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探讨

杨海勇,黄刚

海南绿发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领域正在处于建设规模与体量迅速扩大的阶段,其相关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举措也不断地优化与调整,装配式建筑是建筑领域革新的重点,装配式建筑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可显著提升工程建设品质、控制施工成本支出,简化施工作业流程。立足于此,文章将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与具体质量管控方法展开系统化探究,以期为建筑工程高品质运作带来相应的提升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控

1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通病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中,存在着典型的通病问题有待改进,包括构件预留钢筋之间形成的保质构件,安装质量不理想,在预置构件、预留孔洞和现场预留钢筋位置之间存在着偏差问题,导致了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无法安装等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在套筒灌浆过程中,存在注浆不满的情况,溢浆口始终没有浆液溢出,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整个建筑的施工安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究其根本,这是由于装配式施工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不完善导致的,缺少健全的技术和管理体系,装配式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不足,导致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建设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参与到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人员缺少专业化的培训,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均存在缺陷问题,形成了操作不当的风险,导致预留钢筋出现变形、移位、预制构件被损坏等后果,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形成了负面影响。此类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通病问题,要得到装配式人员、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通病问题的有效改善。

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解析

2.1材料因素

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建设阶段,预制构件的制造对整体工程建设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预制构件原材料质量的把控是重中之重,钢筋的品种、规格、型号,混凝土原材料的选配、配合比的设计都应符合国家现有相关规定,同时要做好各类原材检查验收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复试报告。

2.2设备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运作过程中,起吊设备、运输设备、混凝土浇筑设备等是装配式建筑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前提,因此这些设备的检测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举例而言,起吊设备的运转不正常,容易导致预制构件的碰撞损坏及构件的吊装定位不准确,尤其在定位安装阶段,因为构件重量体积较大,需要精准管控吊装设备。

2.3管理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开展建设中,首先要建立有效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其次需要持续对管理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运用精细化的管理运作模式,切实做好建设全过程的品质管控,创建规范且科学的施工标准,对施工工序开展量化管理,以显著提升施工效率。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探讨

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点

(1)准备阶段质量管理要点: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变更较多,设计协同性有待提升;②构件生产质量不稳定;③装配式构件专业施工人员较少,影响构件施工质量;④构件施工方案设计可操作性较低。(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要点:①现场构件堆放管理,构件堆放不合理容易造成构件变形、损伤,影响施工质量;②构件安装过程中,存在预留钢筋弯折现象;③施工中构件支撑体系搭建稳定性不足,导致构件发生位移情况;④后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存在问题,导致结构开裂;⑤模板搭设尺寸不能精准控制,构件尺寸存在较大误差;⑥监理监督力度不足,不能保证建筑质量的稳定性。(3)质量验收阶段管理要点:①施工中对质量检验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②施工验收不仔细;③质量验收资料整理不充分、不及时;④存在漏报、瞒报的情况。

3.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3.2.1准备阶段质量管理方法

①设计阶段质量管理。一是优化本工程项目设计团队,强化设计力量。二是开发专门BIM平台,实现协同设计。由不同专业在BIM平台上共享设计成果,并为参建各方进行设计沟通提供渠道,避免设计冲突,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后期施工过程中频繁更改设计图纸,影响施工质量。如通过BIM平台加强设计单位与构件厂的协同合作,由构件厂向设计人员提供详细的工艺条件与技术要求等各项参数,优化装配式构件设计,确保与工程实际要求相符;②构件生产质量管理。由监理单位派专人负责驻厂监理,从原材料质量检查到构件生产再到出厂检验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确保加工阶段装配式构件质量达标。③提高施工方案编制可行性。总包单位负责组织参建各方,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进行重新编制,立足工程实际情况,对构件吊装、连接方式以及支撑体系搭建、质量检验标准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④人员教育培训。由总包单位负责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观摩、技术讲座等方式,提高人员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

3.2.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方法

①严格验收进场材料。加强对进场构件质量检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构件要求退场。对于验收合格的进场材料,在现场设置专门的构件堆放场地,保证场地平整、环境干燥,做好防潮防水工作,按照构件类型及堆放要求进行合理堆放,避免构件发生变形、毁损,影响质量;②提高支撑体系搭建质量管理。重点加强对搭建支撑体系的质量管理,选用提叠合板专用支撑体系,向厂家提出技术指导要求,由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支撑体系搭设进行技术指导,并制作样板进行实物交底。同时,对支撑体系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质量要求后再进行吊装施工。现浇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现浇混凝土与混凝土构件连接处进行检测,确保连接处强度达标后再进行支撑体系拆除;③提高构件吊装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现浇部分的梁、墙进行复核,保证构件安装位置的精确性,避免产生较大误差影响施工质量;在吊装过程中,选用专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吊装施工吊机进行吊装,并安排专门的司索工。吊装前,利用智能设备扫描构件,识别内部芯片,确保吊装构件正确,进行一次吊装施工。在安装完成后,如果需要调整构件位置,需在撬棍一头包裹橡胶垫,构件四边同时撬起,避免构件发生损毁;④提高连接点质量。施工中对连接点质量进行检查管理,安排专门人员及时进行检查,确保钢筋连接精确性,避免发生钢筋弯折等现象影响结构质量。

3.2.3质量验收阶段质量管理方法

①计划阶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设计图纸准确性不足,各专业管线有发生碰撞可能。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各方交流沟通渠道不畅通,图纸会审存在不足。②执行阶段:制定措施、执行计划。借助BIM技术开发专门的BIM协同设计平台。建立图纸会审制度,各专业利用BIM进行协同设计,共享设计成果、交流设计思路,进行碰撞检测,确保设计图纸精准性,参建各方设计负责人共同参与图纸会审;③检查阶段:检查效果。根据设计图纸变更情况的发生概率,分析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效果。④处理阶段:纳入标准、持续改进。将已经解决的设计质量问题制定为施工设计标准,进入下一环节。同时,对依旧存在的设计质量问题或新出现的设计质量问题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进行持续改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愈发广泛,对于我国建筑产业的创新化、产业化转型与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积极的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建设和推广,要立足于现状,结合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加强对质量控制要点的严格掌握,防范通病问题,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杜小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提升措施研究[J].砖瓦,2022(02):55-56.DOI:10.16001/j.cnki.1001-6945.2022.02.046.

[2]卢瑾.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22(01):119-120.

[3]孙范革,程炯,邓雪熊.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识别与控制[J].中国住宅设施,2021(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