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马妮

乐陵市水利局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   2536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对施工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而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所以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更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传统先破坏后治理的模式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显得格格不入,而伴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更需要建设单位要以工程的实际状况出发,对生态修复技术加以利用,并研究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推动水利工程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引言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对水土进行保护,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这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使得河道产生断流问题,还会使得农田土壤的蓄水量持续降低,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在山区的农田水利工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就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径流,甚至可能形成山洪,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

①以点或线状分布,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中涉及土石方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水土流失问题会非常严重,而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虽然地面上的植被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的问题,但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是在偏远山区或河流地区,而施工所涉及的范围广,施工的难度也会增大。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系统也逐渐趋向不稳定,地面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而土地也暴露出来,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并呈现点或线状的分布状态。②被破坏的植被难以修复,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较大,而在工程进展中植被修复的速度较慢,新移栽而来的植被固土固水作用难以发挥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工程建设中会直接影响建设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在工程运行的过程中,截流加大上游土壤的含水量,而原有山地土壤的水系统会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而与此同时原有的植被生存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无法适应流动的水土系统,这时病虫害的发病率也会因此提升。

2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2.1加强监督管理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涉及较多的施工环节,所以需要及时针对施工环节开展监督与管理工作。由于施工阶段会出现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废水废气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做好处理工作,则易产生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需要加大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力度,结合现场情况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对项目建设的有效控制,满足水土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监督与管理中,还需要做好表土剥离、临时防护等工作,开展开挖、土方回填等工作时需要采取有效的调配措施,满足挖填平衡要求,在减少对地表扰动影响的基础上实现控制水土流失目标。此外,需要做好取料场布置与设计工作,设立专属区域堆放弃渣等,在场地周边还应采取阻挡措施,达到截排水、遮挡、边坡防护效果。完成施工后,需要及时开展平整工作,加大绿化覆盖面积。对于临时施工道路,要及时开展防护工作,避免出现越界干扰等问题。施工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做好恢复等工作,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使施工、生产、生活等区域平整,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在提升绿化、美化效果的同时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对于施工、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应及时做好专项处理工作,满足排放标准与要求后才能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区域内水体的不利影响。

2.2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领土第三大的国家。人们对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各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来进行资源整合,确保各项资源均能充分有效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日益增多,这就会导致一些水土流失问题,而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水土流失的防治与修复需要根据场地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因地制宜进行战略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从而保证绿色工程的创造性和施工效率。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相关人员需要借鉴以往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实际的修复工作中,从而保证生态修复方案的理想效果。此外,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植被保护和随后的种植,以确保该地区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2.3推进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的建设

在制定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以水土保持特定指标为基础,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对水土保持实际效果进行有效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找出农田水利施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一经发现,就必须将其列为重点处理对象。同时,检测出来的数据结果也可以作为方案制定的可靠依据,进一步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水土保持监测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以及当地的气候和土质条件等。除此之外,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际原因也是主要的检测内容。现阶段,部分检测人员容易忽视对水土流失危害的检测,但其实水土流失危害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可能对项目安全造成的隐患、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环境遭受污染的实际情况等。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其有效发挥出自身作用,就需要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把控,对整治面积覆盖率以及挡土墙的尺寸等进行检验,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2.4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的过程中,河道的整治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需要对护岸的工程进行合理地设置。护岸工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作用,其作用是为了对洪水进行有效控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进一步保证该河流具有的泄洪安全系数,对河流生态的环境进行相应的控制,为河岸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奠定基础。为了使河流顺利通过,必须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改善水土原有的品质,并通过科学的办法对淤积严重的河段进行相关处理。疏浚工程和河床的演变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循不轻易加深河道的原则,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河道段的排沙设计工作。此外,我国的地理环境相对特殊,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首先,要做好社会指导和技术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水平。对此,相关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关的监测法规进行相应规范,对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等进行相关的法律控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各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其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监督管理的工作,确保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也会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建设单位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根据区域条件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方案,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合理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充分发挥土地的自然恢复能力,才能在一定基础上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蒋文健.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应用分析[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1,4(4):64-66.

[2]王录仁.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1(7):135-136.

[3]史文龙.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清洗世界,2021,37(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