已经不是刚刚入园那个害羞的小姑娘了。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教师应具有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并且时时关怀幼儿,做一个有心人。幼儿喜欢交往,因此,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自由和信任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特点,创设需要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开展形式多样的同伴交往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幼儿互助合作。教师鼓励幼儿带自己的兄弟姐妹来园参加活动,通过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一起感知、共同学习的机会,促进同伴交往,如可以开展扣纽扣、系鞋带、洗手帕、整理床铺等活动。可以让每个哥哥姐姐带自己的弟弟妹妹到幼儿园玩,参观自己的班级,让幼儿为弟弟妹妹当讲解员。另外,积木、绘画、讲故事等内容都可以成为幼儿与兄弟姐妹同伴交往的活动。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是游戏。教师还可以把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作为素材,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灵活应用榜样示范、竞赛等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大帮小”、“小学大”的活动,让幼儿从小就知道对弟弟妹妹要爱护照顾,促进幼儿责任感的发展。
  (四)游戏介入,减轻分离焦虑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孩子是不喜欢游戏的。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入园焦虑,让游戏活动不仅能有力地支持孩子的心理调整与适应,更重要的是能使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放松、快乐,能与同伴的交往积极有效。

结语

幼儿入园是幼儿走向社会,培养独立行为习惯和人格特点的重要阶段。幼儿入园出现不适应性,产生分离焦虑等情绪,需要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不适应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美心理学丛译.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2-75

[2]李琛.教师互动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6.

[3]吴燕萍.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同伴关系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3: 100-101.

作者简介:

范美蓉(1991-),女,汉族,福建南平人, 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