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梯制动器常见故障原因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探究电梯制动器常见故障原因及应对措施

李明锟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梅州检测院

要:近年来电梯冲顶、蹾底、溜车,甚至发生剪切等各种负面新闻时有发生,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制动器是电梯重要的部件,保障制动机运行的稳定性,可以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梯制动器常见的失效形式,提出针对性的检验要点,为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保障电梯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关键词:电梯制动器;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一、电梯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电梯制动器是电梯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电梯的保护装置。主要由电梯制动臂、制动瓦块以及弹簧等部件构成,通过控制电梯的电气装置,实现电梯的正常运行,避免电梯出现不安全的上升或下降问题。当下,有两种制动器在市场上被广泛应用,主要是有机房电梯制动器与无机房电梯制动器。两种电梯制动器制动构件不同,但是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都是通过利用弹簧加强摩擦片与制动变盘之间的紧密配合,当摩擦片与制动片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实现电梯的运行中断。电梯重新运行原理为制动器中的电磁铁会产生相应的电磁力,摩擦片暂时与制动变盘分离,摩擦力会瞬时变小,从而实现电梯的正常运行。

二、电梯制动器的性能要求

电梯制动系统必须有机电制动器,制动器严禁使用带式制动器。如果动力电源或控制电路电源失电,制动系统必须能够自动运行。电梯标准对牵引电梯制动器的机械和电气性能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

2.1力学性能

制动部分应与曳引轮等直接、牢固地机械连接。闸瓦或刹车片的压力应采用导向压缩弹簧或重铊施加。当轿厢载有125%额定载重量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仅用制动器应使驱动主机停止运转。且轿厢的平均减速度不应大于安全区动作或轿厢撞击缓冲器所产生的减速度。所有参与向制动面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部件应至少分两组设置。如果由于部件失效其中一组不起作用,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重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和空载以额定速度上行的轿厢减速、停止并保持停止状态。电磁线圈的铁芯被认为是机械部件,而电磁线圈则不是。应采用持续手动操作的方法打开驱动主动制动器。该操作可通过机械(如杠杆)或自动充电的紧急电源供电的电气装置进行。且手动释放制动器失效不应导致制动功能的失效。

2.2电气性能

正常运行时,制动器应保持在持续通电状态。断开制动器的释放电路后,电梯应能有效制动,无附加延时。至少应采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切断制动电流,如果电梯停止时其中一个接触器没有断开,最迟应防止电梯重新启动。执行的方向最迟会改变。

三、电梯制动器常见故障

3.1电气系统故障

电气系统故障是电梯运行中常见的故障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旦电梯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抱闸接触器会立即自动断电,及时控制制动系统,避免电梯出现不正常的上升或下落;触点粘连也是导致出现电气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避免电梯出现电气系统故障,需要确保电梯中的两个抱闸接触器始终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是有效避免电气系统故障的重要措施。

3.2电磁系统故障

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溜梯问题,主要是由制动器制动力不足引起的电磁系统故障,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1)随着电梯的频繁使用,电磁铁芯在运行中不断摩擦,部件磨损导致电梯运行不畅,铁芯无法达到指定的伸缩位置,制动器在失电情况下,闸瓦不能与制动轮紧密配合,出现制动力不足的问题;(2)励磁线圈由于长时间使用,发生破损情况,导致电磁力不足,不能维持电磁铁运动并达到指定位置,闸瓦不能与制动轮及时脱离造成严重磨损,出现制动力不足问题;(3)制动器合闸速度低,部件转动出现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合闸,出现制动器失效的问题;(4)线路短路也是导致电磁系统故障的重要原因。制动系统的电磁作用主要通过线路中的电流实现,一旦电路出现故障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制动器的正常运行。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时,常出现隐蔽性的电梯故障,不易被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问题累积严重,可能会出现电梯突然停止运行或者失控的严重安全问题。

四、电梯制动器常见故障应对措施

4.1制动力方面的检验对策

(1)空轿厢上部检验法

电梯空厢升降,当空厢行至楼层上部时,将主电源关闭,使电梯失去动力,然后排查电梯制动系统是否运转正常,能否将电梯有效制动,从而判断制力力是否存在不足。当电梯无法有效制动时,说明制动力明显不足,需要仔细分析原因进行故障排解。

(2)超载检验法

轿厢装载125%额定载重量,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至行程下部,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检验轿厢能否完全停止,排查制动力是否存在不足的问题。当电梯制动迟缓或制动失效,说明制动力存在损耗或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仔细排除。相反,说明电梯可以安全制动,这种制动力检验的方法在实际检验运用中,具有经济性高、定位故障快的特点,能够大大降低抱闸力的破坏作用,从而保证电梯轿厢的使用寿命。

(3)机械缺陷检查方法

在电梯验证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机械设备检查,如果发现设备损坏,要综合检查制动设备部件是否损坏以及设备的实际工作情况。当出现其他故障时,应及时更换机械部件。在此基础上,在机检时检查电梯制动器的弹簧件,防止弹簧脱落,工作人员还更换旧的机械设备和损坏的零件,进行电梯运行工况测试,有效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妥善预防因电梯制动力引起的问题,应动员相关人员定期、科学地检查电梯制动情况。例如,如果电梯轿厢停在电梯轨道的底层,电梯停在中间楼层区域,在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切断电梯控制总电源,然后检查电梯是否正常运行。也可以在轿厢内安装相应的额定载重,然后在运行最高的轿厢上运行,然后降到地面,电梯运行到中层后停止,同时切入关掉主电源,根据这个综合检查就完成了。如果确认可以控制电梯正常制动,则说明电梯制动能力良好,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这种检测方法的优点是在实际的电梯制动应用过程中制动力不会损坏车辆。当工作人员管理电梯制动不足的问题时,在电梯制动过程中,为防止系统老化问题,必须及时处理转轴间的油污,使制动力问题得到解决,有效提升电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2电气部分检验对策

由于电气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难以维护,电梯会出现故障问题,因此管理人员应注意这些问题。为了排除电梯的故障,需要识别存在的电气问题,全面检查电气设备。检查电子制动系统时,必须在维修时按下制动接触器,检查电梯是否发生故障而触电。在电梯运行时,技术人员必须联系实际情况,对如何测试电气系统的设备做出合理选择。在检查电梯抱闸故障时,要及早对电气系统设备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系统运行情况,提高电梯运行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检查电气设备的过程中,首先要停止相关设备的运行,选择制动电磁线圈中接触器的出线点进行检查。电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等待检查工作完成。完成后,电触点可以重新打开以更好地控制电梯系统。

4.3电梯日常维护工作策略

在实际运行中,除了检查电梯的电气系统和制动力不足外,还必须进行日常维护,以确保电梯制动的最大安全性。首先,需要通过指定电梯维护时间和负责人来制定电梯维护计划。二是监督电梯维保工作,及时发现和指出电梯维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电梯维保质量。第三,为防止因部件变质或腐蚀导致电梯制动失灵,安全运行电梯,需要及时更换相应的电梯部件。还应重点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监督。尤其要保证两个接触器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如果两个接触器逻辑连接,势必会造成电梯制动失灵的问题,影响电梯制动的顺利运行。因此,在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电气系统的有效监管。

4.4新安全技术规范中制动故障的监测与预防

新的安全技术规范增加了对制动器提升(或释放)的监控。由于严重磨损或夹住的制动蹄而导致制动故障。另一项新的安全技术规范,防止制动力失效保护,在异步电动机牵引电梯的情况下,如果层门没有锁好,制动失灵会导致事故,轿厢离开层站的运动由第二组制动装置制动,如双向安全装置、钢丝绳制动器等,以防止因制动失灵而开门。对于永磁同步电机,没有第二套制动装置防止意外移动,而是配备制动力自监测系统,对制动力进行监测,确保制动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制动性能进行监控,可以防止电梯向上冲、电梯蹲到楼层、开门时电梯运行等异常情况。

4.5提高工作人员能力

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能力会影响到电梯制动器检验的质量,专业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可以凭借工作经验发现电梯制动器存在的潜在问题,并能在发现问题后有效地解决。如在制动器闸瓦地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闸瓦的磨损情况,闸瓦磨损严重的话会造成制动力矩的减小,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工作人员要及时更换受损的闸瓦,防止制动器失效的问题发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梯制动器失效问题关系到电梯乘客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对电梯的检修中应该确保电梯制动器的正常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电梯的保养制度,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维护电梯的正常工作,在电梯维护工作的同时也要结合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找到解决电梯制动器失效问题的有效方法,保证电梯制动器的正常工作,从而促进电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电梯制动器失效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朱炜.中国设备工程.2018(17)

[2]电梯制动器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J].尹浩.西部特种设备.2021(04)

[3]电梯制动器机械部件失效风险对策研究[J].梁骁,黄文和.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6(10)

[4]电梯制动器失效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甘斌,徐胜军,侯少毅.中国电梯.2021(20)

[5]基于本质安全的电梯制动器检验与分析[J].柳阳,李宝宏,刘懿,刘涛,赵明.中国电梯.2020(10)

[6]电梯制动器安全性能监测方法综述[J].周叶平,秦智军,汪有韬,陈星斌,毛锦荣.机电工程技术.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