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管理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管理思想

谷磊

徽商职业学院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职业教育社是由黄炎培发起的旨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组织。但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探索以职业教育救国救民的发展过程中,所开创的社会事业远不止于职业教育,乡村改进也是成效突出、影响较大的实验之一。当时,随着大众思想的不断解放,各种致力于农村发展的组织雨后春笋般出现黄炎培等中华职业教育社负责人,出于挽救农村农业救助农民的真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将以培养工商人才的职业教育逐渐向以培养农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进行转变,着力在农村训练新式农民、培养新农业人才。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管理思想

引言

黄炎培认为,教育的本义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盖教育云者,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应启发儿童生理、心理,助长其正当发展。”职业教育则更多地倾向于发展学生职业方面的技能。这就隐含着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好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就高了。

一、全面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黄炎培提出全面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首先,他认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是每一个职业从业者的从业基础,二者不可偏废,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职业教育育人的基础,而熟练的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重心,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实际且有效的生产能力。同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黄炎培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例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够拥有胜任所有职业的可能。其次,他非常重视在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黄炎培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敬业乐群”,也就是每一个从业者都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拥有可以为所从事的职业和社会作出贡献的追求,而且他们还应该拥有高尚的情操和群体合作的精神。最后,黄炎培认为不能将职业教育简单地看作是技能教育。如果职业学校只教授学生“职业”,而不注重学生的精神陶冶,那么职业教育就会变成“器械的教育”。黄炎培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金的人格”,并主张职业教育要以“人格的修养为起点”,最终培养出“健全优良之分子”。

二、崇做重能的职业教育原则

职业教育注重实践和着重学生培养应用技能,黄炎培指出了职业教育三点通则:其一,“办职业教育,万不可专靠想,专靠说,专靠写,必须切切实实地去‘做’”。换言之,职业教育务必体现实用主义思想和实干兴邦的原则。其二,职业教育是能力导向的教育,着重在“能”而不惟在“知”,教育者不仅要获得职业从业资格,更应该是行业中的能工巧匠。要在做学合一和“先知觉后知”过程中实现“先能授后能”。其三,必须摒弃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的思想,坚持职业无贵贱之分,无论受教育至于何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黄炎培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深入职业一线环境,不致理想日高,事实日远。黄炎培分析读书与动手的对立关系,总结民众会用“手”而不善用“脑”和读书人善用“脑”而不会用“手”的流弊,强调动“手”技能,注重能力培养,这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原则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现了其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劳工神圣,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做学合一”的办学理念。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管理思想实施策略

(一)以“职业认同”为出发点,加强高职学生的敬业精神培育

长久以来,虽然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高职教育,但是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鄙视客观存在,高职教育在传统观念鄙视和现实功利异化的夹缝中艰难生存,高职院校沦为“高考落榜生”的集中营,导致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强。黄炎培先生在高职道德教育中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和才能,职业不分高低,上什么学校不能说明什么,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敬业精神”。他认为“敬业”的实现需要职业尊重和个人辛勤劳动。个人尊重各种职业,从内心认同自己的职业是培育敬业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反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认同,就理所当然不会有尊重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因此,有必要提高学生职业奉献精神,从加强个人职业认同教育入手,培养做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素养,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信念和工匠精神。把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教育作为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奉献精神和奉献文化的首要途径,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继承黄炎培先生的职业平等观念。在新时期要继续加强“劳工平等”“劳工神圣”,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的教育思想。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尊严,都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其次,加强树立工匠意识。通过各方面的教育让高职学生意识到在任何岗位上,只要肯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也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二)科学的课程安排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安排应该遵循科学性、社会性与适应性三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应该紧随科学的发展脚步,使得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不会落后于社会形势。所谓社会性原则是指各专业的课程内容安排应该符合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与专业发展路径,符合职业界的习惯与所提出的意见。所谓适应性原则是指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选择既要因地制宜,符合学校开办地的社会现状,切合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又要因人制宜,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天赋特征得以发挥。因此,黄炎培将职业学校中安排的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职业课程,用来为工、农等职业技能,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课程安排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类是职业基本课程,用来培养各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例如数学和物理为工科的基本,生物和化学是农科的基本、算数是商科的基本等。第三类是非职业课程,例如公民课、体育课、美育课等。此类课程表面上虽然不与职业直接相关,但其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中所占的比例却很恒定,亦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课程,旨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服务。

(三)面向基层培训服务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的出路是面向基层与一线岗位,在办学程度上与其办的高,使出路更为困难,毋宁办得低些,这样更有利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开展专业实习与社会服务。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上还有一条康庄大道,就是职业补习教育,这是不失为职业教育解决生源减少问题的良策。当前我国实施的职业院校的社会扩招既解决职业院校生源问题,又提高了在职青年的就业技能。黄炎培的工业补习教育建议充满了对工业职业教育的忧思,“今日办工业,可云千难万难矣,根本上之难题,其惟工人乎。欲增进工人之知识技能,则宜教育;欲使工人尽心尽力于工作,则宜教育;为工人谋幸福而又不欲工人走入迷途,则愈不可无教育。”

结束语

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国家的两大重要发展战略,虽发展理念和目的追寻有所不同,但终极目标都是实现城乡融合共生下的乡村都市化和都市乡村化的美好愿景。从职业教育的视角出发进行分析和应对,需要培养农民亦工亦农、会工会农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过去在此方面已有少量研究,但在我国已经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的世界难题之后,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背景下应对此予以更多关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对创新建构助力农民转移与复转移的职业教育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秉栋,陈梦越,楼世洲.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特征[J].教育学术月刊,2021(08):9-15.

[2]周俐萍.论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入学起点的主张[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22-24.

[3]仇多维.黄炎培职业教育管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4]冀红卫.黄炎培职业教育管理思想探析[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03):73-74.

[5]龙大飞.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管理思想[J].教育与职业,1994(08):41.

作者简介:谷磊(1990--),男,安徽当涂人,汉族,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徽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汽车技术服务。

基金:安徽省质量工程一般教研项目《“1+X”证书制度下高职营销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号:2020jyxm1942;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商科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Azcj202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