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融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融合分析

李海德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异常迅猛,电力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相关部门都在针对自身电力信息系统进行升级与优化。电力企业日常生产运营活动的能否正常开展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受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性的影响。当前,电力企业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发展的转变,电力系统的有效性、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融合发展。因此,本文围绕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方法展开以下分析,以期为促进电力企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融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电力能源,电力部门只有提供安全与稳定的电力服务才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生活的高标准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此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与遥控,从而可以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工作状态,并且也有助于电力系统始终保持安全运行,从而可以保证供电具有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同时也与人们对电力的要求相互融合。对此,工作人员要对电子信息技术给予高度重视,从而可以将其在具体应用中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1 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况

1.1 信息技术的概括

信息技术作为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相互结合的新兴领域,此领域主要对电力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实践技术进行研究,肩负着电力系统信息管理制定、安全、辅助以及管理决策等新型技术的理论、手段、运用的研究职责。电力信息技术不但是电力工程的基础性学科,也被当作电力工程和信息技术融合的起点。

1.2 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况

通信技术能够确保电力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快捷性、稳定性,而通信技术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是从强化电力信息通信效率与品质方面,保障企业电网系统有序运作的方式。电力通信主要针对运用有线、无线电或电磁系统等,对于电力系统实际管控与经营运作中形成的信号、声音、文字、图像实施传送交换,以便满足电力系统所需的专用通信要求。电力通信网络涉及的业务与电力系统存在紧密关系,主要是为了给电力安全建设而设计的保障系统,所以有着显著的专业性特征。电力系统能够直接决定智能电网建设效果,其在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中均能展现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我国智光网络与软件交换技术发展愈发完善的今天,电力通信技术也不断发展。

2 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方法

2.1 数据库系统隔离安全技术

数据库的安全性对于整个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数据库的安全主要是指数据库中存储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通过存取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方式对数据库的安全性提供充分保障。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集中管控和分散管控两种形式,集中控制在应用的过程中借助一个授权的计算机对整体系统进行维护与控制;分散管控的方式主要是借助不同的管理程序对数据库的不同部分进行合理的控制。所谓的存取控制措施能够引导用户明确与自身相关的重要数据,不显示其他的数据。

2.2 智能监测技术应用

目前按照传输网支撑七大类业务板块看,能够做到全方位、全覆盖,确保了工作的效能。七大板块包括继电保护业务、安全自动装置业务、调度自动化业务、调度电话业务、电视电话会议业务、综合数据网业务和行政电话业务,各板块间相互联系、相互控制,形成一个整体的智能化网络。通过智能监测技术的使用,极大地保证了业务控制能力,达到了对系统中各种业务模型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对于单一的业务,系统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协议,全面确保了复杂空间的不确定性业务,利用提供的自定义类型做好系统的整体性维护,有效确保了功能发挥。通过通信管理系统的模式设计,也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以此,保证了管理模式的科学性,根据不同的要素分开管理,保证了监测工作的精确性。系统的局限性也在运行中有所体现,就目前看,其局限性主要是网络管理的传输活动,对传输网保护局限体现在主备通道上,维持SNCP保护关系层面中,其他方面的保护还不足。对于一些不支持数据的设备,还是要利用人工来完成,会存在数据上的失误或丢失,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接入装置,保证各设备系统的连接效果,切实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2.3 5G网络切片

(1)5G网络高宽带特性典型应用:电力行业对语音、视频等带宽要求非常高的业务场景,如变电站智能巡检实现主站远程对变电站现场作业全过程安全管控、音视频互动等功能、电力线与杆塔无人机巡检等业务需求,能够高速率实现视频数据回传与快速拼接,实现复杂恶劣环境下实时监测电力线路运行状态,如配电网虚拟现实业务能够实时更新高清画面,实现配电网全景图等;(2)低时延特性典型应用:电力是以光速进行传播,为了及时响应电力的各种变化,需要进行低时延的精准控制。典型的业务场景为重点解决电网故障初期的精准负荷控制,实现发用电平衡,精准负荷控制系统处理故障通道传输时间总时延要求小于50ms;在配网差动保护场景中,结合5G网络切片和物联网边缘计算技术,满足配网差动保护对端到端通信通道10~12ms的低时延要求;(3)大连接典型应用:5G移动通信使大量最后一公里电力设备实现互联互通,而且使终端传感器的海量数据得到了采集、传输和分析,典型业务场景包括电力计量检测、分布式能源监控和管理。

2.4 信息融合平台的构建

电力企业要根据技术融合对环境的具体要求,加强信息融合平台的构建,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平台构建往往需要运用许多信息通信手段,譬如,光缆、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设备,从而利用全景模拟,展现各项信息通信资源。另外,还要促进平台和不同系统的对接,确保各个系统之间能够支持数据传输与共享。平台在接入相关电力仪器时,还要显示不同的数据,譬如,设备监管数据等,才能为实现一体化运维管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根据相关要求,应注重有关知识体系与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譬如,运用三维技术,显示仪器设备的基本属性、网络通信资源等相关内容,以便消除信息和通信之间的壁垒。明确规范化的电子信息通信程序,才能促进平台和物联网的相互融合,运用信息通信站,实现和有关仪器设备的相互连接,以便运用平台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控。结合实际情况,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需要网络技术提供支持,做好信息融合平台的构建工作,加强通信数据网络与综合数据网络的建设力度,才能使信息通信达到深度融合效果。运用平台载体,电力管理工作者可借助不同的移动设备和信息通信系统,强化二者的内在关联性,针对有关数据资源展开实时调控,可达到电网智能化管理的效果,从而发挥技术融合的优势作用。

3 结束语

电力企业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进程,把电力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把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融合,才能突出现代化电网的可操作性、生产建设的智能性,使社会大众对于电力企业的满意度、认可度不断提升。为此,需要从经济、技术、文化、政策等多方面入手,促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相互融合,才能在电力系统更新优化中,促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丽华.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融合[J].中国新通信,2020,22(19):36-37.

[2] 郝飞.探析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11):45.

[3] 王学峰.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4):35-36.

[4] 冯裕卿,冯朝力.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的融合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9(11):78.

[5] 张鸿毓.电力系统中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7(08):190.