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植入式教学在纺织品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植入式教学在纺织品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陆剑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纺织工业学院 530007)

摘要: 针对“新工科”建设对纺织学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更好地满足广西纺织产业转型及时尚之都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本学校纺织学院组建纺织品设计与产业经济系,重点打造卓越纺织品设计本科专业方向。以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依托,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纺织产业资源,对接企业,采用项目植入式教学模式,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环节与产业需求的真正对接。

关键词: 新工科;项目植入式教学;实践教学;纺织品设计;教学模式

2017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专业即新型工科专业,是针对传统的、现有的专业这些“存量”,面向产业未来发展需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或其他学科的渗透,对传统纺织品设计专业进行的转型、改造和升级。“新工科”专业的“新”可以体现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主要环节的改革、变化和发展上。

一、 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程课时较多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中职专业培养要求,我校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的课程由4部分组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在纺织品设计专业课程基础上,突出强调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保证学科基础和专业方向课程不减少的前提下,增加艺术类专业选修课程以及课后动手练习,同时作为传统纺织品设计的特色课程,应该更多的了解其他的环节。而在学校的两年的实践环节学分中,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占比比较高,因此仅依靠课内实践很难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专业训练。

(二) 实践动手条件不足

我校纺织学校作为传统的学校,不具备艺术类课程的教校学条件。为了满足艺工结合的培养要求,我组建了纺织品设计工作室,加强手工类课程的建设,目前课程齐全,满足此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结合纺织学校现有的实训平台,能够完成机织、针织的打样训练,并进一步联合周边院校,初步形成了卓越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课程之外,借助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进行纺织品设计创作,开展各类纺织品设计创意沙龙活动。但由于纺织品本身的特殊性,仅靠手工制品或者小样产品难以真正体现出纺织品的场景应用效果,同时考虑到学校打样设备的性能和状态不够完善,因此通过校外实践平台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极为重要。

二、 项目植入式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我校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专业课程+企业案例、校内实践+企业项目模拟、校外实践+企业实践三种项目植入式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活动。将企业的具体项目案例植入进专业课程中,用具体案例分析专业理论知识。在校内实践中,植入企业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设计企业提过的一些项目,进行具体实践。在校外实践中,植入企业实践,学生在校内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项目模拟实践中,有一些经验,在进行具体的校外企业实践。专业课程+企业模式的目的是弥补专业课程教学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学校发挥纺织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企业发挥纺织实践方面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纺织专业知识;校内实践+企业模式的目的是实现小样到成品的转化,学校发挥小样机打样实践的优势,企业发挥成品批量化加工的优势,让学生熟悉纺织品工业化生产流程;校外实践+企业模式的目的是将艺术与技术在纺织品设计中融合,学校发挥创意设计的优势,企业发挥生产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掌握从创意设计到产品生产加工的方法与技巧。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无论是校内实践还是校外实践,学校和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很难达到联合培养学生的目的。此外,虽然在有些教学模式中已将设计类或创新类大赛引入实践教学,我校拥有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但是受设备更新跟不上等因素,学生的专业实践训练效果不够理想。本文介绍的项目植入式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纽带,融合课上和课下、校内和校外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1]

(一)植入企业特色产品

项目植入式教学是结合企业特色产品,以色织面料、提花面料、印花面料等具体产品为抓手,依托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平台,结合产品设计和创新大赛,完成纺织品设计→加工→展示的全方位训练。项目植入式教学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具体纺织产品为抓手,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通过项目植入延伸课堂教学,既满足班级教学单位的稳定性要求,又鼓励跨专业、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同时让一部分优秀学生有机会尝试创新。在我校纺织品设计原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特色,开展纺织品设计创新的情景体验式教学,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先进性、专业性、可行性、创意性,打造纺织品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2]

(二)植入创新理念与新的技术培养

在此基础上,通过打通专业课程、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以艺术为特色的纺织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建立卓越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校外创新实践基地,植入新零售、智能商业等新理念,从管理、市场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以技术为基础的目标,建立卓越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校外生产实践基地,植入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在专业设计方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以艺术为特色的目标,建立卓越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校外创意实践基地,植入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从纹样、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植入多方面、逐级深入的实践教学,以纺织产品为抓手,形成课程、实践与创新三位一体的纺织品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3]

三、 结语

在传统的校企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中,企业多是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配合学校开展部分生产环节的实践教学工作。在本文介绍的项目植入式实践教学中,这些植入的项目来源于企业实际需求,虽然学生的产品设计不够成熟,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企业创新的促进,尤其是对于多数严重缺乏设计研发人才的纺织企业,该实践教学模式很受企业欢迎。通过建立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的联合培养机制,既促进了卓越纺织品设计“新工科”专业建设,也是新型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尝试,这有助于进一步落实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以艺术为特色的纺织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3):7-12.

[2] 顾佩华. 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6):6-18.

[3] 张海生.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类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 2018(1):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