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热妮萨·玉苏普

新疆和田市希望小学  848000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的态度以及积极性。只有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内心真正愉快放松,让大脑处于最佳的思维活跃状态。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动力。在小学高年段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要远远比教学生解题能力更要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身体中比的知识: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二、导入情境化,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识规律,创设良好的新课导入情境,因材施教,使新课教学开好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第一印象。这对提高课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我们班有三位同学姓‘王’,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北京故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为新课教学作了铺垫,还保持了学生旺盛的学习欲。

三、练习多样化,提高学生兴趣

新课标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有效,有利于学生发展呢?那就是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我们可利用小学生竞争意识强这一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选代表发言、分组讨论、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之间比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比准确度高、比速度快、比方法巧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完《整十乘整十的口算》之后,可让水平相当的学生来一次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样做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立足动手操作展开趣味数学教学

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动手操作教学活动的学生参与度相对较高。因此,教师要唤醒学生内心的数学学习兴趣,则可抓住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优化,让学生感到更强的学习乐趣,使其在一定的趣味性学习体验下更自主地投入到动手操作活动中。以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一课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亲手测量某个长方形的周长,然后鼓励学生参与到“比一比谁能想出最简便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这一教学活动中来。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思维也会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尤其是有些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这样的良性竞争学习活动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将四条长方形的边直接相加,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分别用它们乘以2;还有的学生提出先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总和,再总和乘以2。学生各自给出了个人的观点,并且将彼此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展示出来,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进行评价,选出计算方法最简便的观点。小学生可从这一学习活动中获得较大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对数学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且生活中有较多的数学知识。若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则不利于学生理解[6]。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效结合,这对学生认识人民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降低学习难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定面额的人民币,如5角、1元、5元、10元,并借助多媒体与一些商品,将教室布置成小商店,给各个物品标注相应的价格,如铅笔1元1支、笔盒5元1个、作业本5角1本、课外书8元一本。之后让学生分成2人一组,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的角色,并拿出合适的人民币面额付款。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计算购买东西的价格,还要算一算手里的钱够不够付或者是收银员需要找零多少钱。如此,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在于立足学生小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与认知规律,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着手,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游戏活动、立足生活教学、及时给学生反馈与鼓励,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碧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J].求知导刊,2021(22):76-77.

[2]曹大军.关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172.

[3]陈静.浅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