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市政园林绿化建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市政园林绿化建造研究

杨建博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重点在于创新当前雨洪管理。在植物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功能性及景观性。目前,我国现有的、传统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市政建设需要,而海绵城市的绿色建设理念结合了当下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找到了出路。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市政园林绿化建造。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坏境;规划

引言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他能够实现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迈向资源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步。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对雨水的净化处理,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充分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为城市中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以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为指导,加强自然渗透,避免地表径流,减少雨水管网负荷及市政压力。同时,涵养地下水,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夏天,很多城市会因为大规模的降水引发严重的城市内涝,因此最近几年国家在大力推广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可以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的时候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基础的蓄水和渗水就是在需要水的时候可以把水放出来,因此海绵城市也叫弹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需要满足4点要求,即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以及水体不黑臭。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利用城市中原有水道和水池,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运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植草沟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渗透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降水通过蓄水池、雨水罐等储存设施储存,或者通过渗井补充地下水,使城市具有海绵的一定特征,其一是海绵的水力特点:即海绵吸水性、存水性和给水性,其二是海绵的材料特性:即海绵良好的可压缩性和恢复性。“海绵城市”概念源自于行业内及学术界对于“海绵”物理性能的一种比喻,用这一形象的表达来展示城市吸附吐纳雨水等水资源的能力[1]

2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基本特征

2.1分项较多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分项工程对品质有着不同的要求,管控方式也有区别。分项工程之间互为影响,这无疑提升了品质管控的难度。分项工程体量不一,管理内容繁杂,对工程项目的整体品质管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2.2艺术性

相对于传统的市政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控而言,艺术观赏性较为突出的园林工程,其施工方式也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导致具体的施工品质管控没有足够的实践案例参考,这增加了市政园林绿化工程运作的难度。

2.3特殊性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品质管控的目标多数是绿植,属于鲜活的生物,因此,相比其它类型的工程管理较为特殊,实际的管控工作需结合植物的特性来开展。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为了获取理想的艺术效果,通常会运用多种类型的绿植进行搭配组合,这也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2]

3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市政园林绿化建造

3.1城市绿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施工人员需要设置专门的绿化区域,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平衡发展。在具体市政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第一,充分发挥雨水的过滤效果。为了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设计人员应设置专门过滤装置。通过有效过滤与净化来提高雨水的清洁度。在具体设计中,可以铺筑砾石层来达到过滤的目的。将渗透管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以便雨水在经过过滤装置后能够及时渗透到地下。第二,控制排水量,提高城市的蓄水性能。在具体绿化绿化带规划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地形特点,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导流系统,确保市政工程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能够及时将地表水排出。

3.2种植要点

海绵设施内植物作为重要构成要素,既影响海绵设施是否能长期稳定发挥生态功能,又直接决定景观表观效果,因此景观设计需格外重视海绵设施内部的种植选配。种植品种需考虑短期耐涝、长期耐旱类,且根系较发达、茎叶较繁茂、景观效果好的品种,尽量选用当地经过实践证实效果较好的植物。为尽可能保证景观实施效果,生物滞留设施内植物搭配要尽量丰富(品类)、有层次(高、低搭配种植)、种植密度适当加密、尽量增加常绿植物比例以及适当点缀开花植物或色叶植物,还需注意结合周边绿化配植,以避免与周边绿化景观脱节。

3.3雨水净化系统

城市园林作为雨水净化工作的天然加工厂,设计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到该区域的绿色植物以及岩层土壤对天然雨水的自然净化处理功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分利用岩石土壤对水资源的净化处理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草坪下的土壤建立水资源回收系统,这样不仅完成了雨水的收集工作,也为雨水循环回收利用提供了便利,而且绿植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净化功能,可以有效的去除掉雨水中的一部分有害物,对此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净化工作对于推进城市绿化以及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3.4提升生态调蓄能力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绿地的生态调蓄功能,发挥其汇蓄雨洪、净化生态的作用。在实际进行景观设计时,高校可以构建下沉式绿地与微地形。首先,下沉式绿地主要涵盖了雨水池塘、洼地等不同形态的雨水汇集区域,能够增加景观对雨水的调蓄能力。其次,微地形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以自然土地形态为基础,构建出相似的、具有一定起伏变化的地形。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景观的层次感,同时能够很好地优化生态环境。

3.5生物滞留池

生物滞留池作为浅凹绿地的一种,单池面积较小,一般设计为25~50m,可设置于紧凑型绿地内。生物滞留池与其服务的汇水面积之比一般为1∶20~1∶10,内部构造比普通下凹绿地复杂,由顶部向下依次包括超高、滞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层、过渡层以及砾石排水层,整体构造层厚度一般不小于1m,单方调蓄容积约为普通式下凹式绿地的1.5~2倍。经生物滞留池滞蓄的雨水须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净化后再逐渐渗入土壤。因此,生物滞留池滞蓄净化效果优于普通下凹绿地。生物滞留池内部可种植草本类、灌木类短期耐涝、长期耐旱型植物,但是需注意符合溢流雨水口数量及排水能力。

3.6构建城市雨水储存系统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结合雨水储存系统,可以使二者得到同时发展,譬如在园林设计时,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湖的方式来增加园林设计的美感和意趣,并起到收集城市雨水的作用,实现储存雨水的目的。同时,人工湖中的自然植物在净水工作上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不仅能够保持湖面的清洁,还有效的避免了雨水冲刷泥沙所带来的污染。对于降雨量较多的城市来说,可以在园林内设置对应的水渠位置,一方面用于城市雨水的收集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将雨水进行二次利用[4]

结束语

随着绿色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城市建设中,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园林景观作为城市人口休闲放松的集中区域,在建设中巧妙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打造人工湖,不仅可以愉悦游览者的心情,还可以起到储存雨水的作用,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方正,胡楠,李雄,等.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7):39-45.

[2]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97.

[3]赵丰昌,章林伟,高伟.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内涝防治体系构建的探讨[J].给水排水,2021,57(8):37-44.

[4]刘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J].水电水利,2020,4(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