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产业园区为例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实施成效分析及优化管理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4

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实施成效分析及优化管理对策建议

——以A产业园区为例

唐艳

(上海新金山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1506

摘要:规划环评在统筹产业园区协调发展、环境保护、防控环境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位于长三角某产业园区作为典型案例,总结其规划环评的实施成效,包括环境管理机制、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基础设施建设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园区规划环评在实际应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此项工作可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实施落地等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环境保护

Effectiveness analysi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IA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Taking industrial park A as an example

Abstract:Planning E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ordina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risks, etc. This paper selects an industrial park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a typical case to summariz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its planning EIA,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chanism, pollutant emission, change trend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role and som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park planning EIA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his work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other related work.

Key Words:Industrial parks;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一、园区规划环评的发展概述

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主要是基于规划方案对园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对区域内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评价, 并提出合理的优化调整建议,从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

规划环评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规划环评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2]。规划环评是源头管控环境污染、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3]。根据对规划环评的要求,其评价主要针对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我国开展战略环评、规划环评的历史较短,1998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首次开始了规划环评的探索[4]。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 我国首次正式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体系。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再次重申强调了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2020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0]65号),园区规划环评工作进一步提速。

通过规划环评,针对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要从政策和环境层面分析其合理性;通过规划环评,确定区域的环境容量,对于建设项目进驻后产生的排污总量进行明确限制,便于在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5]

规划环评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对于控制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能够在起始规划阶段有效规避环境风险,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6]

我国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规划环评落地难、评价工作深度及准确性的问题。本文以长三角某产业园区为例,对其规划环评推进工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规划环评工作提供借鉴案例,推进我国规划环评进一步向好发展

[7]

二、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实施成效分析

2014年产业园区完成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7年1月通过审查。此后,园区持续落实规划环评提出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规范了项目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同时启动退出机制,淘汰了部分产能落后且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推动园区产业结构整体调优;开展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园区环境监测工作,定期开展园区环境质量评估;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实施雨污分流、公共污染治理设施等。

规划环评为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和项目落地提供了决策支撑,强化了对入园建设项目的指导和约束[8]。在规划环评的指导下,园区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管理机制逐渐清晰,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1)环境管理机制日趋完善。环境管理机制的建设与优化能更好的保障园区环境管理基本职能的执行,为环境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动力,同时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根据产业园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主要事务包括开展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环保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等;协助开展园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不定期开展工业区企业的日常检查,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行业进行督促整改(工业区管理部门本身不具备处罚职能);组织辖区内的环保干部、企业相关部门环保人员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

(2)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工业企业能耗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园区单位产值能耗明显下降,与2014年相比降幅25.68%,且达到上轮规划环评目标要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园区工业企业使用能源种类包括电能、天然气、柴油、蒸汽等,能源结构以电力为主,已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替换工作。水耗方面,园区单位产值水耗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30.83%。

2019年产业园区燃烧废气污染物NOx、烟尘和SO2较上轮规划环评相比,SO2削减126.427t、NOX增加49.520t、烟尘增加22.261t,变化率分别为-99.15%、21.86%、80.86%。工艺废气中的粉尘较上轮规划环评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降率为73.28%。污废水排放总量约969.19万m3,其中工业企业生产废水排放量为530.67万m3,COD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398.16t和15.40t。园区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和氨氮排放量较上轮环评期间均有所下降。

环境质量方面,园区地表水、大气、噪声、土壤及地下水均能达到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

(3)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备。深入论证园区所涉及的集中供水、供热、污水处理、配套管网、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和处理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推动园区基础配套、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目前园区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纳管排放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根据现场调研结果,工业区所有废水污染因子经过处理后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 标准,GB 18918 中未作规定的因子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18)中二级标准。园区已建成了集中供热设施。

(4)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园区主管部门已委托第三方编制绿色产业园创建规划,将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对接国家最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要求,对园区加大绿色能源使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清洁化改造等方面深入开展和落实起到统筹规划和引领的作用,可作为园区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总体设计。

5)环境信访事件数量下降明显。园区高度重视环境及人体健康风险防控,采纳了规划环评提出的产业控制带要求,逐步推进园区内及邻近的居民拆迁安置工作,园区周边环境信访事件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总体信访投诉为98件,较2015年下降35%。

三、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1、责任主体不明确,“多龙治水”依然存在。在产业园区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多龙治水”、相互推诿的问题,导致部分园区规划环评及结论、规划环评审查意见难以有效执行,延缓了产业园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环境质量提升的步伐。

此外,企业在规划环评中仍处于被动的一方,不能主观的意识到企业本身对规划环评的落地和实施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导致部分企业在政策的推进过程中有所懈怠,认为一家企业的不作为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2、部分建设项目与规划环评要求不符

园区产业入驻依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园区传统产业如造纸产业、食品制造业资源能源消耗量较高,均超过上海市行业产值能耗均值,能效水平较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主要源自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另外,由于园区开发时间较早,早期入园部分企业产业类型如纺织服装、服饰业和纺织业等传统产业与园区规划产业定位不相符。

3、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有待进一步提升。

园区于2015年编制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但预案本身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也未发挥好与各企业、及区市层面的联动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工作机构的组成及职责不明确、缺乏对园区风险源的调查和评估、未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具体的预警分级和提出对应的应对措施和逃生路线、未明确应急物资的分布,也未涉及如何保障资源、如何调集资源等内容。

4、公众参与度不高,参与途径不畅通

目前园区主要通过不定期的组织会议、培训来实现“环境保护公共参与”;同时,工业区的官网在线服务链接及 “网上信访受理(投诉)中心”也分别提供了公众反映环境保护诉求的途径,但效果有限,如部分时段网站会出现故障无法登入,影响公众参与的有效进行。

四、优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管理的对策建议

1、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到部门到人

园区管委会是执行和落实规划环评工作,是推动园区环境质量改善的责任主体。应尽快加强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结合产业园区自身特点,重点对园区环境保护管理总体要求、源头管理、过程管理、批后监管、组织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以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管理。

2、提高满足企业环境服务需求的能力

企业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9],应进一步提高企业落实好环境管理要求的意识。企业有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目前,根据相关法律要求,企业需要履行的环境保护责任具体包括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要求、排污许可等方面。

3、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年度跟踪评估考核。

坚持动态管理、动态考核、动态评价原则,采取日常监测管理 动态评价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大气、水、声、土壤及地下水定期监测结果对产业园区进行考核评估,研判园区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是落实“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的责任主体,负责园区落实情况的全面自查,按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求,明确1位联络员组织提交评估材料、配合现场核查、落实跟踪评估整改。进一步强化产业园区“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效力监管。

4、全面布防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提高园区应急处置能力。自2013年以来,园区编制了一系列风险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防汛防台预案等9项。体系组成方面较为完整,但应进一步对园区风险源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具体的预警分级和提出对应的应对措施和逃生路线、明确应急物资的分布及应急调用等内容,防患于未然。

5、高度重视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在环境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畅通社会参与环境事务管理的渠道。保证规划环评社会公众参与是公众享有环境权和社会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园区规划环评信息进行多渠道发布,同时对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并采用听证会或论证会形式,征询社会公众意见。规划编制单位应该向社会及时公布信息, 征求公众意见, 对意见比较集中的事项必须进行听证。要广泛宣传规划环评, 普及环评法, 使公众能主动对规划环评进行监督。

6、加强数字园区建设

每年更新产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环境监测、“三同时”执行情况等环保信息,逐步开发平台移动端,实现企业环保日常监管全过程在线记录、跟踪,以及园区管理人员与企业相关环境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交互管理。完善数据平台,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倒逼规划环评制度的有效落地。

五、结论

本文所涉产业园区在实施规划环评后,有效推进了园区绿色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环境,主要表现为环境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信访投诉数量明显减少,但同时也仍然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公众参与度不高、风险防范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提升。

对产业园区进行规划环评是加强产业园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一阶段,应强化“三线一单”的实践作用,加强其与规划环评之间的衔接联动关系,细化、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切实提升园区规划环评效力[10]

参考文献

[1] 朱新睿. 关于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思考[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32(03): 164-166.

[2] 张艳霞. 新时期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 39(01): 147-149.

[3] 王静,钱杨,刘伟京. 规划环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环境与发展. 2016, 28(02): 23-26.

[4] 耿海清. 我国规划环评的困境及其破解之道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S2): 368-372.

[5] 田园春. 推进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 41(15): 175-176.

[6] 王胜利. 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商业时代. 2009(20): 68-69.

[7] 王斌. 对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实践与思考——以福鼎市龙安工业园区为例[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1(11): 287-288.

[8] 刘磊,张敏,韩力强,等. 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亟须解决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12(06): 47-51.

[9] 孙佑海. 加强企业合规管理 切实落实环评制度[J]. 环境影响评价. 2013(06): 13-16.

[10] 贾瑜玲,廖嘉玲,薛晞,等. 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的衔接——以眉山市某工业园区为例[J]. 环境保护. 2021, 49(24): 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