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健康

林秋丞

身份证号:330682199502150039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体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途径。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发挥。文章就初中体育教学在增强体质健康方面的意义进行简单说明,并就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方案进行讨论与研究,望能够给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带来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增强体质健康,目的

一、加强体质健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目前,初中生学习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学生都在埋头苦干,而学校体育教学成了增强他们体质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仍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致使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进而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这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十分不利。 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体育教学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为促进初中生的体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开展体能训练课程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而且体能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个人体征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与新时期初中学生的需要完美吻合,易于让他们接受,既能保持初中学生的健康,又能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体育教学问题,燃起他们参加体育的锻炼意识与兴趣,促进他们享受体育锻炼过程并最终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对于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回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也是新的教育理念之一。 体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与素质教育改革目标之间还存有较大距离。 以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中学体育课程总目标,可以从运动情感与体育品德,运动能力与体育锻炼习惯,卫生常识与保健行为各个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合理训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综合素质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直接体现。 

3、培养体育意识。

综观全国各地,部分家长持有传统教学的思想,对孩子文化课成绩看得太重,而对他们身体素质的培养还缺乏关注,学生头脑中还形成错误的认识,这一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初中阶段是身体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同时又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从初中开始抓起。 以增强体质健康为初中体育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唤醒初中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意识,引导学生及家长摒弃错误的认识,正确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进而推动社会大众对体育锻炼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为培养全民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加深全民健身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着增强体质健康的宗旨,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探究

1、观念先行,促进学生自觉。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它直接决定着行为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提升与培养。而身体素质作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备受人们关注。 教师和家长对初中生的体质健康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初中体育教师应从思想层面入手,强化学生们的体育运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之中,从而有效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初中体育教师可深入学生群体中,积极探寻与听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意见与态度,在借助身体检测这一项目的帮助下,明确掌握学生心理与生理情况,基此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计划,充分发挥其教学引导功能。

2、合理组织,促进教学有效性。

学生是体育教学对象,制定教学方案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学生的年龄不等,发展速度不等,体质,性格也不一样,老师要根据不同同学的需要合理地安排项目,以保证体育教学能使全体学生受益。 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运动训练方法应与篮球、足球、长跑、竞速赛、铅球和铁饼等体育运动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健美操、武术等体育项目的练习时间,减轻学习者的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更好地完成教学的目的,取得良好的综合效果。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点,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补充项目,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及实际需要设计相应教学内容,为每一个学习阶段制定明确而有效的计划,保证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安排。此外,还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长跑训练,使其更具科学性。

3.实施多元方案。

传统的体育课程是以“预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三部曲”模式。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和中学生的需求,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松懈心态,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传统运动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运动意识。 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场地和器材,如:在操场上开展户外锻炼、室内锻炼、户外训练以及各种民间运动游戏等形式,以增强学习者参与运动教育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的针对性练习,使“组合拳”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进而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例如: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先组织好田径队队员之间的集体赛和个人赛;然后再安排一些趣味运动会;最后则是分组对练。 耐力练习包括匀速、变速和接力跑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跑、跳、投、投等技术动作,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各种技能,如各种不同形式的跑、投、投、投结合训练,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各种运动兴趣项目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运动积极性。本组研究结论如下:一。 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团体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另外,竞赛依靠练习,能让学生边参加边体验,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从而确立坚持运动强身健体。 通过组织比赛,可以成功地突出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价值所在,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尽管国家不断强调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是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而忽视重视学生身体素质,致使初中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妨碍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因此,要想使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须重视对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教育。而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初中体育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直接参与人员,一定要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当作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并且准确地掌握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与生活场域:教育振兴政策对体质的影响[J]. 李红,关北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02)

[2]八段锦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J]. 何婷,燕鹏.  青少年体育. 2021(01)

[3]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政策监控主体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分析[J]. 徐瑶.  当代体育科技. 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